-
孙国吉:中国荒漠化防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但很多突破还不为人知
最后更新: 2024-11-22 23:26:57观察者网: 这些年来,光伏治沙成为一种创新的办法,也很有中国特色。能具体讲讲这方面最早的创意试点、发展过程吗?
孙国吉: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多位一体循环发展模式,开展风电光伏治沙、防风、固草,有助于系统保护和修复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实现新能源与生态融合发展、友好发展。“三北”工程六期规划明确将“生态光伏治沙”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要求将治沙与用沙相结合,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积极推动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现代农牧业协同发展。
我国荒漠化治理和沙区扶贫主要面临诸多难题,如:干旱加剧、财政支付压力大、沙区脱贫径少。长期以来,治沙和扶贫分治导致顾此失彼,需共治解决。
光伏在荒漠化地区资源丰富,发展光伏有利于减弱干旱,改良沙化土地,发展经济作物,但是高成本是发展障碍,若光伏实现治沙和扶贫互补发展则可产生增值效益。考虑到扶贫、治沙、节能和治污等增值效益,光伏实现互补发展效益远大于发展风电,也比传统煤电有优势,在光伏资源丰富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2019年下半年,我国不少区域的光伏项目经济性持续提升,作为一种创新的治沙模式,光伏治沙近年来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广泛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效明显。当前,引入光伏治沙,在保护光伏场区的同时,还能选用适合沙漠生长的经济植物,利用沙漠发展有机农牧业,利用沙漠旅游带推动沙漠风情旅游,将沙害变为沙利,提升沙漠荒地利用价值。
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
观察者网:在防沙治沙上面,传统的办法就是种树,在这方面,也有不少参与防沙治沙种树的个人英雄的故事在国际上传颂,据您了解,哪些人和事让您印象最为深刻?
孙国吉:在陕西榆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交界的毛乌素沙漠,30多年来,当地村民殷玉珍和她的丈夫坚持不懈,在茫茫沙海中创造了奇迹,摸索出一套层层设防、步步为营的治沙方法,治理流动沙丘面积达6万多亩,使昔日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王国”。在她的带动下,农牧民掀起了造林治沙的热潮,涌现30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240户。
还有一则河北两位残疾老人15年种树万棵的故事,曾经感动了世界,海外媒体竞相报道。石家庄市井陉县冶里村54岁的老人贾文其和贾海霞从小一起长大,一个意外失去双臂,一个意外失去光明,但两人并未被生活的窘迫所打败,而是相互鼓励,从困境中一步步走出来,将村内的荒滩变成了绿林。
中国河北两位残疾老人互帮互助种树万棵,感动成千上万海内外人士
这两位意志力坚强的老人不仅仅是在种树治沙,也是在用他们的行动育人。他们矢志不渝,拼搏奉献,以朴素的情怀和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推进治沙事业。
观察者网:“第四届碳中和国际实践大会”上有一个有意思的点,即,治沙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的政府、科研院所、当地村民在努力,很多企业也参与了治沙过程,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模式上的创新吗?
孙国吉: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和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荒漠化治理有利于整合治理资源、丰富投资主体、增大治理投入、提高治理效果,促进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据2022年公布的《全国沙产业发展指南》介绍,初步统计,目前我国林草沙产业企业已经超过1.55万家,沙产业年产值约5000亿元;建成国家沙漠公园98个,占地38.2万公顷;建成沙区特色树种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121个、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39个。沙产业已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市)达到了一定规模。
治沙的中国智慧
观察者网:根据官方数据,2000—2017年,中国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进行绿地恢复,大地实现“由黄变绿”,贡献了全球25%的绿色增加量;对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17项指标,每一项都表现出趋好势头。2000—2015年,中国土地净恢复面积占全球的18.24%,位列世界第一,对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我们也开始在国际上分享我们的治理经验。在这方面可否谈谈,目前我们在国际合作上面,都参与了哪些工作?
孙国吉:自1994年中国参与荒漠化全球治理以来,始终致力于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世界携手防沙治沙。近年来,中国不断开拓“一带一路”荒漠化防治合作机制引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发展,促进南南合作,推动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推动中国主张,凸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在防治荒漠化的过程中,中国在调动国内力量的同时,也引进了国际资金和技术经验,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签署的与荒漠化治理相关的双多边合作备忘录已达30多个,与90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我们撬动国际资源,引进、应用、推广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推动防治技术升级和机制完善。据不完全统计,签署公约以来,我国在荒漠化领域开展各类合作项目90余个,引进资金近40 亿元人民币,覆盖我国 11个省。
在理念方面,我们通过德国援助的项目引进参与式管理理念,让当地林农切身参与荒漠化土地规划与治理,充分调动了当地民众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在设备方面,我们引进美国贸易发展署援助的低压节水喷灌设备以及意大利集水造林机械系统,提高了特定立地条件下的荒漠化治理成效;在技术方面,我们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引进了滴灌、灌木加工利用、水体生态修复、土地利用制图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术工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推动我国荒漠化防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积极向国际社会输出治沙技术和经验,为各国学员提供研修和培训,举办了一系列荒漠化防治领域的重要论坛和国际会议,如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中国与海湾组织合作论坛、中日韩三国合作机制、东北亚环境合作机制等都将荒漠化防治列为了优先领域。
我国与公约秘书处合作,相继承办了亚洲防治荒漠化部长级会议、妇女与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公约国际会议、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全球纪念活动等重大活动;承担了亚洲区域荒漠化监测与评估专题网络,建立了防治荒漠化国际培训中心,多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对发展中国家技术研修和培训,受到各缔约方,特别是受荒漠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一致好评。
沙尘暴不能消灭,但土地沙化可防可治
观察者网:北京甚至在2021年还曾经遭遇过过去10年强度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沙尘暴范围也是近10年最广。沙尘暴的再次来临,主要原因是什么?意味着整治土地荒漠化仍然重任在肩?
孙国吉:事实上,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近年来呈现明显减少趋势。沙尘本天然,是一个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由于大陆腹地的荒漠区植被稀少、地表多裸露,加上冬季融冻之后地表物质松软、风力加剧,使春夏之交成为沙尘爆发期。另外,我国北方地区的高大山地多以东西走向为主,偏西风向东推进过程中不能遇到有效的阻挡,导致沙尘可以快速迁移到东部。
沙尘暴自古有之,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存在,千百万年来粉尘的持续堆积,孕育了我国的黄土高原。只是进入到人类历史时期“人类世”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沙尘暴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沙尘暴不能消灭,但土地沙化可防可治
沙尘暴可防,生态工程有功。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沙化防治和退牧还草工程等重大生态工程,对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间接也改善了下垫面的自然条件。但三北防护林并不是“治疗”沙尘暴的“专用药”和“特效药”,仅依靠植树造林来阻挡沙尘暴显然是不现实的。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对自然不合理的过度开发业已得到遏止。
今后,重视生态用水配给,增加生态用地供给,牵住“水”和“地”这个牛鼻子,是改善沙区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任重道远。沙尘暴无国界。境外沙尘暴灾害随时有可能进入我国,周边如中亚一路、蒙古一路的沙尘暴威胁始终存在。天然沙漠、沙化和荒漠化土地、裸露土地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既然人类不可能消灭沙漠,也就无法消灭沙尘暴。
沙尘暴不能消灭,但土地沙化可防可治,这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荒漠化防治仍然是当前一个阶段减少沙尘暴频率和危害的有效手段。同时,荒漠化防治需要加强全球治理、全域治理,沙源地、途经地的各方都需要相互协作。科学认识沙尘暴,推动沙源地跨境全域治理,人人参与荒漠化防治,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法则,为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做最大考量,才是长久之道。
观察者网:中国与沙漠化斗争的70多年,作为一线工作者,在世界气候大会召开的时候,关于发展与环境的平衡,您有什么样的体会和呼吁可以跟我们分享吗?
孙国吉: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沙化和荒漠化地区是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加强防沙治沙、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荒漠化与林线的变化不仅仅是自然现象的表现,更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直接结果。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采取科学的态度,有效防治荒漠化,合理利用林区资源,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是对人类未来的责任与担当。要想在土地退化的地区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必须提高荒漠化防治的科学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波兰高官催欧盟成员国打钱:我们军费已达GDP的4%
2024-11-22 19:30 欧洲乱局 -
爱奇艺转型阵痛:微操还是颠覆?
2024-11-22 17:59 -
Windows 11出现奇怪Bug,微软暂无解决方法
2024-11-22 17:18 观网财经-科创 -
A股三大指数均跌超3%:沪指失守3300点
2024-11-22 15:12 金融观察 -
大疆运载无人机FC30获民航局第9张型号合格证
2024-11-22 14:27 观网财经-科创 -
特朗普称计划对中国征收60%关税,商务部回应
2024-11-22 14:04 -
台积电赴美建2nm工厂?台官员:不赚钱不会去
2024-11-22 13:27 观网财经-科创 -
从百度Q3财报成绩单,读懂百度AI的长期战略
2024-11-22 11:57 -
钟睒睒更新朋友圈:我以我血荐轩辕,十年生死度身外
2024-11-22 11:02 观网财经-消费 -
知名90后富豪4500万元买下一根香蕉,是拍卖行早上2块5从水果摊买的
2024-11-22 11:02 观网财经-消费 -
拼多多发布Q3财报,陈磊:继续重仓“新质供给”“电商西进”生态建设
2024-11-22 10:4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红米“不到200万”更换logo,卢伟冰称对任何挑衅“不服就干”
2024-11-22 10:31 观网财经-科创 -
《黑神话:悟空》摘得2024金摇杆终极年度游戏大奖
2024-11-22 10:16 电子游戏 -
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超德国与日本,升至世界第三
2024-11-21 18:03 观网财经-科创 -
国内和海外电商合并,阿里设立电商事业群
2024-11-21 18:0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平心静气谈钟睒睒“炮轰”电商
2024-11-21 15:27 观网财经-消费 -
阿里CEO吴泳铭:AI的最大价值是推动生产力变革
2024-11-21 12:4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华为云石冀琳:中国AI产业,可以双管齐下走出差异化之路
2024-11-21 12:34 观网财经-科创 -
双十一iPhone在华销量两位数下滑,但仍是第一
2024-11-21 11:55 观网财经-科创 -
英伟达单季净利增长109%,称将遵守特朗普政府任何法规
2024-11-21 11:49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61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76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17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6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