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玛雅: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专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苏力
关键字: 依法治国共产党玛雅苏力玛雅:对国家来说,这是个两难问题。发展太快了,容易引发人们心理上的不平衡;增长速度慢了,生活改善就慢,人们也会不满。
苏力:这是非常难的问题,不少西方学者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社会学家涂尔干就讲,快速发展时期,人们贪得无厌的心理、不幸福感和挫折感会更大。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也讲,最容易产生社会不满以至于发生革命的时候,不是在改革之前社会最艰苦的时候,而是在改革后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那是一个政权最容易崩溃的时候。事实果真如此,中国出现波折是在1989年,当时的苏联也是。
即使度过这个难关以后,人们的期望值仍然很高,而经济社会的发展永远不可能赶上人的期望值。从这个意义说,我认为经济“新常态”的意义不在于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而在于整个社会的其他因素都可能会改变,因此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和缓的时期。
玛雅:增长速度变化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而人的现代化则是以后现代社会的物质财富丰富为基础的。
苏力:从这个意义说,“刁民”的出现是当下社会的产物,也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农民有很多优点,但有些人缺点也很突出,比如在熟人圈子里很要面子,在陌生人当中就没有多少自尊。现在不时有报道说老年人碰瓷儿。他摔倒了,别人去救他,他却害人家,无耻到极点。对于这些人来说,人格是没有价格的,一切都是钱。这种人在商界和其他各界也有,这反映出中国在社会转型中人格需要重新塑造。
“刁民”现象也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竞争太激烈。“刁民”很可能是一代人的现象,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很多是失地农民,或者城市下岗工人,实际上是经济转型后没有能力在这个社会中谋生,就以“刁民”的方式来获得一些资源。比如要开奥运会了,政府给他1000块钱,让他赶快回家,他是靠这种方法来挣钱。而当他的下一代能够在市场经济中谋生,就不会再为一点小小的不公平去较劲。比如去年征1亩地15万块钱,今年20万块,那些有谋生之路的人可能就不会去闹。因为闹的成本很高,天天跑,一跑几个月,甚至几年,也未必有结果。但如果没事可做,闲着也是闲着,那他就可能折腾。在这个意义上,“刁民”其实并不刁,他是理性的。当然,他是以牺牲自己的尊严来讨要。
玛雅: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性的现象?
苏力:我认为是这样,随着时间是会过去的。当一个社会富裕起来以后,下一代人的尊严感就会增强。所以你发现,在浙江、江苏、广东等相对富裕的地方,所谓“刁民”现象就少些。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腐败。政府征地的补偿款本来给够了,但是被村干部贪污了。或者市里、县里的干部寻租,低价征的地给了开发商,开发商再以某种方式回报这些干部。农民感到不公,感到冤屈,但没有能力用其他更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只能以“刁民”的方式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注意,才有可能讨回公道。
从这个角度说,所谓“刁民”现象既是一种求生策略,也是一种反抗策略。而要解决这类问题,当然需要法制。毛主席当年讲“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后来在“文革”中也讲,小农经济不断产生资本主义。我当时看到这些话都不理解,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农民不是挺好吗?这些年来我才慢慢明白了。这一代基层干部的贪污现象就是这个问题,因为生长在熟人社会,熟人抱团,有来无往非礼也,我给你一些利益,你给我一些利益。我把公权力带来的利益给了你,你赚了钱给我一些回报,就成了利益交换;而我给你的利益其实是本该属于其他村民的利益。一旦在这类问题上官员变得自觉起来,用公权力来为自己谋私利,就是严重的腐败。所以说,反腐是第一位的,首先要让老百姓恢复信心。
法律是工具,最终目的是人民的福祉
玛雅:你提出,民生保障必须是制度性的,因为涉及分配正义的问题。要力求每个公民都能获得,尽可能平等获得,因此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分配,这就必须以法律和制度方式来实现。如何认识法治建设对民生保障的意义,以及法治社会和福利社会的关系?
苏力:这实际上是解决贫富差别、分配正义的问题。传统农业社会人们的贫富差别不会特别大,因为大家都靠体力吃饭,不劳动者不得食,而人的体力差别不会特别悬殊。现代社会情况变了,主要不是靠体力,有时候甚至也不是靠智力,个人天赋和其他种种因素都可能变得重要起来。比如一个女孩子长得漂亮,她的生活可能就比特别勤奋的人要好,甚至比屠呦呦这样有才华、有贡献的人都好。一些女明星摆个姿态做广告,收入就很可观。另外创意也很重要。
甚至地缘关系都对社会财富的分配有重大影响。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人普遍比中西部地区的人财富多,这不可能全都是勤奋或智力的结果。中国不同于美国三面靠海,只有一面向海,如果人口和财富都向东海岸集聚,就必须考虑中西部会怎么样。中西部地区要发展,那里的人民生活需要改善。因此国家一定要找到一个全社会基本能够接受的分配正义原则,实行从长期来看公平且有效率的再分配。如果贫富差距太大,就一定会有人为富不仁、仗势欺人,发生“你撞了我的狗,你得给我的狗磕头赔罪”这样恶劣的事。
玛雅:如果那样,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就变了。中央现在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说,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
苏力:这是很大的问题,也是很难的问题。中国是个大国,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交通便利程度差别很大,因此中国社会财富公平合理分配的问题是人类以前从未遇到的难题。如何解决?就需要提出新的理论,需要新的制度实践,甚至需要国家强制力来推行。但制度不是学者设计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慢慢衍生出来的。学者要做的是在发现这个制度后,把它的道理讲出来。比如,华为为什么能成功?华为的经验能不能在更大范围借鉴?这是学者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是国家有钱以后缩小贫富差别的一个手段。从政治上说,也是凝聚民心的一个手段。民生问题很重要,弄不好也容易出问题,因此必须把握好“度”,否则国家会得“福利病”,不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但是再难办,也一定要向前走,有效平衡各种利益,用制度去规范。因为这关涉国家的竞争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为其国民提供福利的竞争。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在周边国家中福利是比较好的,甚至有一天比香港、台湾地区都好,那时候民心凝聚几乎就是顺理成章。因此民生问题是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竞争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国民的忠诚度。但是道理懂了,实践起来却很难。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财富总量一人均就不多了,因此难度非常大。
玛雅:所以你认为,对中国来说,发展和改革还是首要任务?
苏力:是的。但是我也认为,要把握好发展、改革与法治的平衡。发展与法治之间是有矛盾的。比如征地拆迁,如果发展太快,地价一年翻一番,许多人就会想,当初我再多熬一年就好了。这就容易引发不满,影响社会的安稳。同样,改革与法治之间也有矛盾。改革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给大家创造机会。因为这个时候变动最大,机会很多,而规则不很确定,因此机会主义就多。机会主义多了,法治就很难建立,因为法治需要规则相对确定,法治的一个核心特点就是循规蹈矩。真正对法治比较有利的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不是很快,政治和其他各方面的变动都比较少,法律制度就容易稳定。为什么中国古代社会讲长幼有序、论资排辈?一个好处就是,大家的预期比较稳定。而现代社会变化急剧,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频发,如果应对不当就会很不稳定。
法治与发展、改革的平衡,这是需要政治家去把握的问题。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说出,这种平衡精确在哪个点上。即使理论上可以说出,在实践中也很难拿捏得当。这样的问题是不可能得出一个非常明确、绝对正确的结论的,也不可能简单遵循某个规则就可以确保万全。这需要不断探索、与时俱进,深刻理解中国当下最重要的问题,作出明智的政治判断。因此永远要明白,法律一定是工具,最终的目的一定是发展,是人民的福祉。所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05“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78“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评论 176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评论 157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