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晓军:“能用”、“顶用”、“好用”——揭秘中国军工自强之路
关键字: 051驱逐舰比亚迪唐辽宁舰近日,在参观青岛海军博物馆之后,知名军事评论员宋晓军“驭·见强大中国——比亚迪王朝之旅” 自强精英论坛上发表演讲,和大家分享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
论坛上,宋晓军用“能用”、“顶用”、“好用”三个关键词,总结了强大中国军事发展的路径——先定下一个“能用”的小目标,实现从“0”到“1”的突破;继而在“能用”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克服“能用”阶段的局限,在功能上开始“顶用”起来;最后,通过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加以对人性化、便利化等使用环境的综合思考,最终达到“好用”的发展境界。
宋晓军在演讲中 摄/观察者网 王一鸣
以下为宋晓军发言全文:
宋晓军:大概40年前我入伍济南舰,在那里做过雷达兵,那时候还不到20岁。现在,我结合中国海军船舰发展和目前中国海军的情况,来讲一下中国军事武器装备的发展,其实跟我们比亚迪的情况是非常非常相似的。
我做了一个图:第一条舰是105舰,我们首先保证它能用,能开起来,实际上设计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但是当时的这条舰艇已经是(我国)第一艘有导弹的大型水面舰。因为当时先进国家的海军,如美国、苏联的海军导弹已经上舰了。所以我们自行设计的舰艇,首先要把导弹安上来。这个导弹主要是液体燃料的,整个维护的程序非常麻烦。但是没有办法,舰艇以火炮为主是不太可行的。因为导弹占的空间非常大,就把这个火炮和导弹放在一起。
停放在青岛海军博物馆的105舰 摄/观察者网 王一鸣
我们今天看到的舰艇是后来改装过的,105舰后面的直升机平台是后搭的,原来是没有这层,底下是空的,从舰艇上搭出来平台再把直升机装上去。这是为了打捞全程飞行实验的核导弹才建的这一批舰。1964年我们国家第一次实验了核武器之后,我们就准备把所有的钱投资核武器。当时核武器、舰艇是没有同步的,想让岸上的核导弹和水里面的导弹能够同步走是不太可能的。到了1979年初中美建交的时候,我们先得把跟人拼命的东西解决了,海军就是围绕这个做出的第一艘水面舰。
反舰导弹是从苏联引进的,我们把它改成国产,叫做海鹰,放在水面舰的烟囱两边,前面后面。我们在舰上的时候也实验过几次导弹,但是这个舰比较小,三千多吨,想要的功能和平台大小是不能容纳的。举个例子,就是说你买了一个小房子,可是你需要摆的家具却很多。这个舰服役以后,已经有防空的需求出现了,例如1982年的马岛海战。
105舰的防空武器只有57炮,用57炮来防空基本是不太可能的,更别说反导了。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动力问题,我们用的还是蒸汽轮机,但蒸汽轮机占的体积非常大。当时流行的燃气轮机我们没有,怎么办呢?舰上的导弹就弄得很小,因为要放很多的“家具”。
东风-5洲际导弹全射程试验发射画面
这条船还是为东风5导弹的全射程实验而建设,能到南太平洋把这个核弹头捞上来。基本就是这样的功能,也就是说“能用”。“能用”是说本身有一些功能和性能:功能是反舰,性能就是打的远,但是能不能转换为战争能力就很难说。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王宇波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