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鲁郑:中共有可能克服“历史周期律”吗?
关键字: 中国共产党中共周期律中共与世界历史周期律政治衰败中国与世界对话会制度创新【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鲁郑】
参加第三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政府上下显示出来的自信。这种自信一是源自中国自身的发展,二是源自西方的混乱,如英国退欧、美国的特朗普现象、欧洲大陆的难民危机、经济危机、欧盟解体危机等等。在重庆,与会各方亲眼见到一个二十年前还不怎么发达的地区,现在却成为中国经济的明珠,再无人能够否认中国模式的成功。
主办方只所以选择重庆,我个人的理解是,重庆是中国的缩影和代表,它呈现给世界的不仅仅是高效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显示了它的韧性。不可否认,多年来重庆面临了种种挑战,却丝毫没有改变高速前行的态势。以重庆为代表的发展有效性和模式的韧性正是中国特色的体现。
对于积极研究中国模式的学者而言,介绍中国发展的实情,展现中国模式活力的历史任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应该聚焦在中国也是中国共产党未来最大的挑战上:这种成功模式能否在未来不会退化,中国共产党能够继续不忘初心。这也是一些外国友人关心的问题。
客观而言,这是一个空前难度的挑战,就是今天的美国同样没有解决。著名的政治学者福山2014年在美国外交杂志发表《美国政治制度的衰败》一文,提出:“美国有很多政治制度都日渐衰败,它的政治文化三个主要的结构性特征都出了问题。一是司法和立法部门在美国政府中的影响力过大,而受损的是行政部门。二是利益集团和游说团体的影响力在增加,这不仅扭曲了民主进程,也侵蚀了政府有效运作的能力。三是美国的制衡制度变成了否决制”,而这“引发了一场代议制度危机”。
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在重庆开幕,本文作者、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宋鲁郑在现场
那么被称为“例外的例外”的中国,能否化解这个人类迄今为止无法解决的挑战呢?
未来确实很难预言,但历史可以借鉴。谈到这个话题,很容易令人想起黄炎培定律,即中国的历史周期律:一个朝代刚兴起时充满活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执政者开始退化,社会也随之衰败,直至消亡,周而复始。
严格说来这个定律并不准确,中国部分朝代不是完全亡于衰败退化。比如宋朝虽然有政争有腐败,但在灭亡时仍是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国家,其文明程度远高于周边地区,却亡于蒙古不可阻挡的铁骑。再比如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固然有其自身的问题,但并非昏君,崇祯政权虽然亡于李自成之手,但后金的影响显然不容忽略。至于清朝,也是由于类似的原因:它面对的西方对手不但有野蛮民族的嗜血特性,同时还有更为发达的文明。中华民族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对手,清亡实是历史的必然。
从这个角度讲,今天拥有强大核武器的中国,已经不大可能因为外力因素而衰败下去。
从历史上看,一个朝代的衰败还和最高领导人的产生方式有关。一是皇朝血缘世袭,选择面极窄。清朝算是英主辈出的时代,但自乾隆以后才智就迅速下降。甚至连生育能力都空前下滑甚至丧失。咸丰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光绪、宣统则均无生育能力。二是皇帝都是终身制,如果遇到一个好皇帝,是国家百姓之幸,但如果是无能或者暴虐的皇帝,也只能等到他自然去世才有改变的可能。三是皇帝不需要任何基层历练,除打江山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之外,其他皇帝都是从小生活在封闭的皇宫之中,对世界的了解只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教育。而真实世界究竟如何,并不知晓,执政经验更是缺乏。
今天的中国虽然仍然是延续了一个政治中心的传统,但最高领导人的产生已是从全国选拔人才,是从十三亿人中选出来的。二是要有长达几十年的基层管理经验和考验。三是有任期制。也就是说一个政治人物成熟之后的黄金时期用于治理整个国家,并在精力衰退之前就由新一代领导人接替。
所以从人才选拔的角度上讲,中国至少可以说找到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而且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黄炎培定律还有一个经济因素:即当一个新朝代开始的时候,由于长期战乱,人少地多,政府可以从容地进行分配,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很容易解决。但随着人口的扩张、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以及农业生产率不可能大幅提高的限制,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往往导致矛盾激化,天下大乱。另外,那个时期的世界相比于现在非常封闭,运输手段落后,也不可能通过国际贸易手段解决人与资源的矛盾。
但今天的中国,早已发展成为一个工业经济、城市社会,并和世界同步进入信息社会,而且全球化使得资源交换的成本大幅降低,完全可以解决近现代之前相当多无法解决的人与资源的冲突。全球化经济当然有新的挑战,但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局限已被打破。
导致中国朝代衰败还有一个原因。即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从上到下层级过多,信息传递过程容易失真,特别是易被地方欺上瞒下,从而导致严重的决策失误。清末慈禧太后就是相信了保守派伪造的西方列强最后通碟,才决定支持义和团并向整个西方宣战,导致庚子祸乱,国家几乎到了崩溃解体的边缘。
可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时代,深度的全球化也已经把世界变成地球村。信息的传递和流通不仅高速而且成本极低。这个科技进步,对于小国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于中国这样规模超大的国家却带来难以估量的正面意义。
而且,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了体系化、制度化的调研咨询机制。国家的有效治理在技术层面也上了一个台阶。
可以说,虽然挑战永无止境,但中国共产党通过继承、借鉴和创新,已经有可能解决传统的“历史周期律”中诸多棘手的难题。
- 原标题:宋鲁郑:中共有可能克服“历史周期律”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24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5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8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15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