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评:1150平方公里的俄罗斯领土,致胜砝码还是无用负担?
但在乌克兰和北约政客或者各执立场的俄乌“乐子人”看来,乌军预备队的生死并不重要,乌东一线乌军防御部队的处境也顾不上。乌军攻入俄罗斯境内的“打脸”和羞辱本身就成为大规模战役的目的之一。
在俄乌战争进入了趋势明显但沉闷乏味的稳步消耗阶段后,乌克兰政客们失去了通过战局对外宣扬乌克兰价值,声索更多援助的依靠,北约决策者们也看不出在俄罗斯看起来越大越强的情况下,继续援助乌克兰这么个无底洞有什么价值。
如果库尔斯克州方向的行动能够获得成功,北约愿意进一步扩大援助规模,再像2022到2023年一样以重建一支乌克兰军队的力度帮助乌克兰整训一支大规模地面部队和精锐空军,那么即便投入的乌军预备队遭遇重创,乌东方向俄军的推进速度进一步加快,俄乌战争依然会因为乌方在人员和装备上的后继有人进一步延长,而按照乌克兰和北约的一贯立场,战争的延长就意味着俄罗斯政权出现变数乃至崩溃的几率增加,而后者被认为是战胜俄罗斯至关重要的一环。
也正因如此,乌克兰在库尔斯克州的军事冒险毫无疑问与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战局不利时的放手一搏相类似。他们都有一个颇为宏伟但又极难实现的战略目标,为了执行相应的计划,又需要所在国从捉襟见肘的战争资源中发掘出压箱底的存货用来孤注一掷。
类似的二战突出部战役中,战役部队用上了德国几乎最后的后备人力和燃料储备,德国空军也发动了自己在二战中最后的一次大规模空中攻击,只为了一口气冲到安特卫普将盟军一分为二。尽管德军及时没有实现战略目标,也有效迟滞了盟军在西线的进攻态势和推进速度,但对于挽救纳粹德国的命运以及后续德军防御作战的组织而言却没有任何可见的收益。
当然,乌克兰方面想要影响的还有援助乌军的北约这样一个巨大变量。而北约能否及时做出乌克兰想要的反应,给予乌克兰足够规模也时机恰当的援助,就是一个考验北约战略决策能力的关口了。
救航母起火难
星期五下午,许多军事爱好者的社交群里都传播着一系列视频与消息:“明思克”着火了。作为中国一代军事爱好者们在国内接触到的第一艘“真航母”,虽然它已经实质上抛荒许久,但消息依然令人生出许多感慨。
当地政府很快发布了消息,称“苏锡通园区长江边一废旧航母在拆除改造时发生火灾”。而航母上的大火在烧了一夜之后,到白天也基本熄灭。能够看出航空母舰的上层建筑损毁严重,相当一部分融化倒塌,日后想要对其进行修复不说不可能,也是极为困难和高成本的了。
作为苏联一系列命途多舛的航空母舰之一,明斯克号1993年从俄罗斯海军早早退役之后,先是在1995年被出售给韩国准备拆除,又在1997年被转卖给中国,并从2000年开始以航母主题公园的形式在深圳对外开放。
2016年2月14日,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宣布停业 。4月2日,明斯克号被拖离深圳,北上前往舟山船厂整修维护,后被停靠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北岸至今。当年在改建为主题公园时,为了避免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发生混淆,公园被特意称为“明思克”。但航母毕竟还是航母,即使铸剑为犁,大家也习惯用它在苏联海军时期的称号“明斯克”来称呼它。
作为一起发生在航母上的火灾,此次火灾具备相当的非典型性:它不是在一艘齐装满员、拥有完备消防系统、运作良好的服役航母上发生的火灾,也不是停靠在船坞或码头上进行改装或者维修中,拥有相对完备船厂消防设备和组织的火灾。
锚泊在大桥边好几年的明斯克号及其周围没有很完备的消防设备,各类消防力量在接到警报后无法及时赶到现场,在不了解现场、难以进舰内接近起火点且有沉没/倾覆风险的船边也难以有效施救。因此,明斯克号的火灾更像是大火之后单纯被外部扑灭,自然难以借此探讨诸如航母损管控制或舰上消防组织等话题。
而从航母结构设计上看,明斯克号作为一艘代表苏联特别航母哲学的大型载机巡洋舰,同时又是上世纪60年代末设计、70年代开工建造的战舰,在本次大火中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由于苏联载机巡洋舰上密布的武器需要布置大量电子设施和武器操作人员,以及对于“巡洋舰”一系列传统的坚持,明斯克号的舰岛又长又高。
为了减小如此巨大的舰岛偏置航母一侧对航母重心和稳性的影响,在结构设计上,明斯克号使用了当时颇为时髦的铝镁合金。航母舰岛第三层甲板以上由铝镁合金制成,其余部分则由两种高强度钢板建造,铝镁合金的使用量高达650吨。在大火燃烧一夜之后,这一铝镁合金部分全部熔化倒塌,而底下两层舰岛虽然也一样过火,但总体结构依然保持完好。作为一种我们早已熟知的有害损管的造船方式,明斯克号的大火再次证明了造船工业技术演化进步的必要性。
正在黑海造船厂0号船台上建造中的“明斯克”号
由于此前明斯克号已实质抛荒许久,除了将其整修成能用的军舰公园之外,不少人曾提出让军方接手,将该舰作为靶舰击沉,并在过程中积累有关航母设计的经验以及对反舰武器威力的测试。
不过,一方面明斯克号的舰名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敏感性,另一方面,作为受到导弹制胜论和装甲无用论消极影响的苏联舰船,明斯克号与此前几艘苏联航母虽然都有全长双层底,也进行了隔舱化,但并无像样的水下防护结构;加上该舰的水密系统及损管系统年久失修早已无效,因此其抗打击能力相当有限。
考虑到1143系列航母对于中国航母技术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尽管将明斯克号作为靶舰在仿真性上有所差别,但在技术上能获得的经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缺少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造船大国而言,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刚刚结束的“环太平洋”多国海上军演中,美国海军贡献出了退役船坞运输舰“杜比克”号和退役两栖攻击舰“塔拉瓦”号,作为靶船用于各国海空军力量进行攻击演练。来自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荷兰、韩国以及美国空军、陆军和海军的部队参与了这两次“击沉演练”,其中美海军F/A-18F发射“拉斯姆”远程反舰导弹、美空军B-2轰炸机投掷“快速击沉”炸弹,参与击沉“塔拉瓦”号。
更早之前,作为美日法加四国“勇敢之盾2024”演习的一部分,参演部队在“距离北太平洋陆地40多海里的地方”击沉了退役的美国海军“奥斯汀”级两栖船坞登陆舰LPD-7“克利夫兰”号。
这些真刀真枪对舰打击的演习,不仅能让美军搜集到舰船抗沉性和武器打击效能的宝贵数据,还能让参演部队获得少有的相对真实、接近于实战氛围的攻击体验。对于一个积极备战在西太平洋上与另一个海军大国发生冲突的国家来说,这一切的收益是很难单纯用金钱来衡量的。
停泊在夏威夷,准备在“环太平洋”演习中作为靶舰的“塔拉瓦”号
对于中国海军这样一支在最近20年内才开始崛起的军队而言,大型舰船的靶标,以及攻击这类靶标的经验都太少了。过往有限的此类靶船,主要都用于针对类似反舰弹道导弹这样的“杀手锏”武器测试活动,而对于海空军作战部队而言,能够获得这样近似实战的打击体验,是值得付出一定代价的。
明斯克号在一场大火后的命运会发生什么变化,也许值得我们进一步的观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张鲁宁 
-
手头紧!和韩国合作的KF-21项目,印尼预算砍了6成多
2024-08-17 23:19 -
德国停止向乌克兰“投币”
2024-08-17 21:59 乌克兰之殇 -
日年度防卫预算或将首超8万亿日元,“去年的还没用完”……
2024-08-17 19:16 -
美海军重启两栖战舰采购,“圣安东尼奥”级生产线保住了
2024-08-16 20:04 -
台军方节目曝光其自制简易自杀无人机
2024-08-16 18:33 -
首次!坐着军舰去上学,全网又慕了
2024-08-16 08:55 -
为节省预算,台军计划淘汰一系列过时装备
2024-08-15 21:28 -
欧洲情报界又开始传:俄军要接收伊朗短程弹道导弹
2024-08-15 18:31 乌克兰之殇 -
俄军在库尔斯克核电站前修筑防线
2024-08-15 16:31 -
山东舰编队已返回南海
2024-08-15 16:28 -
中方部队抵达泰国空军基地
2024-08-14 18:49 长空铸剑 -
波兰斥资百亿美元采购96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2024-08-14 12:55 -
中泰将举行“鹰击-2024”空军联合训练
2024-08-14 09:18 -
俄“军队-2024”论坛开幕,中国军工参展
2024-08-13 21:17 -
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实施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2024-08-13 19:15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时隔一个月 山东舰再入西太平洋
2024-08-13 11:18 中国航母 -
波音获得26亿美元合同:将制造2架E7预警机
2024-08-13 11:11 -
胡塞武装:美英空袭也门荷台达省卡马兰岛
2024-08-13 09:32 也门局势 -
美媒渲染“中国恐怖造舰规模”是美200多倍,美海军想方设法应对
2024-08-12 13:10 -
一周军评:乌军的库尔斯克反攻,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2024-08-11 09:52 一周军事观察
相关推荐 -
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45“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71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2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35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52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