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网一周军评:那些“错过”八一阅兵的中国武器
关键字:
除了这两种重型装甲突击装备外,中国军队还有其他的装备“科技树”等待突破。目前看来,重型机械化部队的各类装备作为我军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重点攻关的领域,从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到122、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再到自行高炮、火箭炮,绝大多数装备已经都和大家见面了。而轮式机械化部队里,以08式轮式步兵战车为基础衍生出的“大八轮”车族则构成了这类机械化部队的主要力量。本次阅兵中,“大八轮”车族受阅的装备不少,但大多是诸如装甲抢修车、工程车、轻型机械化突击桥之类的辅助车辆,真正受阅的作战车辆反而只有最基本型号的步兵战车。在“大八轮”车族的战斗车辆里,包括轮式坦克、步兵战车、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等一系列装备都已经批量列装,但有一样装备,目前还不够踏实,那就是轮式底盘的自行防空高炮。
轮式35毫米高炮很早就出现了,然后……现在我们也不知道然后怎么样了
尽管此前在珠海航展上,外贸用的SWS2型35毫米弹炮结合自行高炮防空系统就是自用型号的发展,但这种使用35毫米转膛炮的自行高炮至今没有批量列装,原因不明,但是机械化部队的野战伴随防空却少不了,不管是进一步改进转膛炮,还是将95式或者09式自行高炮的武器系统加以移植,终究要提供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考虑到这类机械化部队其他装备的换装已经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有关轮式自行高炮系统的研制定型,相比也已经差不多了。
在这些八轮底盘之外,还有一种装备同样十分重要,但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军迷们都似乎有意无意忽视了它的存在,那就是大口径远程压制火炮的升级换代。过去十年,在122毫米自行火炮这个级别上,我军借助履带式的07式自行火炮、09式卡车炮和09式轮式榴弹炮,基本实现了三种机械化部队在这一级别火炮的自行化。但在集团军级别的火炮上,除了05/05A这一系列昂贵的重型履带式155毫米加榴炮外,大多数集团军至今仍然沿用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体系,以66式152毫米榴弹炮和59-1式130加农炮两款牵引火炮配合作为集团军军属炮兵的力量。无论是从服役年限上还是火炮性能上,对它们的更新换代和自行化都已经是刻不容缓。考虑到履带式自行火炮的价格昂贵,必然还要研制一款相对廉价的155毫米自行火炮。
这种万炮齐发的场面,我们已经看得够久了
说到廉价的155自行火炮,大伙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卡车炮。中国的军工系统过去也研制过这一类型的155毫米火炮,SH-1型155毫米自行火炮还曾经出口缅甸。但说实话,作为一款集团军级的自行火炮,性能和价格之间的矛盾永远都没有办法彻底解决。虽说简单的卡车炮确实价格便宜,但这样的卡车炮在使用中却有着很多掣肘。52倍径的长身管火炮不仅重量不轻,后坐力也不小,便宜的卡车炮虽然可以自行,但却和牵引火炮一样要花时间放下驻锄,发射准备时间和撤收准备时间都不短,即使如此,因为廉价底盘重量都有限,一方面射界受到很大限制,不具备全向射击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射击的时候巨大的后坐力,这类火炮在远射程时的精度也十分有限。若要满足155毫米火炮全向射击的要求,同时还要提高火炮在远射程时的精度,再加上保证火炮的机动性,那就必须使用承载能力更强的重型底盘。像SH-1使用的WS5252那样只有10吨左右的底盘显然远远不够,得研制像捷克“达娜”或者南非G-6那样的轮式自行火炮才能满足需求。当然这一来,成本低廉这件事怕又要受到影响。最终如何权衡,还得看中国军工人的智慧和才能。
SH-1虽然是一门不错的外贸火炮,但对中国军队自己来说,还差那么点意思
在155毫米加榴炮射程之上的距离,传统上我军使用的是远程火箭炮进行打击。PHL-03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服役十多年来,一直在这一领域兢兢业业,加上中国军工人的不懈努力,目前该型火箭炮的最大射程已经从服役之初的70公里提升到140公里,且具备了能够进行末端修正的精确制导火箭弹,但对于140公里以外敌军目标的打击,则仍然是空白。当然,这并不是说要进一步增加火箭炮的射程,因为虽然中国已经在出口市场上推出了不止一款射程超过200公里的远程火箭炮,但要么其火力密度和精度不能让解放军满意,要么是其需要更换不同口径和火箭弹的设置不符合解放军的需求。
虽然历史上,上世纪90年代中国陆军曾经从当时的第二炮兵部队接受过一批短程战术弹道导弹以解决类似的问题,但当时中国陆军的侦察、引导能力不足,且战术弹道导弹对于当时的陆军也过于复杂,因此尽管导弹实际被部署到了军区以及,但没有多久这些导弹就被“完璧归赵”,送回了第二炮兵部队。不过时至今日,中国军队的相关能力已经有了巨大提升,加上大口径火箭炮天然在超过200公里以上射程的打击模式下缺少优势,为陆军研制一款覆盖300公里以下,150公里以上各类目标的战术导弹,以及是正当其实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关注火箭军部队现代化的建设成果时,不妨也小小期待一下中国陆军自己的“伊斯坎德尔”。
中国自己的“伊斯坎德尔”也许马上就要出现
另一件重要的陆军装备就是“三个20”里面的最后一个——直-20。比起本次阅兵中已经横空出世的歼-20和运-20,直-20不仅尺寸最小,其采购单价估计也是最便宜的,但现在看起来,这个项目的进展速度似乎却落在了后头。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突击运输直升机是一种高强度使用的装备,尽管直-20的性能看来平淡无奇,其整体结构甚至可以说是“重新研制一遍黑鹰”,但它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却可能是“三个20”之中最高的。无论是歼-20还是运-20,都可以依靠后方场站里相对完善的维护设备保障其良好的发挥,而直-20作为一种在前线尘土中往返的产品,对它的可靠性要求是要向皮实的各种地面装备看齐才行。也正是因此,直-20在原型机试飞以后要测试的时间和科目都相当多,对其可靠性的考核可能要求更高。特别是直-20所用的涡轴-10发动机,其参考的美国T-700涡轴发动机的性能对于中国的航空动力研制而言,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虽然直-20已经试飞了多年,前阵子甚至疑似进行了多机编队飞行,但对于中国陆军航空兵来说,所谓好饭不怕晚,在目前还有足够的直-18和米-17等运输直升机的情况下,把直-20以最好的状态交付部队,才是他们错过阅兵的最重要意义。
至于本次阅兵同样出彩的火箭军,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系统的缺席同样令不少军迷遗憾。特别是前几天网上还曝出东风-41导弹进行转运的照片,更让人们对东风-41出现在朱日和一度充满了期待。最后出现的东风-31AG虽然同东风-41一样是使用8轴的TEL车,但是从导弹的个头上说,东风-31AG显然远远不如东风-41,其实际射程、投掷重量等也要小不少。毕竟与从东风-31AG导弹这样的上一代型号修修补补不同,东风-41是全新一代的战略洲际导弹,无论是其承担的战略核反击任务的数量还是其重要性都要更胜一筹。
同样是8对轮,东风-41可要比东风-31AG大多了
类似这样即将研制成功,但却与实战化阅兵错过的装备还有不少,特别其中一些已经高度接近服役的产品的“缺席”更是令人遗憾。不过得益于中国军事工业的高速发展,相信这些装备不久之后就能正式进入部队服役,并在并不遥远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向全国人民展现其身影。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施佬
-
“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83“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81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4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6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微软总裁瞎操心:不让员工用DeepSeek
-
特朗普:美国与乌克兰达成稀土协议
-
特朗普祝贺:历史性时刻,美国的莫大荣耀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中国在古巴进行间谍活动”,我大使驳斥
-
美英谈成了,“英国让步”
-
冲突愈演愈烈,莫迪首发声
-
“美国在欧洲的广泛军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两座水电站已重新开闸
-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
夸大对华关税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发!巴称击毙约50名印士兵,印称摧毁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统
-
弹射座椅大厂泄露了印巴空战战损“天机”?
-
巴总理:关键时刻,感谢“亲爱的兄弟”埃尔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