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斯·杜塔特:美国的危机不是彗星撞地球这类天灾,而是美国的愚蠢
最后更新: 2022-01-18 09:18:22【文/罗斯·杜塔特 译/观察者网 宁栎】
新片《不要抬头》的故事是要毁灭地球的彗星和愚蠢的美国之间的冲撞。对该片的评价并不高,在烂番茄网站上新鲜度评分只有55%。但是,它在文化上却很成功。在不讲超级英雄的电影就很难有热点的现在,该片在网飞上打破了收视纪录,引起了许多影评人的争论和权威人士的注意,还有左派的批评和右派的赞赏,这些在政治上是出人意料的。
按照官方说法,该片是一个讲气候变化的寓言。导演亚当·麦凯在网上与批评者辩论时,就这么说的。麦凯在推特上说:“如果你对气候崩溃或‘崩溃’的美国没有焦虑,我不知道《不要抬头》还能传递什么。就像机器人看爱情片时问:‘他们为什么要把脸贴脸?’”
然而,艺术总是能逃脱创作者的意图。尽管有导演的官宣,但该片的彗星镜头是对气候变化的糟糕比喻。《纽约》杂志的埃里克·莱维茨试图阐述其原因,他的文章是对该片意图干预政策的最佳回应之一。但事实上,在该片开拍之前暴发的新冠疫情更适合这个比喻,疫情是一场迅速爆发、出人意料的威胁,而不是令人痛苦的长期挑战。最终,《不要抬头》作为一部影视作品,只有在表现导演推特里插入的那个词——“崩溃”的美国时才最有效果。相对于片中对美国系统性危机的描述,具体的生存威胁只能算小问题了。
《不要抬头》剧照(来源:网飞)
我想,这就是该片被关注的最大原因,即使不喜欢它的人也会谈谈它。因为它打开了《火线》和《黑道家族》以来,关于美国衰落的最广泛视角之一。
然而,很多批评者认为本片总的来说失败了,我也这么看。因为它充满了指责所有人的冲动,从电视新闻到社交媒体,同时又想传递“相信科学”的信息,这两者存在矛盾。后者确保它对专家阶层、学术和工业综合体的讽刺是最温和的。它的情节最终聚焦一位民粹主义总统的糟糕决定,从而放弃了系统性的批评,换成了意识形态攻击。
该片有对衰落的全面描绘,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在此基础上,我打算改改剧本。如果有人请我做该片顾问的话,这部片子可能会是这样:
第一幕:业余天文爱好者检查了一些望远镜拍下的照片,发现了这颗彗星。这些照片由政府收集,却根本没有检查。这个发现被一些末日生存爱好者和科技公司的人炒作,而学术权威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推特对坚称彗星即将撞击地球的用户进行审查。
第二幕:哈佛大学的一群天文学家证实了彗星的危险轨迹,突然间,媒体开始大肆宣传这一威胁。但是,想连任的右翼民粹主义总统更愿意推迟应对,所以她力捧一位不知名的圣经学院天文学家,后者认为撞击的可能性低于10%。
第三幕:抗议活动爆发并席卷全国,总统改变了政策,宣布进行大规模核打击。然而,被媒体热捧的美国宇航局负责人,却坚持认为炸毁彗星会使碎片坠落并杀死太多人。他主张按照他此前论文的研究进行更有限的打击,好让彗星偏离轨道。福克斯新闻诽谤他,但主流媒体坚称他的策略是科学,正经人都不应该反对。因此,美国尝试了他的计划,但完全失败了,因为他的论文实际上是基于欺诈性实验,从未在他的实验室之外实现过。
第四幕:于是总统下令进行彻底的打击,但也失败了,因为大多数核武器都失效了,军方没有检查自己的储备库,因为钱花在了雇佣TikTok网红来招募Z世代入伍上。无奈之下,政府求助于一位马斯克式的技术奇才,他的“大家伙”钻头有望将一枚弹头送入彗星中心。不幸的是,他亲自监督这项任务,在他为推特上的争吵分心时,任务出了致命的差错。
第五幕:无路可走,美国的一部分人假装彗星不会来,另一部分人加入了一个为白人父权制罪恶举行大规模忏悔仪式的邪教组织。最后一刻,一组中国无人机升空迎接彗星,将其分解,其碎片落入太平洋,由中国的深海机器人打捞开采——但一批碎片“意外”击中了美国大陆,打掉了美国的基础设施,让这个前世界超级大国陷入黑暗。
最后,片尾滚动的演职员表会用中文。我们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见。
(本文发表于2022年1月8日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谌海滨 
-
外国舞者突然“失联”,中国导演惊了
2022-01-14 14:28 文化 -
西藏考古发现史前聚落遗址,距今约4000年
2022-01-13 14:44 考古 -
定档大年初一
2022-01-13 10:38 -
湖南卫视新节目官宣,《快乐大本营》没了?
2021-12-29 18:16 -
靳东、刘昊然去的文工团,到底是啥?
2021-12-28 17:15 明星那点事儿 -
第十一次文代会港澳台代表: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2021-12-19 08:54 -
郑渊洁:对三个商标维权32年未成功,将停刊《童话大王》全力维权
2021-12-16 09:11 -
甘肃武威吐谷浑王族墓葬:墓志刻有未能释读文字
2021-12-14 21:48 考古 -
抗美援朝中的“战俘营奥运会”,姜文要拍?
2021-11-26 16:13 -
网信办整治“饭圈”乱象:已清理负面有害信息40余万条
2021-11-16 18:48 -
网民建议标识靖康之变宋钦宗陵墓,郑州回应
2021-11-15 14:15 考古 -
风险已来,个人如何应对?专访《灰犀牛2》译者冯毅
2021-11-13 10:11 美国经济 -
《天书奇谭》重映,是“炒冷饭”?
2021-11-05 20:07 -
《这!就是街舞》第四季总决赛终极狂欢落幕 王一博蝉联冠军队长
2021-11-01 11:50 -
25岁女子假扮“大粉”诈骗,13名饭圈女孩损失超十万
2021-10-26 11:09 -
画“虚弱妆”,被缉毒警察盯上了
2021-10-20 15:33 -
河南卫视传统文化DNA又动了…
2021-10-14 15:42 -
中国反邪教,美国保护邪教,为什么?
2021-10-13 07:34 -
美国最高法院门楣为何有孔子像?
2021-09-26 13:36 文化 -
上海月亮凭什么爆红?看了这台晚会才明白
2021-09-22 18:36
相关推荐 -
“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25“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52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0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4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我驻古巴大使发文驳斥
-
美英谈成了,“英国让步”
-
冲突愈演愈烈,莫迪首发声
-
“美国在欧洲的广泛军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两座水电站已重新开闸
-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
夸大对华关税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发!巴称击毙约50名印士兵,印称摧毁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统
-
弹射座椅大厂泄露了印巴空战战损“天机”?
-
巴总理:关键时刻,感谢“亲爱的兄弟”埃尔多安
-
日本地铁出现随机杀人事件,男子挥20厘米菜刀砍伤2人
-
“斯洛伐克几分钟前才被通知…现在知道国际政治是啥了吧”
-
“俄罗斯要价太高,但...”
-
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