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伯特·阿特金森:美国光提升竞争力不够,还需要“放慢中国18条”
最后更新: 2023-09-27 10:38:17对于上述问题,“加速美国”论者提出五个论据来支持其立场:
第一,他们断言,从根本上说,美国工业表现不行,是美国自己的原因,而与中国无关。换句话说,如果美国能把它的工业行动集中起来,推出一长串的政策步骤,包括更多的贸易协定,更多的移民,更低的税收,更少的监管,更多的科学支出,更好的教育,另一个芯片法案等等,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但现实是,中国正在推动自己的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随之而来的则是美国竞争对手受损或衰亡——从太阳能电池板到无人机,到电信设备、药物生产,再到稀土和金属制品,莫不如此。
此外,美国国会和白宫也不太可能出台一项全方位的先进产业竞争力政策。这既没有政治共识,也没有预算空间。事实上,尽管2022年的芯片和科学法案中的“芯片”部分已经得到拨款,但授权用于“科学”部分的大部分资金,不太可能得到拨款。该法案显示了美国产业政策的高门槛。与此同时,美国似乎无意提高研发税收抵免,来刺激创新。在这一点上,美国的表现在经合组织32个国家和金砖四国中只排到第34位。
我们来看《降低通胀法案》,它的目标是清洁能源,这很好,但美国需要在更多行业竞争并获胜,而不仅仅是清洁能源。而且不幸的是,政治上也有阻碍——美国的进步左翼人士反对旨在帮助企业赢得技术经济战争的产业政策,而中国则支持一项补贴清洁能源和社会服务的绿色公平产业政策。与此同时,大多数美国右翼人士仍然渴望复活1980年代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他们认为,只要削减税收和规章,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们两派的议程,都没有触及中国在先进产业领域对美国领导地位构成的新挑战。
第二,“加速美国”论者认为,美国应在其历史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换句话说,就是美国坚持走自己的路,不要照搬中国模式,成为一个国家干预的经济体。他们回避了一个事实:正是以国家干预为中心的汉密尔顿主义,塑造了美国250多年历史上大部分时期的经济政策。他们希望美国保持和加强法治、开放移民、尊重知识产权、建立有限而聪明的监管体系、实施健全的货币政策及开放贸易。
今年4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发表“新华盛顿共识”演讲,强调通过大规模产业政策重振美国制造业
真正的问题是,这些政策是否足以应对新挑战?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美国在许多先进行业中已经失去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不那么专业了。尽管上述基础性的政策很重要,但它们不足以成为美国产业的防御盾牌。
第三,许多“加速美国”论者认为,美国只需要专注于下一个“新事物”。只要美国更快地在生物技术、半导体、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和其他领域开发新的突破性技术,一切都会好起来。这是一厢情愿。一方面,考虑到中国的投入,美国能不能在所有这些新技术中胜出,还说不好。另一方面,专注于下一代新技术而不保持现有技术的优势,也不足以维持一个强大的美国先进技术经济。如果中国在现有的芯片生产、电动汽车、电子产品、机器人、机床、化工、航空航天和生物制药生产等领域占据优势,而美国只有新的尖端产品,那么美国的整体先进工业能力将显著下降,中国的影响力将更大。
第四,“加速美国”论者认为,没有必要放慢中国的发展速度,因为国家主导的经济体不能创新,所以他们已经在放慢自己。这些论者以苏联为例,认为那是一个创新失败。但苏联的情况与中国的情况有着根本不同。西方与苏联完全脱钩,他们几乎不可能获得自己以外的技术能力。相比之下,西方已经积极地与中国合作。苏联经济是一种国家控制的经济,其中市场是次要的。而中国则奉行“无论黑猫还是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的原则,结果是所有中国企业都在市场压力中成长起来。在2022年的全球独角兽指数排行榜前十名中,中国公司的排名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
最后,华盛顿流行的说法是,创新是发生在硅谷车库里的事情。然而事实上,全球创新之战发生在中型和大型企业之间,在这些公司中,工程能力往往是决定性的,中国在这方面拥有相当大的优势。
第五,“加速美国”论者认为,美国若想减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适得其反,美国经济也会放缓。这种担忧有一些好处,但仅限于少数领域,如出口管制,而这些领域往往都是如此。限制美国先进出口而不妨碍中国通过自主努力或从其他发达国家出口获得技术的情况下。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美国的技术经济财富就会减少,但中国的财富不会减少。但正如下文所讨论的那样,有很多工具可以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而这些工具并不会对美国造成伤害。
03美国为什么以及怎么样“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
“加速美国”论者反对放慢中国的理由站不住脚,但美国政策确实应该把重点放在加速美国发展上。这两种观点不是相互排斥的。美国可以而且应该增强其工业竞争力,同时采取反制措施阻止“经济侵蚀”。
直到最近,持“放慢中国”观点的阵营认为,美国应该向中国施压,迫使其放弃贸易和经济政策。放在15年前,这种方式可能会奏效,但中国现在太强大了,美国政府可以采取的任何行动,都不能动摇中国。特朗普政府的行动和结果,就是证明。中国已下定决心,要推动《中国2025》计划中的战略愿景,该计划准确列出了他们打算主导哪些行业。
与此同时,多边解决方案也不再可能,这不仅是因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无能为力,还因为美国的许多盟友,特别是欧洲盟友,将中国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无法拒绝的经济机会。相反,他们一直乐于站在一边,让美国挑战中国,而他们却收获经济回报。
拜登政府认识到,美国在迫使中国放弃其创新体制方面,几乎无能为力,于是决定采用更有限的目标,即通过出口管制,尤其是半导体和设备出口管制,来限制其军事能力。尽管这些措施可能会限制其生产某些武器系统,也可能减缓其在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等方面的技术进展,但它们几乎无法保护美国产业免受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美国人主张“去风险”:找出美国在哪些产品和技术上容易受到外国供应商的影响,并加强它们的生产能力。但是,一旦美国的政策开始专注于降低风险,中国的政策就已经在发挥作用了。换句话说,中国的目标不仅仅是在最先进的新兴产业和技术上实现自给自足,而是要抢占全球市场份额,就像它以前在钢铁、电信设备、太阳能电池板和高速铁路等行业所做的那样。加强某些产品在美国本土的生产能力,对于保护美国核心产业几乎毫无帮助。
德国慕尼黑车展开幕前夕,人们在参观比亚迪汽车 图自:路透社
因此,美国需要一个“放慢中国”的计划,限制中国从工业竞争中获利的能力——这在技术经济上相当于导弹防御系统。
首先一条是修改337条款,对那些在本国政府的保护下系统性获益的公司采取措施,将其产品和服务排除在外。现行337条款已经变成一个二级专利“法庭”,来自美国盟友的跨国公司经常在其中相互提起专利诉讼。对此,需要进行改革,通过赋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更多权力,来降低受益于不公平贸易的企业的利润,从而减轻其造成的损害。
- 原标题:加速美国,放慢中国,还是二者兼而有之?21世纪的关键战略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克宫:和其他西方武器一样,美国坦克也会燃烧
2023-09-27 09:50 乌克兰之殇 -
耿爽谈“北溪”:呼吁有关国家积极同俄方沟通合作,而非简单拒绝
2023-09-27 09:40 -
中方表达强烈不满后,他辩称:有“足够初步证据”
2023-09-27 09:30 观察者头条 -
议长辞职“顶锅”,他却两天没露面
2023-09-27 08:32 乌克兰之殇 -
联合国:与东盟和中国就解决东南亚诈骗犯罪的行动计划达成一致
2023-09-27 08:07 打击网络诈骗 -
波兰证实:去年落入其境内致2人死亡的导弹属于乌克兰
2023-09-27 08:01 乌克兰之殇 -
我使馆提醒:迄今仍有3名被绑中国公民下落不明
2023-09-27 07:46 非洲之窗 -
-
韩法院决定不予批捕,李在明发声
2023-09-27 07:11 三八线之南 -
放瑞典加入北约?埃尔多安:美国先遵守这个承诺
2023-09-26 22:46 -
商务部长王文涛当面对欧盟表达强烈不满
2023-09-26 20:44 观察者头条 -
儿子暴打焚烧《古兰经》者,卡德罗夫转发视频:感到骄傲
2023-09-26 20:44 -
真香!美总统候选人称TikTok是“数字芬太尼”,后来……
2023-09-26 20:22 美国大选 -
乌方声称黑海舰队司令身亡后,俄国防部发视频“打脸”
2023-09-26 19:42 乌克兰之殇 -
涉及中国,他呼吁外国势力停止炒作
2023-09-26 17:41 -
“美方通知我们,不会邀请普京”
2023-09-26 16:42 俄罗斯之声 -
外交部回应:中美两军对话面临困难的原因,美方是清楚的
2023-09-26 15:54 中美关系 -
外交部:目前中方未通过外交渠道收到朝方恢复开放边境的通报
2023-09-26 15:45 朝鲜现状 -
德国防部:乌克兰没有德国坦克乘员
2023-09-26 14:50 乌克兰之殇 -
美越F-16军售大单能成吗?对中俄有何影响?
2023-09-26 14:00 观察者头条
相关推荐 -
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评论 55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评论 138“欧盟想一石二鸟,结果可能两头空” 评论 64印度财长:对美贸易谈判有两条“非常大的红线” 评论 165欧尔班炮轰:是欧盟搞的鬼 评论 222最新闻 Hot
-
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
中国披露新型“石墨炸弹”?“可致目标区全面断电”
-
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
特朗普开炮:如果没有补贴,马斯克可能早就回南非老家了
-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回应带头下馆子:我们都不消费,民生就没有钱了
-
急急急!特朗普拉了一张表,再怼美联储
-
俄方宣称完全占领卢甘斯克州
-
贬值超10%,美元今年开局表现创52年来最差
-
水均益晒新身份证,辟谣移民
-
伊朗警告乌克兰:这么做,将产生严重后果
-
立菲防长沆瀣一气:我们都有个“敌对邻居”
-
“稀土禁令让全球面临抉择:买中国的,不然没得用”
-
小布什、奥巴马罕见联手谴责
-
内塔尼亚胡7月7日再访美
-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