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帅:雨这么大,“德国下水道”也不灵了
关键字: 德国下水道欧洲下水道城市化基础建设德国良心下水道青岛下水道中国下水道城市排水系统如何设计更科学?
雨季来了,又回到了那个老话题:如果城区发生洪水或者内涝情况呢?
这个要分情况考虑,下水道不是修得越宽越好。
首先是造价和改造成本的问题。简单些说,如果对现有基建设施的改造成本远高于极端天气造成的损失,即成本高于收益,那么就不应该进行改造。举个例子,某市的排涝和下水道系统应对的是十年一遇(10%,100年10次)的极端天气,升级成应对百年一遇(1%,100年1次),需要花费90亿人民币。在损失不变的情况下,一百年内,如果每次内涝损失大于10亿元时,政府和社会才有改造基建的必要。
当然了,这不包括各种更复杂的情况,诸如西安、开封、太原这种历史古城,随便一铁锹下去就能刨出百八十个国家一级文物,有的还是重写教科书的那种考古发现。工期延误一个月是小,有的文物毁掉了,失传就是失传,这个成本怎么算?而在某些山体滑坡高发地区,人命是无价的,如何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是对政府管理部门的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利率和物价的波动,政策的变动,大规模基建投资对经济带来的正负波动,刨坑挖路的经济损失,更大规模下水道的后期维护,损失的不确定性等等,这些还都还没有算进去。直接搞新的下水道,和某些国家的一样宽?这么大投入下去,又会有人跳出来说浪费,然后上网搞民粹,造谣政府拿纳税人的钱不当钱。试问谁会做出这样的决策?
其次是下水道的定位。网传德国下水道“井盖碎大石,下面能走马”简直一派胡言。德国人杀我同胞、强占青岛的事不提了,青岛市区的排水系统总长3000公里,其中“德国造”所占比例不到3%,现在很多地方陈旧老化,该堵的地方还是会堵。除了地形、气候的因素,1949年后的建设和维护才是青岛不涝的最大功劳,所谓的“青岛奇迹”和德国人没啥关系。况且德国人也不傻,当年修那么宽的下水道不少是用来做地下工事、隐蔽和兵力转移的。
和英国人不一样,人家有世界最大的海军力量,商业港口养得肥、保得住,青岛作为德国东亚分舰队的母港和远东唯一的战略要塞,军事意义明显大于经济价值,否则花那么多钱养肥了一个商业港,最后送给日本人或者俄国人?那个“下水道”是军事要塞的地下工事,能走人是为了掩护步兵的安全转移,顺带兼有下水道的功能,属于典型的“军转民”产品。德国造是质量好,人家是防炮击的,现在有人敢炮击青岛吗?所以既然没有类似上世纪60年代的国防压力,那么现在的下水道就没必要修那么浮夸。
城市化进程快,再给中国一些时间
最后就是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了。几十年前,谁能料到祖国的发展如此迅速?当时不懂,搞出国考察,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结果一借鉴就发现问题了,人家百万级人口的城市发展了三五百年,很多基建既有历史的沉淀,可以利用原有的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又有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人口变化不大。举几个例子,巴黎220万人,伦敦854万,布鲁塞尔114万,马德里327万,罗马275万,柏林350万,其他大城市诸如慕尼黑139万,科隆102万,马赛85万人,里昂48万,波尔图24万。且不说北京的2152万和上海的2426万人,我大太原都有430万人,这些欧洲国家简直弱鸡。
和欧洲那种渐进式的城市化完全不同,我国除了基建薄弱、人口众多的情况外,城市人口的增长还特别迅猛。如果某市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7%,这意味着人口总量十年就能翻一倍。原先预计5年工期,能供给一个百万级人口的城市使用,万万没想到,修好后已经是两百万人了,再改造时又发现投入远远大于收益,只能暂时如此,或者是进行局部的改造,减小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但还是远远赶上不城市发展的速度。
所幸中国政府态度很端正,重视基建工作。“发展中国家”的意思就是“国家正在发展”,要以发展的眼光和更广阔的视角去观察事务,做出决策,处理问题。很多事情不能一蹴而就,人家几百年搞好的基建,我们想几十年就完成,这是魄力,但也有风险,不仅仅是能力的问题,也需要清醒的认识。
反观欧洲的一些国家,犯着人类历史不断重复的老毛病,优越上升为自信,自信转变为自满。明明在基建上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还假装视而不见,真的看到其他国家做得比自己好了,又开始酸得不可救药。
德国的下水道堵了,我们也不该幸灾乐祸,应该反思如何打开心里的那个结。中国现阶段处于历史发展的转折上,激烈的城市化进程首先就意味着承认存在着差距与不足,但这不意味着要妄自菲薄,而应该是端正态度,立足国情,利用手头现有的资源去实现“弯道超车”。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