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拉格·康纳:为什么中国人看待民主印度时带着怜悯?
关键字: 专主制帕拉格康纳良政良政劣政民主想象你位于一个人口众多、刚刚摆脱殖民统治或终结独裁的亚洲国家,姑且称其为亚细亚国好了。你即将就任亚细亚国的新总统,你希望复制哪个国家:中国还是印度?新加坡还是菲律宾?越南还是印度尼西亚?在亚洲许多地方,人们看待印度、印尼和菲律宾(三国总人口数接近17亿)的民主制度时,目光里交织着怜悯与希望:怜悯是因为这些国家如此贫穷、如此管理不善,希望则是因为盼它们振作起来,像新加坡甚至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治理水平更高的专家统治型国家看齐。马来西亚虽深陷腐败,却能建成一个稳定的现代多民族国家,其基础设施堪称世界先进水平,繁荣程度也与日俱增。越南虽是一党执政,却通过大规模现代化建设减少了贫困,并且大量吸引外商投资,为其勤奋且具备较高技术水平的劳动人口解决就业问题。2014年的泰国政变推翻了无能的民主政府,成立军政府;在2016年的新宪法公投中,泰国人支持军方的政治角色常态化。这些国家的政权虽都不够理想,但治理水平还是比孟加拉国或印尼高出太多。
几十年来,印度、印尼和菲律宾经历了太多届无能、可悲的政府。正因如此,它们近年来都选出了看似具有专家统治倾向的领导人。民众已不再满足于商业繁荣,然而政治瘫痪的国家。他们受够了“在政治逆境中茁壮成长”等居高临下的陈词滥调,把手中的选票投给了不拐弯抹角,专注于基建、就业、教育和科技的新政府。
专家统治是亚洲的未来所在,这是我们关注它的关键原因。当社会意识到民主无法保证国家走向成功的时候,专家统治便成为了某种形式的救命稻草。民主制发展到最后往往走向自我厌恶,转而投票支持专主制。试想一下:印度、印尼和菲律宾这三个国家的民主制度,曾经至少有一代人的时间是运作良好的,但现在世界关注的是身份证数字化、削减行政繁文缛节、建立经济特区等事项,而这些想法统统来自专家型领导 。现代化的东亚社会越来越自由,终将朝着更良善的治理形式演变,更好地平衡政治开放性与专家统治的目标导向性。
对亚洲大众来说,民主选举早该产生专家型官员。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维多多都有过当省级领导人的经验,他们了解过地方人民的需求,也曾把理念付诸实践。他们的例子提醒我们,拥有实地治理经验的领导人,往往是比代议型政客更合适的选择,即使没有精英背景也可以努力成为专家型领导人。众所周知,莫迪当上印度总理虽然靠的是民主选举,但他本质上是个“开茶铺出身的专家型领导”。他对“百日计划”之类的过场话全无耐心,甚至在2015年让印度举国哀悼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辞世。
西方政治评论家认为,专主制没有解决“坏皇帝”的问题,好官员终将被坏官员替代,因此民主制具有颠扑不破的优势。然而美式民主的党派积怨,是印度最需要戒除的。在过去五十年里,印度和中国政权的绩效差异千真万确地证明,促进增长的是市场资本主义而不是民主,促进社会福利的是政府能力。英士国际商学院院长伊利安·米霍夫通过研究世界银行的全球治理指标(WGI)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变量发现,与成功相关的是法治而不是民主。(世界银行的全球治理指标(WGI)按六大类指标对各国进行排名:话语权和问责制、政治稳定性、政府有效性、监管质量、法治,以及腐败控制。)
印度的新型专家官员们认识到,与中国不同,印度在建立全国性统一政府之前经历了政治权力的下放,这意味着其整体权力远不及所有部分的总和。历届印度中央政府长年靠拨款换取各邦的忠诚度,致使分离现象愈发严重。印度刚获得独立时只有14个邦,如今已有29个。莫迪的作为不是要逆民主而行,而是要改变分权导致的长期积弱,只有这样才能开展一系列现代化之建设,包括花费1500亿美元修建铁路,推行全国性产品和服务税,以及把建公厕摆到建庙宇更重要的位置上。尽管莫迪的缺点显而易见,但对印度来说,他提出的专家统治口号“政府最小化、治理最大化”,已不啻为一大进步。
- 原标题:Beyond Democracy to Good Governance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杨晗轶
-
贴脸开大!特朗普白宫“伏击”南非总统 评论 40CIA高官又上头:首要任务,中国 评论 131“彻底失望!进一步退十步,24小时不到就背弃我们” 评论 211硬搬新加坡组屋抹黑中国,美使馆大翻车 评论 129“美国和刚果(金)这么谈,会触怒中国” 评论 233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