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必高看“病入骨髓”的美国
苏联解体后,美国宣称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进入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时代。但是这样一种片面宣称的“单极世界”并不可持续,在一系列众所周知的现实危机,尤其是美国金融的“系统性”危机后,“单极世界”不再被多数美国人提起,似乎就这样有疾而终。然而,在亚洲许多人甚至大多数人认为,美国还是那个美国,并不因暂时的经济衰退而褪色。尽管地理上距离亚洲遥远,美国却是亚洲许多人的身心、财富、安全甚至幸福的归属,可看作亚洲人事实上的中心和希望。美国人的美国观和亚洲人的美国观差别如此之大,不能不让人注意到这样的差异。因在乎美国,当美国总统宣布要“重回亚洲”时,美国的亚洲盟友手舞足蹈,而美国的非盟友则忧心忡忡。[全文]
-
中国也需对美“再平衡”
奥巴马内阁主要的对华政策制定者之一、现已返回布鲁金斯学会继续担任高级研究员的贝德大使,前不久发布了一本新书《奥巴马与中国崛起》。作者认为,在美国特定历史时刻上台的奥巴马政府,判定美国与世界的关系,主要是经济与“新兴大国”的关系,以及对美国最为重要的亚太地区,面对着“失衡”的挑战。为了扭转失衡,“恢复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奥巴马政府把其对外政策的理念叫做“再平衡”。这可能应看做是直到现在仍含混不清的“奥巴马主义”的核心。不过,美国人是纠偏了,但我们却“失衡”了,中国从一度对美可能获得的历史性的“崛起”势头,由于美国的“转向”再次加剧了中国对美的相对和绝对劣势。由于中国东盟关系恶化和TPP,中国在过去15年寄托希望和苦心经营的“东亚合作”失去战略势头,甚至,东亚合作将进入一个停顿时期。[全文]
-
如何PK“TPP”
TPP不是一般的自贸协定,各方都指出和承认其战略性,即美国利用TPP不仅在经济衰退年代开放太平洋地区的别国市场,而且,在美国国力相对下降的情况下,通过这一协定让那些怀疑美国保护其盟国的承诺和能力的人放心,确认了美国巩固、加强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存在的决心。不少分析评论家指出了TPP指向中国的一面。TPP的战略性,即妙处正在于此。到现在为止,并不包括中国。如果TPP包括了中国,其战略功能就不存在了。为了抵御TPP的冲击,一个办法是阿Q主义,即认为TPP没什么了不起,“高标准、严要求”,谈到最后,与其初衷势必相差很大,至于真的落实,则更不符合当初设计的“高质量自贸区”。[全文]
-
未来5年是中国利用好西方危机的关键期
2012年,世界主要大国大选或者换届,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将是未来世界秩序演化的关键因素。如果欧盟在未来5年难以扭转颓势,欧洲在世界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大大下降。2012年普京重回总统位置,俄罗斯国力若继续兴起,其国际地位将上升。2012年无论谁当选美国总统,都会采取一切手段竭力维持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和“自由霸权”。“金砖国家”的含金量未来5年可能下降,因为它们不可避免受到西方危机的影响。而后果之一是,“金砖国家”联合推动世界新秩序变革的实力不够。中国能否在未来世界发挥更大作用,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利用好西方危机,这将决定中国在未来世界秩序中的位置。[全文]
-
南海冲突呼唤我国外交转型
在贯彻外交政策上,我国外交转型就是要做到外交手段和军事手段的有效搭配,即软硬兼施。事实上,外交解决手段在国际外交中从来都是有局限的。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对于一个独立自主制定和执行外交政策的大国来说,当外交手段终于用尽,使用武力是公认的国际权利。由于中国三十多年来没有在国际上使用武力,一些公开蚕食和侵占中国领土的外国,低估中国使用武力的政治意志,以为可以继续在外交上勾住中国,同时却炫耀武力和军事同盟,绝不停止对中国主权的侵占。[全文]
-
东盟的外交陷阱
今天的东盟,正是因为中国,才日益走向一个地区共同体。这如同欧盟,假如说没有当时的苏联,欧盟前身的欧共体是不大可能进展神速的。美国支持东盟,就是因为东盟能帮助对付中国,这就如同当年美国知道欧共体在遏制苏联上的战略价值。东盟并不是真心要推动“东南亚加上东北亚”的“东亚共同体”,在度过“亚洲金融危机”后的2005年东盟就变卦了,因为那一年东盟搞了一个“东亚峰会”,后来这个地区峰会居然吸纳了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今天,该峰会又有俄罗斯和美国参加,甚至欧盟也将与会。东亚峰会本质上是反东亚的,即预防中国主导的“东亚共同体”。 [全文]
-
庞中英:叙利亚政局的演化是地区秩序关键
突尼斯、利比亚、埃及和也门的国内政治变局还不足以让我们断定中东地区秩序的根本改变。它们原则上维持了与西方、以色列的关系的“现状”。如果今后叙利亚、伊朗的政局相继变天,我们才能说,中东地区秩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全文]
-
庞中英:中国应否和能否“输出价值”?
以前中国在全球价值体系中极其有限的记录,并不是中国现在和未来不输出价值的根据、理由和借口。鸦片战争后直到变成“世界工厂”,中国也不是商品“贸易大国”,而是被叫做“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典型,但如今已是“世界贸易大国”了。所以,若未来中国成为价值输出大国,请不要吃惊,因为那样很自然,是水到渠成的逻辑。[全文]
-
庞中英:突破西方“全球治理”困境,中国不可单方让步
基本事实是,西方在制定、使用国际规则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原来,非西方的中国等只是以“不挑战”的身份加入这些国际规则,那时,西方不曾担心中国挑战国际经济规则。然而,随着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终结,西方显然已经完全认定,不管加入还是不加入,是否具有成员国地位,中国已经对西方主导的国际规则构成了挑战。[全文]
-
庞中英:“美国之秋”
与“阿拉伯之春”异曲同工的“美国之秋”,清楚地暴露了美国民主根本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而是存在着远比欧洲的“民主赤字”更大的“民主赤字”。甚至,在政治发展上,如果我们说欧洲是先进的民主的话,自由过度的、自由成为主导意识形态的美国,正是一个落后的民主。[全文]
-
“煮酒论英雄”——美国是中国的一个战略困境
北京领导人应该警醒的是,西方对中国未来国家地位的战略定位,亦即认为中国综合国力正在迅速增强,对美国全球龙头老大的地位构成了威胁,可能已经介入其对中国方略的决策过程中了。[全文]
-
复杂地缘政治将中国困在亚洲
中国即使成为地区大国也还要苦心经营,中国与周边的关系尚未发生对中国根本上有利的好转,更不要说全球大国了。美国不用担心中国会成为全球大国,因为中国目前还受制于群雄存在的亚洲。[全文]
-
美“主导”的对阿拉伯世界的“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的高调和无法拿出更多的钱的现实,将使美国和欧洲影响阿拉伯世界下一步演变的能力下降。[全文]
-
美国“主导”的对阿拉伯世界的“马歇尔计划”
美国、欧盟领导人,以及刚刚举行的“八国集团”(G8)领导人说要在地中海地区(中东北非)搞一个“马歇尔计划”。[全文]
-
世界经济,中国仍是被领导者
中国连个“市场经济地位”还没有获得。美欧日一直拖着不要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且,在过去10年,中国越是要求美欧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他们越是觉得可以使用这个条件牵制中国。[全文]
-
中国在非洲并没有安全免疫力
中国并不会因为来自发展中世界,奉行不同于西方的外交政策,就在非洲有安全免疫力。西方公司和国家在非洲遇到的挫折和打击,中国也将遇到。[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