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维:都市治理如何“不忘初心”?
关键字:【7月1日,上海垃圾分类制度将正式施行;同一天,北京也将正式对小规模食品经营活动实施清单管理。
新政上路,从城市管理者到普通民众都面临着“新挑战”与“不习惯”,社交媒体与全国网民也随之开启一场新的舆论战,一时间讨论与“新梗”齐飞。城市治理的重点究竟在哪里?城市执法的中心又是什么?城市管理者如何“不忘初心”?
本文节选自潘维教授2018年9月在北京市某干部培训班的讲课稿,该稿收入作者的新书《士者弘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即将实施。 @IC photo
(文/潘维)
大都市的治理要遵循以下六大原则。六大原则环环相扣,构成一整套大都市的治理体系,给不断改善治理能力提供标准和空间。
第一,精细计算治理成本。如果治理成本高于治理收益,这事就不能办,禁令就不能推出。不可持续的禁令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公。力。北京曾推出行人闯红灯过街罚款10元的规定,还在北京电视台大肆宣传,成为著名笑柄。违规者不肯给这10元怎么办?派3个执法者对1个违规者实施“行政拘留”,成本是10元?管理理性的城市居民要靠政府有理性。精细和透明的成本收益核算就是城市管理的理性和人民性,反之则是官僚主义。
不精细算账,满街贴标语,抽风似地“搞运动”,是非常“乡下”的管理方式,成本高到不可持续,而且经常出现违法行为,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执政党的死敌,市民们会怀疑官员能力低下而且滥用公币。违章停车成本是零,政府雇人看着街道给违章车拍照贴罚单的成本是多少?管理大都市,须精算每个执法者每分钟的成本。治理成本应当对市民透明,不仅显示政府管理的理性,让新闻界监督政府算账,而且让公民们了解:治理违法的成本须由违法者承担,不能让全体市民分担。
第二,用沉重罚则支撑所有禁令。没有罚则的禁令是缺乏执法意愿的空话。都市居民是理性的,靠算得失账生存。依赖“说服教育”不仅会把好人变成无赖,而且会制造执法者的腐败空间。所以,任何禁令都必须伴有远高于执法成本的罚款数额,使禁令可持续。罚则就是长效机制,长效机制就是罚则。
北京二环与三环间的紫竹院公园旁有座“人济山庄”小区,小区内4号楼楼高26层,曾经“高档”。约十年前爆出该楼楼顶有座“空中山墅”的巨大违章建筑,那位“高素质”的“医生教授政协委员”业主住在顶层,却如同在乡下住独栋,把共有的楼顶也“私有化”了。仅建设这栋“宏伟”的违章建筑即用时六年,闹出轰动全国的新闻。问题是,爆出新闻十年后的今天,“人济山庄”4号楼楼顶的违章建筑还没拆完,仍未恢复原状,而且大楼已经堕落成了“乡村”。那楼的土地使用权才七十年。私人在楼顶建大型违法建筑,必须责成违法的业主自行拆除,拆除前每天要按最高的市场租售价课征罚款,并广而告之,直到涉事业主在那栋楼和在其他地方的不动产被罚干净为止。房屋即使出售了也不能赖掉责任,而且未清掉违建罚单的房产应禁止出售。此例一开,京城的违章建筑立即就会自动销声匿迹。明知不对的事为什么有人做?因为理性,因为知道政府一般不管。其实,北京近十几年新落成的许多居民大楼的楼顶有违章建筑,而且基本都报告了执法者,执法者很多情况下不来执法,难怪京城居民怀疑某些基层执法者收受了贿赂。于是,撑死胆大的,饿死守规矩的,就成了京城的“正义”。
在香港,空调室外压缩机冷凝水滴到楼下人,只要有人举报,执法机构会立即来人处理,每天罚业主500港元,直到问题解决为止。为什么?因为处理此事需要若干部门的公务员协作,从处罚通知送达直到后续检查;还可能涉及取证、行政复议,甚至在法院打官司等。罚款不仅要覆盖全部成本,还要有收益,让政府提高执法人员收入,保持执法队伍士气。如果占用行车道停车每30秒罚款1000元,占用自行车道或人行道停车每分钟罚款500元,直到把车的所有权罚掉为止,京城交通立即顺畅,根本就不需要车辆限购。
在英文里,美好与罚款是同一个词,即“fine”。美好的社会是“以罚代管”的社会。“以罚代管”比录用大量执法人员经济、有效。对违法行为不靠重罚,难道靠增加人力,让执法成本越来越高、腐败越来越多?而且,等着立法机构为每个城市和每项管理的罚则立法,非但跟不上通货膨胀速度,而且城市早就瘫痪了。立法跟不上形势变化,立法容易废法难,所以法多国必乱。如果一定要立法机构规定罚款,那不能是数量,而是“公式”,即按照一个公式,随每年通货膨胀率计算,有整有零。京城固然人多嘴杂、“舆论”压力大,但社会秩序就是正义,对正义缺担当的管理者不称职。以人民为中心,信仰人民,就会严格打击而非默许私人侵占公有和共有财产,就有打赢“舆论仗”的信心。
第三,把都市执法的重心放在居民区内。居民是都市生活的主体。居民社区的道德风貌意味着全城的道德风貌。居民区无德,全城市民都不会有德。工作场所有严格纪律,且雇有大量保安维持秩序。但人们不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生活而工作。工作岗位上的人被迫尽心尽责,但居家养小送老才是真实的都市生活。所以,居住社区才是城市生活真实的核心,“民心”来自居民区。
涉及百姓生活的“小事”有什么重要?人民生活的“小事”办不好,丢了民心,市民不再信任政府,城市建设的大事就不好办甚至办不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不是“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更不是以政府办公区和金融商业街为中心的发展。得民心很重要。民心主要不是从商业和行政办公区里得到的,而是在居民区里得到的。这个道理,共产党进城之初就懂。现在很多官员异化了,忘了“初心”,热衷管物,不敢管人。
都市居民住在公寓楼房里,非常密集,所以居民楼越盖越高,经常高达几十层。每栋居民大楼都构成一个非熟人社区。社区秩序就是道德基础,居民区构成都市生活的秩序和遵守公共秩序的道德习惯。所以,居民楼内秩序必须有细致的公共生活契约,其中包括沉重罚则。这些关于公共生活的契约条例须由政府指导订立,由执法和司法机构予以支持,而拒绝执行契约的物业管理公司则应由政府吊销其经营执照。当这些契约得到遵守,成为习惯,居民们就不会违规,就会变得尊重和支持整个城市的公共秩序。换言之,都市的公共生活取决于该城居民区的公共生活。城市居民区的公共生活取决于行政执法司法主导的居民、物业、政府的三角关系。不进居民区执法,都市治理体系和能力就是空话。
第四,治理体系主要在惩恶,而非锦上添花。管理都市与建设都市是两件不同的事,一个主要管人,一个主要管物,两者不能混淆。建设的核心是提供公益(public goods),治理的核心则是制止公恶(public bad)。锦上添花不是治理,为市民生活雪中送炭,提供公平公正才是治理。不惩恶何以扬善?而今很多都市管理者愿意管物花钱搞城建,给马路不断翻新铺柏油,重新画线,重新种树摆花草,让上级领导沿路看着高兴;而管人则必然制造新闻事件,难度高、责任重、风险大、吃力不讨好,所以避之唯恐不及。老楼加装电梯属于人民自治的范围,不是该用人民税款做的事。那笔税款不应用于锦上添花,而应用于“治恶”,用于维护社会公正的雪中送炭。把社区事务“外包”给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搞锦上添花的花架子,跑去给老人理发、陪老人聊天,在媒体上搞点“仁政”,成本远高于自助和社区互助。愿做花钱的事不愿做担责的事,重视大事轻视小事,是治理体系落后的原因。党的组织部门应懂得:做城建易,做城管难,花钱容易管人难,要根据“以小为大,以下为上”的原则,重视提拔有担当,敢进居民区执法和擅长组织人民的“治恶”干部。这是党联系群众,获得民心,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准则。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朱敏洁
- 最后更新: 2019-06-29 11:20:06
-
不会停止抨击!最后一期节目,她如此喊话蔡英文
2019-06-29 11:14 两岸关系 -
无力支付医药费,患癌父母抓阄定谁陪女儿走下去…
2019-06-29 11:14 -
为提高米粉口感,长沙老板在汤里掺致人上瘾处方药
2019-06-29 10:22 中国雷人秀 -
贴心!因下雨校长致辞只念标题
2019-06-29 09:45 暖心闻 -
内蒙五原警方:闹事者派出所想抽烟 被拒后撞墙死亡
2019-06-29 09:45 -
青岛地铁:葛洲坝电力违法分包,将列入工程建设黑名单
2019-06-29 09:14 -
垃圾分类逼疯上海人?别笑!马上轮到这46个城市
2019-06-29 08:19 -
“套路贷”是一种民间借贷?
2019-06-29 08:16 扫黑除恶 -
趁着夜色多次偷倒垃圾 当事人被“抓现行”罚款2万元
2019-06-29 07:58 -
媒体:自媒体侵权阴影为何驱之不散
2019-06-29 07:52 -
“阿司匹林有点甜”假药案:四人被判刑
2019-06-29 07:40 食品安全 -
医院17.36元一盒的药,药店为何卖到498?
2019-06-29 07:39 -
全球规模最大垃圾焚烧厂今年下半年整体投运,位于上海
2019-06-29 07:18 -
力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今天再发动员令!
2019-06-28 22:03 上海观察 -
四川甘孜一杀人案嫌犯向民警开枪拒捕,被当场击毙
2019-06-28 20:01 -
习近平出席中俄印领导人会晤
2019-06-28 19:35 G20 -
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落到实处·活力上海|“科学之城”张江,创新创业热火朝天
2019-06-28 19:11 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落到实处 -
四川理科高考上演魔幻现实大戏?网警辟谣
2019-06-28 18:53 网络谣言 -
卸任太原市长4个月后 耿彦波任新职
2019-06-28 18:26 政坛观察 -
26款音频平台违法违规被处罚
2019-06-28 18:18 网络监督
相关推荐 -
水果变便宜了?这背后是天地一体的惊人变化 评论 56大选前操弄“反华周”,美国国会究竟想卖什么药? 评论 139“中国工程师变废为宝,西方企业眼红” 评论 137“欧盟需每年投入8000亿欧元,才能与中美竞争” 评论 222“德国经济三大支柱,一根塌了、两根裂了”? 评论 214最新闻 Hot
-
大选前操弄“反华周”,美国国会究竟想卖什么药?
-
暴行发生时,美国甚至“起立鼓掌”!安瓦尔赞赏中俄立场
-
“纽兰亲自爆料,泽连斯基怕是处境不妙”
-
印度人发现:只有中国有钱投资……
-
“美企落后多年”,美众院通过法案:不准大疆卖新款…
-
美国会再推进涉港台法案,意欲何为?
-
“中俄不想发生热战,但美国正竭力拖他们进来”
-
围堵中国药企,美众议院再通过法案
-
“最近几周,中国挤满了澳大利亚农民、渔民和酿酒师”
-
“中国工程师变废为宝,西方企业眼红”
-
“我们对‘石油人民币’持开放态度”
-
“再不打钱,英国地方政府就要大规模崩溃”
-
“美国这方面领先,但中国这个是强项”
-
德国开始严查:申根区来的也要查护照
-
监狱人太多,英国政府:提前放人,包括重刑犯
-
“欧洲对抗中国电池厂的希望”,破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