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潘建伟:为什么量子通讯是不可窃听、破译的?
关键字: 墨子卫星潘建伟院士量子通信量子力学【自古以来,人类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但是随着数学和算法的不断发展,基于计算复杂性传统加密技术不断受到挑战:1999年,传统加密算法RSA512被破解;2009年,RSA768被破解;目前尚未被破解的RSA1024,也被认为迟早会被破解。时至今日,我们该如何保障我们的通信安全?量子力学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
9月18日,在由中央网信办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导、上海网信办主办的“2017年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主论坛上,全球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进行了主题演讲,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来告诉我们量子技术是如何为我们营造安全、高效的未来互联网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在进行主题演讲
潘建伟表示,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定理,量子不可分割”特性,在遥远两地的用户,可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保证通信安全。这也是目前已知唯一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分发方式。
根据资料,2016年8月16日,由潘建伟担任首席科学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升空,2017年8月,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并通过卫星中转实现广域量子保密通信。】
以下为潘建伟演讲全文,观察者网根据现场速记整理:
非常感谢高峰论坛的邀请,让我有机会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观点。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量子安全保障的互联网。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信息安全领域的基石是加密技术。
其实所谓的加密技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以及2700年之前,当时的古希腊斯巴达人就知道有个加密棒,然后把布袋绕上去写好了密码,把布袋绕开之后,就变成一堆乱码,大家读不出来。读不出来怎么办呢?只有你的接收方,如果有同样直径的加密棒才能读出来。到了公元前一世纪凯撒大帝他使用所谓的密码的替代,比如说把D代表A,然后E代表B。本来tomorrow,就变成了DWWWDFN,就读不出来了。
随后有个阿拉伯的数学家阿肯迪,他发现其实字母出现的频率它是固定的。如果像英语里面,你如果替换完以后,同一个字母代表同一个意思的话。A的频率是8%,然后E是12%。如果你读了很短的信息之后,你马上就可以对它进行分析,很快就可以破译。所以对于古密码其实并没有真正实现一种无条件安全的加密的共享。
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实非常有名的加密系统,就是德军在二战当中广为使用的Enigma密码系统。非常不幸的是,即使是这么复杂的密码系统,也被图灵,计算机之父设计的图灵机破解了。像RSA512(公钥加密算法——观察者网注),99年破解了;RSA768,09年被破解了…RSA1024也被认为破解是迟早的事,其实几年前大家就建议升级到更高的2048。
但是这些技术,随着位数的提高,我们的加密所需要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但并没有显著地提高我们的安全性。到2017年的时候,广泛用于文件数字签名、文件数字证书中的SHA-1算法也被谷歌宣布破解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依赖于计算复杂度的经典加密算法,原则上都是被我们破解了。
所以其实在100多年之前,有一位作者爱伦坡他就写过一句话,他说:“以我们人类的才智也许是没办法构建人类自身不可破解的密码。”那也就是表明了我们的网络始终是有漏洞的。非常有意思的是,量子力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为了解决信息安全传输的问题,它不是解决网络安全所有的问题,但它解决了加密技术网络安全的基础性的问题。
为了介绍它的基本概念,我们需要简要回顾一下什么是量子力学。量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我们是原子是一个一个的,不存在二分之一个氢原子。所以水分子也是一个个,你不能用刀把它切一下,把它切成二分之一的水分子、四分之一的水分子。
对光来说也是这样的,一个15瓦的电灯泡,它大概每秒可以发出万亿的光子,都是由小颗粒组成的。这些小颗粒跟我们经典世界有本质的不同。我们经典世界可以用一只猫死和活这两个状态,来加载一个比特的信息。但对于微观世界的体系的话,它不仅可以处于0或1的状态,甚至可以0+1。其实它的物理世界非常简单,我让光子极化,它45度偏转的时候,它就变成0+1的叠加态了。
对于这种叠加态非常有名的原理,叫海森堡原理,他告诉我们这样的量子态你测量它,会不可避免会有噪声的。当我们把这个东西拓展到两粒子体系的时候,就形成量子纠缠的概念。比如这两只猫是活活加死死状态的叠加,一只在北京,一只在上海。这个时候我去看它的时候,如果北京的猫属于活的状态,上海的这只猫瞬间的就变成活的状态。利用这样的东西,我们就可以原理上来实现一种绝对安全的量子密钥分发。
第一我们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定理,量子不可分割”,使得“有人窃听必然被发现”。在这基础之上,完成安全的密钥分发,我们就可以实现一次一密不可破解的量子密钥的分发。
从根源的上讲,它还可以用来作为叠加信息在网络里面的传输。因为时间关系,我只画了一张非常简要的图。比如说杨主任要到北京去开会,航班赶不上怎么办?我可以这样操作,我通过无线电台把信息发到这边,我就可以利用纠缠物质,把杨主任传输到上海。当然这个真的要做出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对于多终端量子引擎的传输,它已经实现分布式量子网络这么一个基本单元。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赵晓明
-
欧盟外长又来:美欧互咬,中国在笑 评论 284普京同意停火,泽连斯基:别信,美欧赶紧制裁 评论 214俄高官称临时停火只会给乌军喘息,美特使飞抵莫斯科 评论 130“小马科斯这么干,菲律宾危险啊” 评论 112“欧洲输了,门户向中企敞开” 评论 187最新闻 Hot
-
美国肉商出口资质快到期了:很急,但中国没回
-
欧盟外长又来:美欧互咬,中国在笑
-
赤裸裸的权钱交易?特朗普家族被曝和币安谈入股
-
美国诺奖得主急了:搅吧搅吧!最后连高端制药都得从中国买了
-
不装了!OpenAI上书特朗普:要对中国AI下死手
-
日本男女在长城上做不雅行为,被驱逐出境!
-
“美国竟要求G7声明对大陆强硬,对台湾鼓舞”
-
“对付中国的成本变高了,日本得加钱”
-
万斯放话:绿卡持有者没有无限期留美权利
-
普京同意停火,泽连斯基:别信,美欧赶紧制裁
-
转折点!看看中国在干啥,美国又在干啥
-
特斯拉致信警告美政府,但没人敢签字…
-
特朗普回应:“很乐意”与普京会面
-
俄高官称临时停火只会给乌军喘息,美特使飞抵莫斯科
-
“加欧不尊重美国,看看英墨,人懂事多了”
-
“如果美国能对我们这样的铁杆盟友动手,还有谁能幸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