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光:美国人老爱问中国在中东难道没有政治意图?这种问题很无聊
最后更新: 2022-12-13 08:48:54观察者网:这次习主席访问沙特期间,除了中阿峰会之外,还有中国和海合会之间的会谈。其实,中国和海合会关系的渊源很深了,双方的FTA谈判也持续多年,您曾经参与相关会谈,能否介绍一些细节?
潘光:2011年阿联酋举办了一场研讨会,第一次邀请中美欧三方的学者做主旨发言,美国的是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欧洲的是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教授,中国的学者就是我。会场上,我问他们,中国跟海合会的FTA什么时候能签成?当时有一位阿联酋代表答复我说今年就能完成。那时是2011年,但隔年还是没落实下来,再接下来发生了卡塔尔和其他4个国家断交的事情,此后就一直延宕下来。
12月9日下午,首届中国-海合会峰会在沙特利雅得举办。
谈到这里,我正好要讲土耳其和穆斯林兄弟会(简称“穆兄会”)的关系。这几个海湾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就是卡塔尔支持穆兄会,而穆兄会的重要后台是土耳其,所以卡塔尔和土耳其关系不错。
所谓“穆兄会”,其实大部分是阿拉伯世界的一批穷人。阿拉伯国家基本都是王室制度,像沙特、卡塔尔、阿联酋都是,穆兄会就是要推翻王室和官僚。所以在这些王室眼中,穆兄会是死敌,但卡塔尔除外——它反而和土耳其一起支持穆兄会。这里面就涉及卡塔尔的王太后,她是一位“怪人”,总想要颠覆现状,经常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其实,我就跟卡塔尔的王太后还算比较熟,因为我们都是联合国文明联盟的参与者。
那么,这其中还牵扯到一个国家——埃及,埃及曾经跟土耳其断交,原因是曾任埃及总统的穆罕默德·穆尔西,其背后支持力量是穆兄会,但后来埃及发生政变,穆尔西被捕,最后死在监狱中。随后,土耳其跟埃及断交;直到最近,两国才恢复关系。所以,卡塔尔世界杯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意义,就是缓解了“泛阿拉伯”内部的关系。在赛场边,埃及和土耳其恢复关系,沙特和卡塔尔关系也正常化;开幕式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沙特王储萨勒曼、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在场边谈笑风生。
不过,最近这些年穆兄会的势头也有点走弱。我之前在新加坡开会时碰到一位美国国防部负责反恐的官员,我问他穆兄会是不是恐怖组织,他也犹豫了半天说,穆兄会确实搞过一些恐怖活动,但美国没有正式将其列为恐怖组织。其实,中国也没有把穆兄会列为恐怖组织,因为它在伊斯兰世界的普通群众中还是有基础的,主要是一批基层平民。虽然穆兄会跟阿拉伯国家当权者的关系都不好,但不会影响我们跟他们国家的关系。
前面我们谈阿拉伯国家的内部矛盾,其实里面也包括了穆兄会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我们的立场基本上就是劝和促谈,与各方都保持较好关系。
现在西方紧张的就是中国开始有军事和安全介入,但当地的这些国家其实不紧张。阿拉伯人认为中国现在帮我们打海盗,有什么好紧张的。最近有一个情况,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关于新疆问题的投票,只有索马里投了赞成票,其他阿拉伯国家都是支持中国的,当然这种情况的背后基本上就是美西方的运作。
总体而言,中国现在跟中东地区的四大势力,伊朗、土耳其、阿拉伯、以色列都保持着友好关系,虽然这里的每一组关系中都存在一些矛盾,但目前都不是太大问题。
埃及法院判处穆尔西死刑后,示威抗议者高举其照片。图自半岛电视台
观察者网:其实对于阿拉伯国家,现在国内的舆论环境还是比较警惕的,很多人会担心价值观、宗教等因素会掺杂在合作之中、并逐渐渗入进来,您对此怎么看?
潘光:我个人对这些问题倒不是太过担心。现在我们宣讲“一带一路”时也会提文化交流,而中阿之间的文化联系从古至今一直都有。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这几天在社交媒体上介绍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良好关系时,还引用了一条阿拉伯古训——“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阿拉伯人对西方基督教文化是比较警惕的,历史上发生过十字军东征,但中国从来没有在阿拉伯地区发起过战争。不过,在阿拉伯国家需要注意的是尊重伊斯兰宗教的风俗习惯,但这说不上价值观的冲突。
中国提出一个说法叫人类共同价值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就是共同价值观。过去我们总是听西方人讲普世价值观,但这种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就是西方意志的体现。但我想,人类共同价值观应该是阿拉伯国家可以认可的。
当然,阿拉伯内部会有极端派,无论是什叶派还是逊尼派都有极端分支。比如,逊尼派内部的极端派是萨拉菲主义,也叫瓦哈比主义,沙特是它们的正统。但这些东西在阿拉伯国家内部也正在发生变化,像沙特现在也允许妇女开车、看电影等等,更不要说阿联酋这样的国家,比沙特还要更开放些。但要说萨拉菲都是恐怖分子也不准确,“911”之后西方有一个极端做法就是指称萨拉菲信徒都是恐怖分子,当时抓了不少正统的萨拉菲主义信徒,关在关塔那摩,后来慢慢都放出来了。
有时候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是宗教,有的是文化。其实我们每年都会碰到类似问题,比如在中国的犹太人要过犹太新年,打报告到外办,外办就来找我们专家问怎么办。我的想法是,新年主要体现的是文化,不是宗教。但是一旦过犹太新年,美国总领事、以色列总领事也去了,这样一来倒是有些政治因素出来了。所以,想把宗教和文化彻底分开实际上也是做不到的,但尽量可以脱敏。
观察者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在中东地区、尤其是海湾国家,印度人非常多,大多是讨生活的劳工。一方面,在这些地方原本已经存在不少其他传统外来力量,另一方面,像劳工这种现象,最近因为卡塔尔世界杯牵扯出来而成为西方媒体的质疑焦点,因为中企在当地的项目很多,未来会不会也成为西媒指责的靶子?
潘光:印度劳工和巴基斯坦劳工在海湾国家非常密集的,出租车司机几乎都是来自这两国。
对中国来说,不太会有这方面问题,如果是一个整体项目,一批工人做完就走了。
所谓劳工问题,主要问题是出在人口构成中,卡塔尔总人口的70%是外籍,只有30%是有卡塔尔公民身份的,像阿联酋也是如此。他们的本地人口很少,但他们会对外发劳工证;这些劳工的工作很辛苦,工资也非常低。如果西方要抓,一般是抓这些问题,而不是针对中国的整体项目,如果中国企业在当地雇用工人,会碰到劳工问题,但据我了解,中企在待遇方面一般都还可以,工程管理也都比较成熟规范。
据统计,在海湾工作和居住的印度人约为1000万。图自路透
观察者网:随着中阿合作的深入,还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安保问题。最近看到半岛电视台的一篇分析文章,认为现在中东地区的内部关系更像是一种混合型关系,过去那些冲突的烈度在降低,短期内似乎也看不到高烈度冲突,但问题是这一现状最终会走向哪个方向,是真正的和平,还是不久之后还会出现暴力?假如中阿对话合作的框架建立起来,未来合作扩大,那么安全问题是否会涉及其中?
潘光:这里提到的“混合型关系”其实是一个中性词,所谓的混合实际上就是多元化的。现在美国因素、俄罗斯因素、欧洲因素等等都在那里或多或少发挥作用,都有各自的项目——经济的、文化的都有,但是对军事介入就比较谨慎。因为一旦军事介入过了头,就会产生不稳定因素。但对中国来说,远远没有达到这个程度。
如果非得说中国的两个军事介入,一个是联合国维和部队,另一个是三艘军舰打击海盗。前几年,我们参加了联合国的项目,把叙利亚的化学武器运出去,由中国和俄罗斯军舰护送。我们现在主要是这类国际合作项目,所以不会有太大问题。只有吉布提的基地是中国自己建的,但现在这个基地主要也是为联合国维和服务的。
相比在巴基斯坦,阿拉伯地区的项目反倒更安全一些,像巴基斯坦主要有“俾路支解放军”和“巴塔”破坏,几次导致中国人伤亡的爆炸都是他们干的。另外,在这里也不太会出现经济和法律问题,不像在缅甸,当时建水电站还和当地民众发生法律诉讼。阿拉伯国家大多是王室体制,下面比较服从,政体相对稳定,也比较有钱,所以相对来讲,“一带一路”在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国家开展得比较顺利。
观察者网:今年下半年来,中国的重大外事活动一场接一场,尤其是二十大之后接踵来访的外国领导人、G20峰会、APEC会议,再到这次在中东地区掀起的热潮,特别是在全球逐渐走出疫情的阴霾,如此频繁高效的元首外交有哪些重大意义?
潘光:今年9月在撒马尔罕召开的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是中国领导人自疫情以来的首次出访,自然备受全球瞩目;这次出访活动很及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既有合作项目推进,各方也就当下重大地缘政治事件互通有无。
之后的亮点就在中欧关系,朔尔茨访华开启了中欧领导人面对面会谈的进程,随后在G20、APEC,习主席和欧洲领导人的接触非常频繁,当面会谈的效果非常好,包括法国总统、西班牙首相、意大利新总理;此外,还包括澳大利亚总理、新西兰总理等等。
其实,中欧合作已经不可避免。现在的问题是欧洲处于能源危机、经济通胀、地缘冲突困境之中,其实恰恰是离不开中国的商品物资以及和中国的合作。也许政治上出于一些干扰仍旧比较“冷”,但经济上无疑是在靠拢。
当然,这期间最受关注的无疑是中美领导人会谈,无论如何见面总比不见好。中美双方还是谈了一些很现实、实质的问题,比如如何设置护栏机制等。
美欧关系现在比较暧昧,一方面在俄乌问题上,双方都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但还要给多少钱、多少武器,是有分歧的,特别是美国中期选举结束后,这个分歧愈发凸显;另一方面,在通胀削减问题上,美欧已经打起口水仗,甚至有欧洲政客警告美欧贸易战恐怕即将打响。
所以,当前世界还是处于混乱的地缘变动之中,对我们来说如何更好地判断时机、并利用机会显得非常重要,也考验我们的智慧与能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富力联席董事长张力在英国被逮捕,公司回应
2022-12-13 08:41 -
11月M2增12.4%创6年半新高,M2与M1增速为何明显背离?
2022-12-13 08:04 观网财经-金融 -
中国起诉美方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商务部回应
2022-12-13 07:31 -
华尔街蜂拥唱多中国股票:加仓!
2022-12-12 19:22 -
中国船厂获得创纪录的LNG油轮订单
2022-12-12 18:15 观网财经-科创 -
马云、史玉柱巨亏85%清仓华数传媒,浙江国资接手
2022-12-12 16:5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本月前10天韩国出口额降20.8%,半导体下滑27.6%
2022-12-12 12:59 三八线之南 -
美国科技股下跌背后,是否潜藏又一次世纪大危机?
2022-12-12 10:16 观网财经-海外 -
精子数下降62%?男人怎么办
2022-12-12 08:01 观网财经-科创 -
财政部:7500亿特别国债为到期国债等额滚动发行,不增加赤字
2022-12-11 15:53 观网财经-宏观 -
投400亿美元赴美建厂,台积电美国噩梦会重现吗?
2022-12-11 15:06 观网财经-科创 -
北京两机场航班量回升,近期将达2019年同期70%
2022-12-11 13:08 -
为什么监狱会推出“艺术矫治”?
2022-12-10 08:50 -
杨国福反向抹零?实则被自己加盟商坑了
2022-12-09 21:48 观网财经-消费 -
世界杯“4K直播”涉嫌侵权?抖音回应
2022-12-09 21:1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财政部决定发行面值7500亿元的2022年特别国债
2022-12-09 18:18 观网财经-宏观 -
沙特阿美和山东能源集团将就中国下游项目展开合作
2022-12-09 17:59 -
C919将开展100小时以上空机验证试飞
2022-12-09 17:02 中国大飞机 -
成立专门事业部,淘宝这个朋友罗永浩交定了
2022-12-09 16:5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北京银保监局: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建筑企业信贷投放
2022-12-09 16:38 观网财经-金融
相关推荐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465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45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4“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51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1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