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难民说“不”,谁是香港的特朗普?
最近来香港的难民“有点多”,犯了一些偷盗案和风化案,还被黑社会雇用。同样的事也在欧洲上演,我们不必感到陌生。可是,谁见哪个欧洲国家说要退出《禁止酷刑公约》?德国有这种底气。全世界差不多二百个国家和地区,几乎全都签了公约,都有这种底气。中国也应该有。[全文]
-
香港反对派还需“新春酒会”分化?
这种分裂早在去年初“占中”结束之际就已突显,哪待中联办一场酒会?回顾“占中”之前,这种趋势还不明显,虽有泛民和本土两种立场,但是基本上行动一致。后来“占中”违宪无果,部份泛民成员才反省,要么加入或者支持狄志远的“新思维”或汤家骅的“民主思路”,要么收敛言行。[全文]
-
香港本土派崛起?只有国家才配得起民心二字
本土派势力日益壮大,一来在于抓紧了社会矛盾,二来利用了最为显而易见的现象——两地融合,建立相应的对抗符号。本土主义的瓦解应当依靠实际的、为香港群众带来福祉的措施,使群众的生活与国家形成利益纽带。我觉得,想要香港人心真正回归,建立国家观念(而不只是“中华民族”观念),这是绕不过去的一步。[全文]
-
如果输了未来,建制派赢了香港区议会选举又如何
尽管“占中”以后选民更加关心政治,但总的来说政治立场和投票取向关系不是很大,主要看你能不能做事。这种选情结构下,本土派往往只能扯政治,讲到地区民生似乎没有置喙之地。如果本土派这样还能进帐,就是一种警号,而警号已经响起。[全文]
-
中央官员该如何叫醒装睡的香港人
基本法不只是香港法律,更是地位超然的全国法律,可以视为宪法的伸延。中央虽然可以管治香港,但是只能透过香港本地法律进行。这样一来,行政长官仍然完全受到香港法律约束,基本法亦已订明行政长官须向立法会问责,何来“皇帝”之说?[全文]
-
给香港泛民议员的一封信
只要我们手中有票,就可以保护、力撑一位维护市民权利和福祉的特首。现在我们手上无票,当我们遇上一位真正的好特首,连支持的手段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他被赶下台。手上无票,我们只能撑雨伞,手上有票,我们就可以撑特首。[全文]
-
香港普选:政府没让步?压根没叫价
议员只是部分选民选出来的,代表部分民意,向部分选民负责,而非整个社会;如果他们认为无法达成共识而按照自己选民的意愿坚决反对,也是符合代议制度的,这是制度的局限。政改方案的困难,与其说是部分议员的阻挠,不如说是议会制度的必然。[全文]
-
一年| 香港:忙了占中,失了民心
临近农历年末,正是两岸三地普天同庆的好日子。谁料想占中消停了没几天,港大学生会选举因为内地学生的参加而再起波澜。回归十七年,香港从来没像过去一年这样,登上诸多媒体的头条。[全文]
-
香港进入“后占中”时代?
解决青年问题,就是不能简单地按着青年的法子办,不能由着他们。投票法定年龄已难更改,但政治上的处理手法,须以谘商、培育为主,扶持团体、建立可靠的下一代,而非继续把青年当作选举游戏的消费品。[全文]
-
香港通识教育为什么变成了公知教育
通识课没有搭起框架,因此香港学生对时事的理解都是孤立、残缺的。这个课程的目标是培养香港学生的“批判思维”,在“主流”中坚持独立思考,现在的效果正好相反,课程空洞,全靠私有主流媒体输送批判政府的弹药。[全文]
-
香港来信:“占中”不是战争片而是宫斗剧
香港从来都不愁没有好戏,“占中”运动的十多天,就像历史剧。明眼人不难看出“颜色革命”的主线。然而,即使是千篇一律的韩剧主线,不同角色的戏码也是千变万化的,何况不是韩剧。 [全文]
-
应对香港罢课,不如冷处理
学生既然“头顶光环”,那么最好顺其自然,任何抨击和打压,都很容易被视为以大欺小。学生周围举目都是编造的水深火热,他们要是置身于真实的信息环境中,应该也会成为共和国的拥护者。[全文]
-
反占中游行总结:不再甘做沉默大多数
反占中签名时,一个大叔前来挑衅:“都一百万了还不够?”我立即向面前的市民呼喊:“这是我们第一次团结起来,对一些败坏的风气说不!”虽然8·17游行有一些缺陷,但毕竟这是建制派第一次10万人规模集会。[全文]
-
专访中学生“反占中”团体:香港人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今天下午,香港市民将举行“反占中”游行。香港激进派是少数,对“反占中”等议题,支持者才占多数。现在已有数万在深圳居住、在香港上学的小朋友,我们都是不可分割的中国人,香港人早晚要面对这个生活趋势。[全文]
-
我在香港七一游行现场
当天晚上,我先参加了中联办附近的建制派集会,后来又到中环观察留下的反对派群众。说到底,问题还是我们缺乏论述,缺乏基层工作。建制派如果不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益,民众恐怕会自己动员起来。[全文]
-
香港小清新的“本土主义”
因抗议新界东北发展计划,香港激进分子冲击立法会。从这一刻开始,不再是单纯的小清新vs工业党,也不是少数权利vs多数利益,而是一场以环保为名、以反政府为实的极端运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