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menaK:香港本土派崛起?只有国家才配得起民心
关键字: 香港香港反对派香港本土化爱国主义国家建构身份认同一国两制怎么样的政治经济体制?就是选票政治。建制派为了争取和维持最大选票,一旦用“5”稳住最大多数选民,一定不敢轻易把“5”改写成“4”,更遑论“3”。如果想慢慢修正定义,结果只会被选民绑住。另一方面,政治体制明摆着偏袒商界,建制派就算有心,也很难触碰真正的社会问题,只有继续论证“真本土、假本土、精明理性本土、激进不济事本土”之类。
何况本土派才是掌握本土定义的主人。你会再定义,人家就不会再定义?内地传媒说“新香港人”也是香港人,重点在于“也是香港人”,可是本土派强调他们“新”,于是“新香港人”被诠释成一个北京钦点的本土词语,已经到了血统论的地步。建制派要不要接受这个定义?正如我们中华青联顾问洪锦铉议员说,你这样下去不就变成国民党,热脸贴太阳花,最终只能“弃新迎旧”,两面不讨好。
就算成功定义又如何
当然,我相信特首其实已经十分努力,只是阻力太大,我以前听消息人士说,他的施政报告被公务员发回三次重写。
那么假设建制派上下一心,不管它“543”,先认了本土主义,先把经济搞好,给社会带来公平,压制既得利益,那么社会怨气消解,不就可以重新慢慢定义和教育了?看,本土也可以融入国家文化的;看,融入国家发展多么有利。然后期望两地生活结合,一两代人之后不再谈“机遇”,把真正的民族感情建立起来。
这个前景是美好的。只是,如果我们不管“543”,在这种条件下,会搞好经济吗?
不是没有可能。现在两地社会高层的交流已很频繁,只是香港基层社会感受不到多少好处。基层面对的就是自由行、买奶粉、普通话、简化字、孕妇生孩子。如果只把下层交流“墙”掉,对经济影响其实不是很巨大,尤其是,如果建制派和政府透过各种手法——包括本土民粹主义——打压既得利益,就能形成这样一个社会:上层继续通过两地合作赚钱;下层继续隔绝,陶醉于本土文化;分配制度比以前公平,上层财富较多地流到下层,同时地价受控制,支持了部分本土产业,给下层带来一定职业晋升阶梯,现在不是成立了“创科局”吗,不少反对派议员也是支持的。这个社会一定进一步增加政府支持度——在本土主义的旗帜下,到头来只是进一步诠释本土,说明它多成功。
固然,如果香港只靠上层经济,也就是金融和服务业,不会领先多久,早晚变成一线二线城市,没有抗衡的资本。但政府既然掌握民意,就不要以为还会像今天那样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到时的发展力量和决心可能倍于今日。
产业并非不可能在内地与香港部分隔绝的条件下展开。香港没有专家?日本也有,对岸也有,人家价钱其实已经不比大陆贵多少。政府有了号召力的话,甚至可以让全民勒紧裤带,把土地成本下降的盈余用来压低工资,增加投资。这样虽然及不上北上广,亦非不可能维持繁荣。也就是说,金融照样与内地合作,产品照样外销内销,而且内销跟外销没有区别,不用跟你谈感情。
现在建制派老播罗文的《狮子山下》,以为这是“老香港精神”,殊不知这正是港英政府对民间不闻不问,民众只有自发努力的时代赞歌,政府是缺位的;放在内地与香港的语境下,“狮子山下”其实正好形容两地隔绝,孤岛围城,香港人靠自己,“同舟人,誓相随……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
这个时候,还想逆转“543”吗?这是初始路径选择问题,选了之后的一切行为只会深入路径,日后改不回去;或者毋宁说,建制派还有必要逆转“543”吗?
在一国两制下,中央控制力并非总是强有力的,本地政治力量一旦挟民意自重而又符合《基本法》,国家就陷于被动,你看“自由党”蹦跶得多欢乐,开除田北俊的政协,他也不介意,他又不依赖你,而自由党还只是得到部分土豪支持而已,远非设想之中这个整合全城的政治力量可比。就算到了2047年中央可以说了算,但是还有三十年时间,足够造成麻烦,成为独港当政者的资本;如果提前终止一国两制——不是为了拯救香港而是因为本土势力太成功——也是国家的重大失败。
这其实就是港独“国师”陈云的“城邦建国”主张,人家只是加上“建国”二字,再加上什么皇宫公主玩玩,于是被打成智障港独;他把可能变成不可能,不会成真自然不用负责,可是不要因此小看他,政府玩本土,谁玩得赢?别忘记“民心可用”。
部分人士不会看不到这种前景,真是非常诱惑,对我个人来说也是美好前途,可是买单的却是国家。
只有国家才配得民心
建制派爱说,国家和香港就是父母和孩子。那好吧,孩子离家出走,你又不能真让他饿死,只好托人给他吃的,还捎个话,那么你要说“饭是爸爸妈妈给你的,你回来吧”,还是说“是你努力换来的,你就学着自己过活吧”?
只有国家才配得民心。当然不是要爱国阵营整天爱国爱国地说,或者汉奸汉奸地骂,那样没意思,人家都沒有国家观念;但是必须坚持两地交流,反对本土主义,指出那是如何不利本土利益。这是宣传的部分。
实干的部分,就是用这个纲领去真正解决问题。如果无法改变政府,就与民众一道呐喊争取,去批判真正的问题所在。用实践检验真理,证明故步自封才是“大毒草”。
关键在于,政府、资本家、公民团体、媒体、学界须由爱国者组成,这几个界别有社会控制力,所以要摒弃那些反对共和国的人,由爱国者带领社会做出实绩,人家才会归功和信服于你;若是本土派担任,不又是一个诠释本土主义的政策?如果国家不亲自带给人民福祉,人民也就不需要国家了。
当然了,在选举政治时代,加上一国两制,国家怎样培养这些爱国人士走进岗位,是个难题,这些岗位香港政府一般会用做招安工具,换来一时的政治稳定,比如给你做个什么委员会成员,给你的团体拨款多少。不过公民团体(就是“公民社会”)零零碎碎,原来就是西方资本为了方便控制而设计的,国家要掌握其实不难。
现在政府招安故敌,疏远爱国人士,却又在经济上偏袒他们。由于香港的特殊政治和经济环境,任何商机的偏袒最终只能化为土地资本,形成剥夺基层的局面,造成民众反对建制——政府依赖建制的恶性循环。
我以为应该在政治上重视爱国人士,摒除所有反对国家的人,但在经济上必须不分政见,广泛惠及各个社会阶层,从而形成民众与国家的“利益共同体”,并把成果归于任上的爱国势力。这才是一个城市长治久安、继而真正回归祖国的道路。
去年我们访问北京,中央官员就说,黄丝学生也是一视同仁的,欢迎来读书游历,国家不会对孩子计较。这样说,陈净心其实有违中央政策。
所以我才反对陈净心总是举报这个那个。黄安当初举报绿营商人,我是叫好的,人家是商人,是资本家,怎能让本土主义参与控制中国经济?可是后来的艺人只是工具,甚至只是孩子,不是资本家,不是团体领袖,在媒体工业之中也只是工人,打击他们有违“不分政见,广泛惠及各个社会阶层”的原则。
不过我认为,比如何韵诗那种本土主义社运领袖,当然是另一回事,不是说艺人就都免疫。这亦说明两地交流问题须要密切注视,具体分析。毕竟整套论述都建基于历史和法统这些宏大叙事之上,然而网络舆论却是世俗的,基于零碎的个人经验。一旦网络舆论影响两地有序交流,结果是难以预料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98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6“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407最新闻 Hot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