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克尔·赫德森:俩月四家银行倒闭,美国金融系统的坚硬铁拳砸向谁?
最后更新: 2023-05-24 12:22:43美国银行危机引发的动荡逐渐平息,不过舆论界对于美国政府的介入是否妥当的讨论还在继续。
5月16日,已宣告倒闭的美国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前老板,在危机后首次露面,他们要面对的是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质询。硅谷银行前行长Greg Becker批评说,硅谷银行是被社交媒体的谣言击垮的,而被政府接管对这家银行的影响是毁灭性;签名银行的前董事会主席Scott Shay也对监管部门的接管表示不满,称此举不可思议,前所未有。
美国金融界人士如何评价此次美国的银行危机以及政府的救助?美联储在危机之后继续小幅加息,证明美国的银行在危机过后已经安全着陆?
美国记者本·诺顿日前就上述问题采访了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Michael Hudson)。迈克尔曾任职华尔街金融分析师,现任美国列维研究所研究员,密苏里大学(堪萨斯校区)经济系特级研究教授,他对美国金融帝国的分析鞭辟入里。观察者网翻译整理此次采访,从一个侧面帮助理解这场银行危机背后的逻辑。
迈克尔·赫德森(Michael Hudson)
本·诺顿:大家好,我是地缘政治经济报告的记者本·诺顿。今天我有幸请到了著作等身的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哈德森再次来讨论美国的银行危机。
今年3月,我曾邀请迈克尔讨论过在短短一周内三家美国银行的倒闭问题。那时,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银门银行倒闭了。然而,危机还一直在继续,第四家银行倒闭了。所以有必要让迈克尔回来再谈谈最新进展。
在短短两个月内,美国有四家银行倒闭。最新的例子是第一共和银行,最近已经被摩根大通接管,这是2008年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以来最大的一家银行倒闭案。我们应该说,这是美国2008年以来最二大被“允许”倒闭的银行,就像迈克尔经常说的,许多银行实际上已经破产,但没有被“允许”倒闭。
现在,第一共和银行有2070亿美元的资产。而这次倒闭和之前的银行倒闭有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之一在于,他们的大部分存款都没有保险。第一共和银行约有68%的存款高于联邦保险的25万美元限额,有价值1200亿美元的存款是没有保险的。
与其他银行相比,有意思的是,第一共和银行的的储户非常富有,其中许多储户从该银行获得了长期低息抵押贷款。例如,Facebook的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第一共和银行有一笔600万美元的抵押贷款,只有1%的利息,利息非常低。
上次迈克尔解释了硅谷银行倒闭的原因之一是,硅谷银行投资了很多长期债券。由于美联储暴力加息,这些长期债券的价值明显下降。因此,当银行发生挤兑时,银行不得不卖掉那些已经贬值的债券,试图用来支付储户。但最后硅谷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于是就倒闭了。
而第一共和银行并不像硅谷银行一样有过多的债券风险敞口,但它确实有价值约1000亿美元的长期抵押贷款。
现在摩根大通正在接管第一共和银行,摩根大通得到了一笔私下交易,根据摩根大通报告,预计它将从这笔交易中赚取26亿美元。作为协议的一部分,摩根大通不需要支付第一共和银行的公司债务,而美国政府支持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也同意了一项损失共担协议。
既是,由于一些长期抵押贷款的价值已经出现损失,如果摩根大通最终在抵押贷款和商业贷款上出现损失,FDIC同意承担80%的信贷损失。同时,估计FDIC的存款保险基金将为此花费130亿美元。
自3月初以来的短短两个月内,为了拯救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现在的第一共和银行,FDIC的存款保险基金已经支付了约350亿美元。
以上是一些基本事实。这并不能解释在宏观经济上发生了什么,但它确实展示了美国政府救助私人银行的一个范例。当摩根大通这样的大型银行获得了赚取数十亿美元私下交易的时候,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正在承担这一成本。
尽管如此,正如帕姆·马顿斯(Pam Martens)和拉斯·马顿斯(Russ Martens)在Wall Street on Parade上指出的那样,摩根大通实际上也已经被监管机构列为美国风险最大的银行。因此,让摩根大通接管这家已经有财务问题的银行,会使美国金融系统的风险更大。
我想请问迈克尔,您如何分析这场银行危机,特别是针对摩根大通的收购,它的私下交易、FDIC的救助,以及大银行的日益集中,您怎么看?
迈克尔·赫德森:整个美国的银行系统(美联储报告显示有700多家银行,编者注),就像你刚才提到的那些银行一样面临偿付能力风险的问题。
令人惊讶的是,所有这一切都被当作是不可预测的危机。就像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的那样,难道没有人提前发现问题?
在过去的15年里,自从我写了《杀死宿主》(Killing the Host)之后,我一直在写与之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去解释这个危机是如何发生的。
而现在银行破产的原因要追朔到奥巴马总统的计划和他的财政部长蒂姆·盖特纳。盖特纳任命了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当奥巴马总统决定救助银行时,他没有将银行贷款减记到合理的水平,没有拯救垃圾抵押贷款的受害者普通的住户,而是决定与他的前任比尔·克林顿手下的前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一起,拯救花旗银行和其他大银行。
现在这些大银行仍然是问题最多的银行,只不过他们有政府担保,就像奥巴马当时给他们的一样,无论他们损失多少,他们最终都不会损失。无论银行的净值损失多少,受损的是经济,而不是银行。
2008年和2009年,当美联储决定帮助那些资不抵债的银行,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帮助他们恢复净资产时,所有这些问题都被掩藏起来了。
美联储创造了9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为银行提供支持,使得银行能够以几乎零利率(0.1%)获得贷款,而银行将这些不断增加的流动性借给了华尔街的私人资本公司,这些华尔街的资本公司再去收购那些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并将其私有化。这些资不抵债的公司又从银行借钱作为特别股息支付给收购方,让公司成为破产的空壳,就像Bed Bath & Beyond(美国老牌家居用品大型连锁店,已于4月23日申请破产保护)。
只要利率几乎为零,银行就有几乎免费的信贷,就会出现由债务推动的股市繁荣,历史上最大的债券市场繁荣,以及房地产繁荣。所有这些事情我们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
那么接下来,鲍威尔先生领导下的美联储发生了什么?我称他是律师鲍威尔先生,他不是经济学家,他是一个律师,为他的客户摩根大通银行、花旗银行和其他大银行服务。
疫情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严重通涨,工资出现上涨,所以他们要压低工资,以维持股票的利润,以推动股市上涨。于是美联储决定并宣布要开始将利率从0提高到4%。
美联储自2022年3月以来,已经连续加息10次,上调幅度达到500个基点。
美联储决定公开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和许多投资人讨论过。每一个人都说,美联储要提高利率,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持有长期的政府债券,价格将下降。我认识的每个人都将长期债券转成了短期政府债券,因为他们不想承担加息带来的损失。
而持有30年的抵押贷款就像持有30年的债券一样,要面临加息带来的损失。美联储加息后,突然间利率上升了,但投资者持有的长期抵押贷款或债券的市场价格暴跌了30%,甚至40%。
如果你是一家银行,你有储户,意味着银行资产在市场价格上减少了40%,如果你的存款没有减少,你会怎么做?全国几乎所有的银行都进入了负资产状态,因为所有的银行都提供长期贷款。
硅谷银行倒闭后,伊夫·史密斯在 "赤裸裸的资本主义"(Naked Capitalism)上说,硅谷银行只是无可救药地在投资组合管理上出现了失误。想象一下,如果硅谷银行或美国的任何一家银行都像我认识的那些投资者一样,将持有的长期债券转成短期国债,会发生什么?
他们集体抛售30年期抵押贷款或其他长期抵押贷款,这本身就会使30年期抵押贷款的价格崩溃。
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银行都决定抛售他们持有的长期国债呢?同样会导致大量银行亏损,国债利率飙升,他们能做到的,因为美国的金融和信贷是私有化的。
我们今天经历的危机,不是中国经历的那种危机。中国的货币、信贷和银行业务都是公共事业;在美国,这一切都被私有化了。其中一部分受制于资产负债表的限制:如果利率上升,你的资产价值下降,而你的负债,也就是你欠储户的钱,继续居高不下,你该怎么办?
有些人会说,为什么硅谷银行和其他银行不简单地拿出期权进行对冲?
换句话说,如果你预测到价值10万美元的抵押贷款,两年后可能会跌至6万美元,你找到一个担保人,当美联储将利率提高到4%时,你仍然可以去找对手方说,我希望你能继续支付给我10万美元。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中鼎恒盛IPO:部分员工曾未缴公积金,“入职未满3年”理由是否合规?
2023-05-24 11:01 观网财经-金融 -
中国经济的理论贡献,一个重要因素被忽视了
2023-05-24 09:03 本土经济学家逆袭 -
被曝裁员7%,阿里云回应
2023-05-24 08:01 观网财经-科创 -
腾达科技IPO:报告期后业绩下滑,曾784名员工中无一人缴公积金
2023-05-23 17:45 观网财经-金融 -
首次整体盈利,快手终于熬出头了?
2023-05-23 12:5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全行业投入力度最大的一次618”
2023-05-23 09:4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伊利率先发布行业首个《WISH2030美好宣言》
2023-05-22 20:59 -
创33年新高,日本股市为何涨不停?
2023-05-22 18:42 观网财经-金融 -
美光称已收到中方审查结论,盘前跌近6%
2023-05-22 18:32 观网财经-科创 -
撤出川渝,叮咚买菜为何再“断腕”?
2023-05-22 18:0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华为完成全球88个子公司MetaERP切换
2023-05-22 17:31 观网财经-科创 -
中泰证券自营亏损3.5亿,部门负责人“连坐”集体下课
2023-05-22 17:23 观网财经-金融 -
将销售预期下调三分之二,苹果为何对MR头显失去信心?
2023-05-19 18:23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坚决抑制汇率大起大落
2023-05-19 18:00 观网财经-金融 -
北京、广东、深圳将试点:增大企业跨境资金运营自由度
2023-05-19 17:13 观网财经-金融 -
“希壤”负责人离职,百度已将元宇宙业务边缘化?
2023-05-19 15:0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中润光能IPO:归母净利润波动大,实控人偏爱代持
2023-05-19 13:42 观网财经-金融 -
大国角力:为什么中亚优先选择与中国友好合作?
2023-05-19 08:52 -
阿里一季度营收增长2%,多业务启动融资上市计划
2023-05-18 21:5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人民币兑美元时隔近半年跌破7,什么原因?
2023-05-18 15:45 宏观经济
相关推荐 -
商业首飞,圆满完成! 评论 296C919今日商业首飞,130余名旅客率先体验 评论 290这次连西方国家也没站在科索沃这边 评论 332百岁基辛格:美国自诩正义,但其他国家并不买账 评论 298谈判依旧无果,耶伦宣布“美债违约日”延至6月5日 评论 578最新闻 Hot
-
起飞!
-
5天来首次直接对话后,麦卡锡抢先宣布“阻止民主党人…”
-
俄罗斯将驱逐数百名德国人,多在文化教育领域
-
土耳其大选第二轮投票在即,埃尔多安民调领先
-
乌军总司令发视频宣称“即将反攻”,只是个“祈祷”?
-
“我认为中美还有机会修补关系,美国首先要…”
-
美右翼组织创始人因“国会山骚乱”被判18年,自称“政治犯”
-
美安全协议引发巴新学生抗议:我们不能被欺骗和霸凌
-
东航:C919将于近期投入实际运营
-
8年前被诬为“间谍”,美籍华人学者诉FBI案终获翻盘机会
-
“不应被美国公司敲诈”
-
“普京是头号暗杀目标”
-
多名网友收到“枪决通知”短信,警方下场吐槽
-
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首次人体临床试验获美FDA批准
-
“干涉”美国大选?墨西哥总统明着来
-
“美欧再也没能力将经济意志单方面强加给亚洲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