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克疾:埃及游记二——不到埃及不知道,中国制造这么火
关键字: 埃及国产汽车出口埃及华为手机中国元素中国产品为我们开车的埃及司机穆罕默德自己用的就是一部华为手机,他说选择华为是因为性价比很高,比其他品牌要划算。物美价廉的中国手机不仅为我国制造业赢得了可观利润,更重要的是,中国手机产业凭借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生产和成本创新,碾压式地把智能手机这种原本颇为高端的商品变成了普通日用品,让更多像司机穆罕默德一样的发展中国家普通人能够用得起。
在埃及,不但中国生产的工业品广受欢迎,中国的文化周边产品也开始慢慢进入普通人的生活。我们在埃及一家大型商场考察的时候,居然碰见一位年轻的埃及母亲推着“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主题童车带宝宝逛商场。
回想三十年前,我是由母亲推着“铁壁阿童木”主题童车上街的。不知道《喜洋洋和灰太狼》有没有在埃及电视台上映,但是这些带着文化属性的商品能够流行,已经为文化的进入打下了基础。
文化输出的是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是价值、习惯、乃至生活态度,是口水歌、肥皂剧、甚至低俗娱乐,而绝少是那些束之高阁的东西。很多人将文化传播片面理解为传播“文化精粹”,出现了一群外国人热衷读儒经、练书法、打太极的现象。
但实际上的文化传播规律却是“下里巴人”远胜于“阳春白雪”,从生活习惯、生产习惯、日常生活下功夫才最具效率。举个例子,有一群埃及人在志愿者的引导下,画着脸谱学着唱京剧;另一群埃及人一边嗑瓜子,一边靠着绣有“一帆风顺”的麻将席上诈金花——哪个对于中国文化更加亲密?“一帆风顺”、“诈金花”、“嗑瓜子”植根于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而那些“精粹”的文化元素却大多脱离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在埃及最有趣的一段经历发生在国王谷地下50米的法老拉美西斯三世(Ramesses III)的墓穴中。为了保护壁画,埃及的地下墓穴一般严格禁止游客拍照,但是当我们一行人进入墓室以后,保安却主动引导我们去拍一个闪着绿黑光芒的精美雕像。
出于对这种过度热情的警惕,我用英文回了一句“这里禁止拍照”,保安觉得自讨没趣,就径直走向下一群中国游客。在他的引导下,这群中国游客糊里糊涂地拍了照。这时“热情之谜”终于解开:保安他开始缠着“违规拍照”的中国人要钱,死缠烂打之下中国游客一人丢出一把人民币散钱才得以脱身。
谁知,大发横财的保安转身就主动找我搭讪,说他每天讹诈中国游客得到了大量的5元、10元、20元的人民币散钱,但找不到银行兑换,更花不出去。他急于兑换成埃镑。当时国际汇率是1人民币兑换1.4埃镑,但是为了现金,这个保安居然提出按1比1兑换,也就是说我只要给他1埃镑他就给我1人民币。我想着反正就要离开埃及了,留那么多埃镑也没用,就把他的人民币按优惠价给全收了。当他拿出一大叠花花绿绿的人民币时,我还是真被吓了一跳,一点居然有将近2000元,就这样我用了2000埃镑换到了价值2800埃镑的人民币。
这埃及保安每天辛辛苦苦在阴暗的坟墓里讹诈数以百计的中国游客,到最后却还是被我这个中国人剥了一层皮;而我居然在这个有4000年多年历史的地下50米法老墓室中见证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伟大历程,想来也真是太有趣了。
埃及之旅过得飞快,差不多是时候说再见了。埃及,我一定会再回来的!
*本文鸣谢风云学会会长@中科大胡不归,风云学会会员@达雅的修改建议,清华大学发展中国家博士项目@段九州博士的学术指导,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网红沈姣姣的阿拉伯语支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98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6“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407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