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尖:一个人可以在哪里找到一张床?
关键字: 伴我同行逍遥骑士阿玛柯德美国老电影毛尖影评“没关系妈,我只是在流血”
《逍遥骑士》海报
克里斯长大以后会变成谁呢?《伴我同行》说,他努力读书上了大学还成了律师最后死于劝架,但这是一个显见的小说叙事。更可能的情况是,他成为“逍遥骑士”。
《逍遥骑士》(Easy Rider,1969)虽然比《伴我同行》早拍了十来年,但影片精神却至今不老,甚至,《逍遥骑士》可以直接成为《伴我同行》的成长版,类似美剧《24小时》的主角杰克鲍尔就是《伴我同行》中艾斯的升级版。最近重看《伴我同行》,才惊讶地发现,原来三十年前扮演眼镜蛇帮帮主的演员就是这些年最红的美剧明星萨瑟兰(Kiefer Sutherland),他在《24小时》中的冷硬作风缔造了新世纪以来最好的美剧男主形象,而萨瑟兰的风格,竟然在三十年前就成型了。扮演胖子维恩的演员说,当年真的怕死萨瑟兰了,尤其当他最后威胁要杀弟弟,拿着一把小小的刀子逼近菲尼克斯的时候,他们真的不敢看他,大家都相信他下得了手。2001年,《24小时》第一季开播,萨瑟兰的酷冷风为这部强悍的美剧设定了青铜器般的基调,这是后话。
说回《逍遥骑士》。两个年轻人,丹尼斯•霍珀(Dennis Hopper)扮演的比利和彼得•方达(Peter Fonda)扮演的怀特,靠着一次毒品交易的钱,骑着极为拉风的改装版哈雷戴维斯重型摩托车上路了,他们没什么目标,说是要去参加新奥尔良的四旬斋节,也不过是一个说辞,他们就是喜欢在路上。一路他们骑骑停停,遇到过热情的波西米亚姑娘,也遇到过对他们奇装异服侧目而视的好奇路人,他们的坐骑还差点让一匹马发情。在德克萨斯州,他们被警察关进监狱又因为遇到尼克尔森(Jack Nicholson)扮演的富二代律师汉森而免于牢狱之灾。三下五除二,他们说动了汉森一起上路,汉森喜欢D.H.劳伦斯,一直也想去四旬斋,他摸出路易斯安那州州长给他的一张名片“蓝灯屋”,说是南方最好的妓院。
一路飞车一路摇滚,三人来到一个保守的小镇,前卫怪异的流浪风让他们遭遇强烈的敌意,连二流的汽车旅馆也不愿接纳他们,晚上他们只能露宿荒野。荒野里他们生起火,比利和汉森交谈起来。他们谈起自由。
汉森对浑身流苏的比利说:他们其实是害怕你所代表的东西。
比利:我们代表的不过是,人人都应该有个性发型。
汉森:欧,不,你代表的是自由。
比利:自由他妈的又怎了?
汉森:这就是症结。谈论它和实现它是两码事。人们不停地谈论这个自由那个自由,但是当他们真的看到一个自由的个体,他们就被吓到了。
比利:我不会吓到他们。
汉森:那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危险。
火光映着交谈的汉森和比利,以及倾听的怀特,其实在汉森出现前,比利和怀特很少交谈,背景里的歌词还比他们的台词多,两人跟摄影机刻意压扁的远景一样,被干燥的生活挤走了水分和语言。他们浑噩地抽大麻,身上车上都是美国国旗,怀特还自称“美国队长”,但他们既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源于“西部大荒原”上的著名人物,也不知道他们亢奋又迷幻的存在其实强烈伤害了一个自闭的小镇。
荒野里的火堆年轻又漂亮,年轻又漂亮的尼克尔森不知道十年以后,他要在库布里克的电影《闪灵》(The Shining,1980)中扮演一个杀婴者。但这一刻,火光里的三个年轻人,因为纯洁显得性感,因为自由显得松弛,他们学牛蛙叫,学着学着睡着了,火也逐渐熄灭。
火灭了,漆黑的夜里,南方小镇上的男人代表道德来消灭他们,一顿乱棍,比利和怀特幸存下来,汉森被打死。谈到汉森之死,导演,也就是比利的扮演者,丹尼斯•霍珀说,“我就是要表现这个国家会杀死自己的孩子。”
电影没有就此结束,没有汉森没有火以后,比利和怀特继续上路,两个大麻混混成功抵达南方妓院,带着妓女参加了四旬节的狂欢,不过他们很快又厌倦了。继续上路。
然后是影片结尾:因为他们拉风的样子惹着了一个卡车司机副手,砰砰两枪,一枪一个。最后的镜头是,飞出公路的分崩成两半的贴满美国国旗的摩托车,在公路边上燃烧。
生是公路人,死是公路鬼。《逍遥骑士》成为影史第一部公路片,不仅名至实归,而且远超后来仿作。这部电影流传之广粉丝之众,是年轻的制作团队完全没有想到的,影片完成三十年后,霍珀还应邀做了一个广告:开着福特美洲豹,超越1969年的自己。
怀特将自己印有国旗的夹克盖在比利的脸上,仿佛是某种牺牲带来的“荣誉”
其实,《逍遥骑士》的人物设计还是非常简单的,包括他们就着火光谈论的“自由”,当年即遭影评人施拉德(Paul Schrader)的毒舌:“肤浅!这种肤浅,你在真实生活中,想演都演不出来。”我同意施拉德对《逍遥骑士》的部分酷评,包括他说《逍遥骑士》跟“好莱坞的那些无胆的棉花糖似的自由主义作品一样,来自霍珀一手洗好的牌”,但我同时却又觉得,这种“肤浅”本身具有一种革命性,这样肤浅这样简单的混混,也开始思考美国了。比利和怀特,在银幕上没有任何壮举,他们在银幕上第一次公然吸食大麻,但没有任何以往银幕上的吸毒后癫狂,他们吸食大麻跟《伴我同行》中少年抽烟一样,只是试图在精神上有所追求,但不知道可以追求什么。所以,尽管影片全程摇滚有音乐广告之嫌,但是,一路摇滚唱出了六十年代深入人心的虚无感:
我走到拿撒勒去,
觉得自己已经死了一半。
我需要一个地方,
可以让我把头留下来。
嗨,先生,你可不可以告诉我,
一个人可以在哪里找到一张床?
他只是微微一笑然后握住我的手。
他只说,不。
电影发行当年,《滚石》杂志采访了彼得•方达,方达说:“逍遥骑士是,南方人称呼娼妓养的小白脸的俚语,”“而美国就是这样,自由就是娼妓。”后来的公路片大师文德斯(Wim Wenders)认为《逍遥骑士》是一部政治电影,并不是因为这部电影讨论了美国和自由这些概念,而是,这部方达编剧霍珀导演的青春片,这部以远景完成的公路电影,拍得很美很平和,演员平和,路人平和,甚至中间和最后的杀戮,都有奇特的平和感。谋杀在电影中,不是事件,是日常。
电影结尾,卡车司机副手莫名其妙干掉了比利和怀特。为电影配乐的鲍勃•迪伦(Bob Dylan)认为这样不好,“不对,你得给他们一点希望!”鲍勃提议,重拍结尾,在卡车上的人干掉霍珀后,“让方达骑摩托车一头撞进卡车,把卡车炸掉。”但是方达霍珀没有采纳迪伦的意见,虽然很多朋友都认可迪伦,认为现在的结尾太绝望太负面,可方达认为:“我不能这样给他们爱,他们得自己来。否则什么都不会发生了。自由可不是什么二手资讯。”真希望今天的青春片导演能重温一下这些青春始祖片和始祖们的电影理念,当代中国青春片,最后都以金钱自由达成全民和谐,要多腐朽有多腐朽。
最后的镜头是,飞出公路的分崩成两半的贴满美国国旗的摩托车,在公路边上燃烧
方达是对的。《逍遥骑士》今天还留在电影史上,是影片简洁地传达了一代人,尤其是,一代男人曾经点起过的小小火种和火种之夭,用方达的话说,这不是一部关于自由的影片,这是一部关于没有自由的电影。野地里燃烧着的摩托车,还有死在野地里的汉森,导演都没有去特写他们的死,仿佛三骑士之死,是日常战役中的普通中弹。编导认为,这种悲伤的“日常感”,才和鲍勃•迪伦抒情又绝望的摇滚匹配,虽然迪伦认为他的歌词算是一种安抚:“没关系妈,我不过是在流血;没关系妈,我一定可以过得去。”
不过,最终的安抚将来自费里尼。影像世界里,向男人提供了最终庇护的,是费里尼。
- 原标题:毛尖:一个人可以在哪里找到一张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周顺子
-
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评论 7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评论 69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评论 140“欧盟想一石二鸟,结果可能两头空” 评论 65印度财长:对美贸易谈判有两条“非常大的红线” 评论 166最新闻 Hot
-
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
中国披露新型“石墨炸弹”?“可致目标区全面断电”
-
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
特朗普开炮:如果没有补贴,马斯克可能早就回南非老家了
-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回应带头下馆子:我们都不消费,民生就没有钱了
-
急急急!特朗普拉了一张表,再怼美联储
-
俄方宣称完全占领卢甘斯克州
-
贬值超10%,美元今年开局表现创52年来最差
-
水均益晒新身份证,辟谣移民
-
伊朗警告乌克兰:这么做,将产生严重后果
-
立菲防长沆瀣一气:我们都有个“敌对邻居”
-
“稀土禁令让全球面临抉择:买中国的,不然没得用”
-
小布什、奥巴马罕见联手谴责
-
内塔尼亚胡7月7日再访美
-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