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平:“最美女教师”闹剧,缺失的不只是道德
关键字: 女教师被拐女教师被拐女教师引争议最美女教师被拐最美女教师女性被拐人口拐卖郜艳敏被拐女教师郜艳敏同在一个社会
这个解决方案可能不太合乎某些网友的口味——为什么我们要花钱去补贴一个犯罪率高涨的群体?为什么我们要为不认同主流道德观的人消耗社会资源?
从纯粹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说,这个质问不无道理。近代的欧洲贵族、绅士们也这么想。他们觉得穷人犯罪是基因低劣,活该一辈子在监狱和贫民区度日,只需要严刑峻法保护文明人的利益就好。所以英国法庭会因为几便士的盗窃罪吊死孩子,因为私自砍了一棵树绞死贫民。但犯罪并没有因此减少。相反,贫民区飞速扩展,警力不胜应付,革命的火种四处传播,统治阶级们也没法困在富人区里过好日子。19世纪前期,英国进行法律改革,把死刑罪名从几百项收缩到四五项,但并没有出现犯罪爆炸,因为飞速扩张的工业经济和逐渐建立的福利-就业政策让大多数贫民逐渐认同了主流价值观。1888年,悉尼·韦伯对此总结:
“三百年前,由于害怕那连绞刑也消灭不了的‘健壮的乞丐群’,明智的塞西尔想出了建立普遍的贫民救济制度的办法,即扣除一部分租金和利息来救济那些不能直接享有它们的人。”
类似地,今天的中国依然存在许多因穷困而远离主流价值观的社会集团,如果中产阶级不愿意交税去改造他们,那就只能交更多的税造监狱了。不过务必记得,监狱能装满人,前提是有足够的罪犯已经侵害了主流秩序。这样的执法除了满足少数网民的报复心态外,对社会秩序并没有什么好处。
那么,对于已经存在的拐卖事件,对于郜艳敏的人生悲剧,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定性呢?
我觉得,不妨定的严重一些。拐卖妇女儿童不仅对直接的受害者造成了侵害,还严重破坏了受害家庭的生活,在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制造了恐慌。我们可以直接定义为恐怖袭击,来自内地农业社会的恐怖袭击。但从现在的经验和法理看,如果某个省份是大多数恐怖袭击的源头,我们是不是可以对这个省份进行屠杀报复呢?是不是可以抛弃这个省或是某个县市、某个民族的全部公民,以“惩戒”他们漠视了身边的恐怖主义策划呢?
显然不行。我们不是纳粹,不是喜欢血祭殉葬的商朝巫师,我们是现代的文明人。如果我们使用纯粹的暴力手段去对付那些不认同主流道德观的落后民众,那么当日后甜党和咸党出现分歧,当直男癌和公主病发生道德争辩的时候,我们也能用类似的暴力手段来消除争议吗?恐怖分子最希望的事情就是国家也采取恐怖报复手段,把文明人拉到他们的游戏规则里。那样即便我们赢了,也是恐怖分子的胜利。与之类似,我们对来自落后社区的的恐怖袭击(禁锢买来的妇女),既要使用强硬的执法来消灭正在发生的恐怖主义,也要发动温和而坚定的社会改造,彻底消灭恐怖主义的土壤。我在此前的文章里也谈过类似观点:
更进一步说,当代中国已经建立的现代社会也不能让人满意。我们对落后山民买女人不满,认为女性被迫充当泄欲机器是罪恶,但也要看到现代社会依然存在着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性别歧视,并由此衍生出无数问题。比如说,在中国的几乎所有城市,妓女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群体,中国还有数百万的女性会因为金钱而进行没有感情的性交;在中国的每个省份,因为买不起房子,找不到稳定工作而无法正常婚恋的人还是千千万万;在相当多的婚姻中,物质因素还是决定性的作用;在大多数行业,女性依然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通过结婚改变生活还是很现实的选择。这些问题曾经在20世纪后期的中国诱发了严重的拐卖妇女行为,在未来也会导致其他类型的社会矛盾。如果不正视这些矛盾和矛盾的根源,如果坚持认为存在即合理,我们早晚也会被更先进的社会视为野蛮人。毕竟我们那些农业社会的祖先也曾经视原始社会的游猎民族为野蛮人。
总而言之,道德对于我们现代人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不仅要努力维护它,更要知道道德是怎么产生的。在郜艳敏被拐卖事件中,当地企图用颂扬传统文化,抹平传统-现代社会的道德矛盾来和稀泥,那是愚蠢;许多网友坚持用严刑峻法来维护自己的道德观,拒绝面对社会经济矛盾制造道德矛盾的现实,那是无畏的偏执。作为社会的“软件”,道德和法律不能脱离经济基础这个硬件而凭空运行,我们越是想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就越要透过道德问题去解决背后的经济问题。在涉及人身侵害的刑事案件中,穷不是免罪的理由;但如果我们想避免更多的郜艳敏式悲剧,就必须正视阶级和阶层矛盾,并努力消除它。
最后,我还是要向郜艳敏女士致敬。她是在污泥中能看到星光的伟大人物。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在监狱里渡过大半生的瑞德有一句台词:
“希望是很危险的,它会让你发疯,在这种地方,千万不要有这种念头。”
他想告诉主角安迪,在一个你无法逃出去的监狱中,与其被希望逼疯,不如认命地混日子。但安迪拒绝了他的建议,坚持用希望支持自己成功越狱。郜艳敏比安迪还要勇敢一些,她明明已经不可能逃离被强加的生活,明知已经痛苦地吞下了“无期徒刑”,却还勇敢地去触碰自己的希望,把在外面精彩世界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山村的孩子们。我可以想象,她的每一次授课都会提醒自己希望的破灭,以心灵的折磨为代价,给孩子的未来增加一些走进现代社会的机会。如果一定要把她的故事拍成电影,我希望能从她的第一视角来真实描述这段掺杂着英雄主义的绝对悲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52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72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17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6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