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义:中国崛起“到顶”了?《经济学人》的谬论不止是个经济错误!
最后更新: 2024-05-08 21:10:56这意味着什么?2022年,中国大陆人口是美国的4.24倍。换句话说,美国人口不到中国的24%,约为中国的四分之一。这反过来意味着,中国要想拥有与美国相同或更高的人均GDP,其人均GDP必须保持在美国的四分之一以下。
凭什么中国的人均GDP不能达到美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凭什么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只能达到美国的大约四分之一?难道这是一种仇外的错觉,认为中国人的平均智慧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或者工作强度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或者无法找到一种方法来达到普通美国人四分之一以上的生活水平?或者换一种说法,难道美国人的平均工作强度是中国人的四倍多,或者美国人比中国人聪明四倍,或者美国人找到了一种保持生活水平是中国人四倍多的方法?
显然这是妄想,这种妄想将让美国不仅面临着来自中国的冲击,在本世纪末,当美国发现14亿多印度人民也至少和美国人一样聪明、一样努力,也一样有能力找到国家发展的道路,美国还将再次被震撼。
印度经济近年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事实上,中国的发展成就来自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政策和中国人民的辛勤工作——经济“奇迹”并非凭空而来。中国清楚地意识到,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外国干预后,1949年成立,从极低的经济起点上开始发展的中国,已经制定了到2049年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二十大报告将这一目标定位为“到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稍早之前,2020年召开的十九大围绕“十四五”规划的讨论得出结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两个目标本质上是相同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2035之前中国GDP年均增长至少4.6%。
中国在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速度共同作用下必然导致相应的结果。那些认为中国人均GDP永远不会显著超过美国的四分之一,中国GDP永远不会显著超过美国的人,是在自欺欺人。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乘以四就可以。
到目前为止,无论你是不是经济学家都会明白,“中国见顶论”的基本错误。与GDP增长相比,中国人口增长非常缓慢,这一事实表明,劳动力供给增长对其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小。这些虚假的论点可以忽视这些基本的事实,这表明人们会被自己国家的政治宣传所蒙蔽。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必要进行更加详细的经济学分析。
让我们从最基本的趋势转向详细的增长核算。我将通过最新数据进行分析,以避免有人指责我只分析1978年之后的一段时间——没有人会否认这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速迅猛,然而有人声称这种高速发展已经不复存在。鉴于此,图3所示的是最近10年(2011-2021年)详细的增长核算数据——2022年的全面数据尚未出炉,因而不包括在内。
“劳动数量”VS“劳动质量”
由于劳动力是“中国见顶论”的焦点,因此将首先分析这一问题。
图3中关于劳动力投入的详细数据,反映了“中国将未富先老”这种老套论点的第一个基本算术谬误——没有区分劳动力投入“质量”(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等水平)和劳动力投入“数量”(劳动工时)。
图3
这种谬论即便对于非经济学专家来说也很容易搞懂。以韩国劳动力举例——选择这个国家是因为它拥有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水平。1945年,韩国8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文盲率为88%。如今,韩国8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高等教育的入学率相当于相关年龄组的全部人口。中国正在经历相同的历史进程——曾经农村地区占国家的大多数,到2021年,城市化率已达到65%;到2022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60%。
2022年,在韩国拥有大学学位(可能是工程或计算机博士学位)的人一小时劳动所产生的价值,显然远高于相同时间内,1945年文盲农民创造的劳动价值。同样,随着中国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培训程度越来越高,即便“劳动力数量”(总工时)有所下降,“劳动力质量”投入也会增加。
这正是2011-2021年在中国所发生的事情。如图3所示,总工时(劳动力数量)下降使GDP下降0.4%。但劳动力质量的贡献,即更好的培训和教育使GDP增长0.4%。因此,总劳动力投入的实际变化为零。(从专业角度注解:简单地按工作时间计算劳动力投入,而不考虑劳动力质量变化,这是索洛最初的增长核算公式中的一个错误,该公式已被现代增长核算法所取代。如果你不是专业经济人士,只需要明白,文盲和工程师博士一小时劳动创造的价值是有很大差异的)。
但即便抛开这一基本区别不谈,实际上就劳动力数量本身而言,中国所处的状况也远没有“中国见顶论”所说的那么糟糕。例如,中国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仍在农村——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口将在未来数十年进入城市地区,这将提高生产率。中国目前的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0-55岁,按照国际标准,这一数字极低,鉴于中国预期寿命大幅增长,如果未来中国提高退休了年龄,将导致可用劳动工时也会相应的有所增加。
中国也正在酝酿提高退休年龄,图片来源:ICphoto
简言之,这些人犯了一个基本错误——没有区分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质量,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后果,也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中国非常低的退休年龄必然会随着预期寿命的增长而逐渐增加,“中国见顶论”中关于劳动力投入减少的说法被大大夸大了,即使在他们自己设定的概念中也是如此。
但实际上,即便上述这些只是次要问题,并没有我们已经分析的基本概念来得重要——1978-2022年中国人口年均增长0.9%,同期中国GDP年均增长9.0%。也即是说,8.1%的GDP,即增长的90%,不可能用人口变化来解释。这表明,劳动力投入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很小。
在详细分析这一点时,有必要注意到,2011-2021年,劳动力投入对GDP增长的贡献为零——由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引发的GDP年增长为0.4%,被劳动力数量(工作时间)减少导致的GDP下降0.4%所抵消。即便从1990-2021年更长的时间范围来看,劳动力投入对GDP增长的贡献也只有0.7%,而GDP年均增长率为8.7%,即92%的GDP增长源于劳动力投入增长以外的因素。
因此,劳动力投入放缓不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大幅下降的原因显而易见。因为详细的增长核算数据,清楚地反映了1978年以来中国人口和GDP变化背后的事实——人口和劳动力投入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很小!
那么真正左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及其影响是什么呢?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舒肤佳香皂再现刀片,真的是偶然吗?
2024-05-08 17:14 观网财经-消费 -
业绩大降后,爱旭股份借道TOPCon能否自救?
2024-05-08 14:51 -
全国化布局战略受阻,金徽酒突遭股东亏本减持
2024-05-07 18:53 观网财经-消费 -
流量之外的中国家电业,正在走向巅峰
2024-05-07 18:43 -
蓝月亮母亲节营销“翻车”:刻板印象还是感恩表达?
2024-05-07 16:56 观网财经-消费 -
华熙生物2023年报:研发投入4.46亿,以科技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
2024-05-07 12:38 观网财经-健康 -
上海、深圳、南京、武汉等超50城推房屋“以旧换新”
2024-05-06 18:21 观网财经-房产 -
“讽日”事件引发购买热潮,香飘飘股价涨停
2024-05-06 16:01 观网财经-消费 -
五一档电影市场激战正酣:票房预测破十亿
2024-05-01 11:04 观网财经-消费 -
旅游市场迎五一热潮:出境游性价比飙升,游轮回归成新亮点
2024-05-01 10:45 观网财经-消费 -
晨光股份阴跌背后:抢不赢的低端市场,融不进的“高端圈”
2024-05-01 10:18 观网财经-消费 -
风雨中前行—中国锂电产业上市公司2023年报数据巡礼
2024-05-01 10:10 -
稳健经营,新希望地产连续六年保持“绿档”
2024-04-30 22:48 观网财经-房产 -
郁亮:市场有前景,社会有需求,万科未来聚焦三大主业
2024-04-30 20:20 观网财经-房产 -
光伏组件出货量位列行业第四 晶澳科技去年净利超70亿元
2024-04-30 16:37 -
车展“魅力攻势”背后,锂电业近忧与宁德时代的远虑
2024-04-30 16:37 -
元气森林的“反腐”案细节披露,8封悔过书暗指真相
2024-04-30 16:13 观网财经-消费 -
豪赌出首个“十亿美元分子”,创新药“烧钱一哥”去年净亏67亿元
2024-04-30 16:10 观网财经-健康 -
业绩掉队,贝因美失约年度目标
2024-04-30 15:46 观网财经-消费 -
上市首年业绩变脸,“新能源园林机械第一股”遭监管灵魂拷问
2024-04-30 12:02
相关推荐 -
“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评论 85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105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97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74最新闻 Hot
-
“共和党人气坏了,但碍于特朗普只能保持不安的沉默”
-
美媒放风:特朗普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或降至50%-65%
-
“纯关税壁垒最粗暴,欧盟快和中国谈吧”
-
总计7亿欧元,欧盟对苹果、Meta“罚酒三杯”
-
“俄乌都得在领土上让步,再不同意美国就退出”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