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义:对比中西三年抗疫成绩单,新冠疫情是一面“照妖镜”
最后更新: 2024-05-08 17:19:01美国制造了全球经济灾难,却要求中国“向我学习”?
让我们再将视角转入经济方面。众所周知,由于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是,在全球经济形势总体趋向负面的情况下,对于任何客观而全面的分析来说,进行国际比较很有必要。
如图3所示,中国经济增速仍远超西方。根据最新数据,从疫情爆发前至2022年第三季度的三年间,中国经济增长14.3%,美国为4.8%,欧盟为2.8%,而日本经济萎缩1.9%。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增速是美国的三倍,欧盟的五倍。与中国相比,西方的经济表现要糟糕得多。如下文所述,这一点在分析西方在疫情期间的经济政策所带来的第二个影响——通胀浪潮更为明显。
这些增长数据表明,美国所宣称的“由于没有实施隔离限制措施,西方国家的新冠死亡病例可能更多,但经济表现优于中国”的说法纯属捏造。相反,在疫情期间,中国经济增速远快于美国和欧盟——尽管中国实行清零政策,美国和欧盟则没有。
图3:2019年第三季度至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和各国GDP增速比较
疫情期间,西方经济趋势的第二个特点是通胀飙升,这与它们的经济增长放缓相互影响。2022年,美国和欧盟面临着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滞胀危机——不仅面临通胀,还面临停滞。通胀率飙升至40年来的最高水平,而同期GDP增长减半。
为抑制通胀,美联储不仅积极加息,而且明确表示将在2023年进一步加息——唯一的问题是加多少。美国货币供应量实际上正在下降——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趋势。这种紧缩性货币政策直接与防止经济放缓所需采取的措施背道而驰。这种限制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在于试图抑制难以接受的高通胀,这使得美国无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采取有效的刺激措施来阻止经济减速。
相反,如图4所示,在疫情期间,中国通胀率并没有上涨,反而仍低于疫情开始时的水平。可以看出,疫情爆发前,中国通胀率为3.0%,高于美国(1.7%)或欧盟(0.8%)。但是,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11月,美国通胀率飙升至7.1%,欧盟通胀率则飙升至10.1%——两者通胀率均为40年来最高水平。日本通胀率(3.8%)远低于美国或欧盟,但仍明显高于中国。
但现在中国通胀率降至1.6%,这不仅意味着中国的总体通膨形势远好于西方,而且意味着尽管美国和欧盟将在2023年被迫采取紧缩政策,但没有受到通胀压力的中国仍有空间采取合理的刺激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
图4: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长比较
美国经济中极为消极的滞胀趋势,反过来导致2022年美国劳动和资本收入和财富急剧下降。截至2022年11月,美国实际周薪同比下降3.0%,较2020年11月下降1.4%——两年内下降4.4%。至于资本回报率,截至11月的最新月度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股市和债券的总亏损是1932年以来最严重的,一些指标也创1871年以来历史新低。美国股市名义总损失18%,债券损失17%。美国政府债券遭遇1788年以来最严重的损失。2022年,在金融市场遭受如此巨大损失的影响下,不仅美国实际工资下降——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而且美国最富有的人财富急剧下降——彭博社发现,2022年美国亿万富翁共损失1.4万亿美元。
因此,无论是从宏观经济角度、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还是从收入和财富角度衡量,2022年对美国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一年。但令人奇怪的是,中国一小部分边缘人士认为,应效仿美国应对疫情的经济政策。正如上文所述,美国的政策带来的是灾难。事实上,为避免中国犯类似的错误,以及进一步了解西方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研究西方应对疫情的经济政策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
当然,上述情况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经济问题——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也并不是要试图描绘中国一片“祥和安逸”。鉴于极其消极的国际经济趋势,欧盟明年显然将陷入衰退,而美国至少将经历增长放缓或可能陷入衰退,中国则有望在2023年保持令人满意的增长率。但有必要保持公正客观,在疫情期间,无论是在经济增长还是在抑制通胀方面,中国经济表现都远优于西方。此外,由于中国面临的通膨形势与美国和欧盟不同,因此中国采取措施应对经济放缓的能力要大得多。因此,2023年,中国经济表现将继续远优于西方。
因此,将这些医疗和经济数据结合起来,就有可能绘制一份全面的成绩单,比较中国、美国和欧盟(即“西方”)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表现。很难想象会有更鲜明的对比:
西方遭受了二战以来最大的人类和经济灾难。美国和欧盟的绝对死亡人数均超过100万。但是,正如上文所述,与中国人口作比较,情况远比这更糟糕。
按人口比例换算,如果中国的人口死亡率与美国和欧盟相同,那么美国的死亡人数相当于中国的470万,欧盟的死亡病例相当于中国的370万。美国的死亡人数远远高于其历史上任何一次重大战争的死亡人数——相比之下,南北战争中被杀的美国人为65.5万人,二战中略多于40万人,一战中略多于20万人,越南战争中略低于6万人,朝鲜战争中则有3.7万人。在一战结束后的西班牙大流感中,67.5万美国人死亡。新冠疫情对美国的灾难性影响,导致美国预期寿命在2019-2021年两年期间下降两岁多。
就经济而言,自疫情爆发三年来,美国经济增速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而欧盟的经济增速不到中国的五分之一。与此同时,美国和欧盟都遭遇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通胀浪潮。
相比之下,截至12月初,中国累计死亡病例仅略超过5200例。中国经济增速是美国的三倍,欧盟的五倍,而日本经济却在萎缩。与此同时,美国和欧盟通胀率飙升,中国通胀率则下降。
当然,这不意味着应对疫情中国没有问题。但与西方陷入崩溃相比,这些问题要小的多。因此,美国要求中国向自己学习,以及中国少数极端边缘势力将美国的话奉为圭臬,是完全荒谬的。美国在疫情期间的表现远不如中国,因为美国没有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美国人民遭受了可怕的痛苦。因此,在经济方面,中国应从西方推行的政策中吸取教训,以避免这些政策带来的极端负面后果——这些政策在2022年给西方带来经济灾难。
新冠疫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照妖镜”
最后,笔者的个人经验是,与西方相比,中国政府的政策对中国人民的保护力度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普通中国人很难了解新冠疫情给美国和欧盟带来的灾难规模有多大。当笔者在接受一位中国媒体人对话时,虽然对方的立场是支持中国政府,并且希望强调西方相对失败的,然而对话者表示,“如果中国没有采取清零政策,将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我当时回答说,这种观点大大低估了形势,如果中国采取与西方一样的政策,那将导致数百万而非成千上万中国人死亡。
三年抗疫,中国医务工作者付出巨大
那些想对中国政策的从各个角度进行批评的人,同样极不了解新冠疫情给西方带来的灾难规模。例如,我在中国互联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称,“中国的政策是错误的,因为它只允许200万人(该文作者显然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比西方奉行的政策多活三年”。首先,这是极为荒谬的观点。即便这话属实,让人们多活三年也是一项伟大的成就——除非该文作者自愿提前三年去世!其次,如果中国采取与美国一样的政策,那么将会导致450万而非200万中国人死亡。
此外,在西方,新冠肺炎带来的痛苦并没有停止,而且远远超出了巨大的死亡人数所呈现的惨状。近8%的美国人口患有“长新冠”——根据官方定义,“长新冠”指的是感染新冠病毒3个月后仍有严重症状。这意味着美国有2500多万人口患有“长新冠”,按人口比例换算,这相当于中国的1亿1千万人。与美国相比,英国对长新冠的定义更为严格,即日常活动能力“非常有限”。英国有超过40万人正在遭受这种疾病的折磨。中国的人口是英国的20倍,按人口比例换算,这相当于中国有长新冠患者860万人。
举个身边的例子。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的儿子拉维·雅克就患有长新冠。拉维·雅克曾经是个很有天赋的年轻人,他就读于斯坦福大学,曾获得中国顶尖学府的奖学金—— 施瓦茨曼奖学金,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2020年初,他还前途似锦。而现在,如果他一天中能下床活动2个小时,这一天对他来说就非常美好了——剩下的时间里,他只能闭着眼睛躺在床上“看”电视,尽量不去思考。一年半以来,浑身乏力和一系列其他症状将他限制在父亲家方圆不到半公里的地方。
《卫报》总结了英国长新冠患者的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1月份有210多万人在首次确诊或疑似感染新冠的四周后仍然有新冠症状,这约占了英国总人口的3.3%(相当于中国的4700万人)……尽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除了自然恢复外,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找到治疗的方法需要时间,而只有一小部分长新冠患者得到了‘长新冠’诊所之类的康复支持。”
对于老年人和脆弱人群来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他们的生活将变得更糟。由于年老体弱,他们无法安全外出。特别是,他们无法安全地前往无法佩戴口罩的地方,例如在餐馆吃饭。与此同时,许多西方政府拒绝鼓励戴口罩或者美国许多地区积极劝阻戴口罩的行为,使他们的生命受到更大的威胁。此外,新冠肺炎不是感染一次就能终生免疫,有很多人已反复感染新冠。
这就是新冠疫情对西方的现实影响。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亡,数以千万计的人因患长新冠而遭受严重影响,数以亿计的老年人(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处于危险之中。与此同时,美国为应对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而推出的的刺激政策非常糟糕——2022年,这些政策不仅令普通民众的经济状况恶化,而且甚至摧毁了最富有的美国人在疫情早期获得的财富。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终端BG CEO
2024-05-01 08:53 观网财经-科创 -
“超级充电宝”来了!全球最大,并网发电
2024-05-01 08:14 产业万象
相关推荐 -
“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27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185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89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10“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