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义:我为什么对中国经济如此痴迷?
关键字: 中国经济罗思义西方经济学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俄罗斯前苏联休克疗法鉴于此原因,我很容易融入习近平所称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5。因为,虽然我不是中国人,但我已依据中国经济理论框架,分析全球经济问题数十年。
我在中国智库工作的收获
我在中国智库工作,让我收获了很多。按照西方标准,我可以更为具体地了解中国国内经济。虽然我已写关于中国经济的文章二十多年,但许多中国经济学家显然比我更了解中国经济。通过与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以及其他同事一起工作,我学到了通过其他方式无法获得的中国经济知识。
除了研究中国国内经济外,我从见证人大重阳承办“一带一路”各种国际对话活动与“G20全球峰会”,并从中获益匪浅。
罗思义加盟人大重阳,右为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
与人大重阳中国同事的互动,即使一个小时的会议或者更短时间的讨论,也比数周通过媒体和书籍了解中国所获得的信息更清晰,从而产生更多的灵感。此外,在人大重阳工作让我可以随时就一些问题向他们请教,与他们一道追踪热点讨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所写的一切都是受与人大重阳的中国同事互动的启发而写。没有这一点,《一盘大棋》不可能有机会问世。
我能为中国作出何种贡献?
更重要的问题是,作为在中国重要研究机构之一工作的外国人,我能为中国作出何种贡献?
从某些方面来看,我的专业知识应该对中国有所用处。因为2000-2008年我曾任职英国伦敦前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这个职位相当于中国的副市长),负责研究制定伦敦的经济政策,这让我拥有直接管理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复合型城市之一的经验。
鉴于伦敦的经济规模比许多欧洲国家还要大,这也许对中国城市发展有益。在我为伦敦市长办公室工作期间,我曾负责西欧最大的建设项目——横跨伦敦的Crossrail铁路线建设工程的协商谈判工作,此项目投资达200亿美元,这让我拥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实际经验。我也曾直接参与世界最大的运输系统之一——伦敦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工作,我在国企的实际经验有助于我分析国企管理。
我曾在我的文章《国企给中国巨大优势,改革后呢?》中谈到了这方面的经验,我很高兴我的这篇文章能在中国一家重要媒体上发表。
我还曾负责伦敦的推广和营销工作,包括成功申办2012年伦敦奥运会——推广伦敦的年预算高达数百万美元,这意味着我与世界重要的广告公司与公关公司都有过合作的经历。在此期间,因为伦敦屡屡被国际机构评选为“世界第一城市”,其赢得了“国际软实力之都”的美誉。
2006年4月,伦敦和上海缔结友好城市签字仪式,罗思义站在后排左一。
在此之前,我任职一些大型跨国私企的顾问。 1992-2000年,我在俄罗斯期间,曾多次与俄罗斯高级官员会面,这让我对俄罗斯也非常了解。
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对中国有用。但我也相信,从基本的理论原因与实际经验来看,外国人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政策上制定发挥具体的作用。这是因为具体政策的决策,需要获得大量详细的资料,这对一个外国人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摆在面前的问题是,我不是中国公民,那么我能为人大重阳乃至中国作出何种贡献?
说起来有点矛盾,但实则又不无道理的。不过,我比中国公民拥有更多的国外经验,这是我能对国际经济作出准确预测的原因。
基于此,我曾数次写道,西方机构自2008年以来对国际经济增长趋势的看法过于乐观,国际基金货币组织(IMF)和其他国际机构作出的经济预测太乐观。
我的分析得到了证实,IMF和其他西方国家主导的经济组织反复下调预测期望。因为中国是世界最开放的主要经济体,因此这就需要对国际经济作出正确的预测。作为了解国际经济、了解中国与国际经济的系非中国公民的我,对中国智库是能有所益处的。
其次,表面上看似矛盾的是,外国人固有的劣势使得我们不能充分的追踪很多经济上的细节,但另一方面这一劣势却成了潜在的优势,我可以更关注中国最重要的经济特征,使我能够集中精力分析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大问题。
比如有人在12000米高度飞越喜马拉雅山,他不可能看清许多细节的地形特征的,但是他会对山峰的总体轮廓认识的更为深刻。
中国著名报纸之一的一位编辑曾对我说过:“我们不会让你承担不可能的任务(试图用中国人角度看问题),那样你对中国毫无用处。我们当然知道,有些事情你不可能了解,因为你不是中国人。但你也有可能看清我们有时没注意到、被细节所掩盖的事情。”
从两种不同的视角看同一件事,也许有时更利于看清全貌。
实践经验已经证明,只要看清事物的某些特征,就能据此制定基本的策略。我知道这一事实,是因为我发现,某种情况下我所作的分析对中国有用。
比如,“对中国的敌人——某些国际势力来说,中国无法被‘杀死’,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忽悠其‘自杀’”,“相较太平洋上的美国航空母舰,新自由主义思想对中国的危害更大”等等。
幸运的是,身处数字媒体时代,自有一些客观衡量标准判断,外国人的分析是否符合中国的利益,以及是否对中国有用。
去年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之际,我曾写了一篇重点描述中国对二战所作贡献的文章,在线阅读数达到逾80万。我觉得,其引起中国读者的极大兴趣,在于我从欧洲人的角度强调了中国在二战所作的决定性贡献。
我曾在俄罗斯居住8年,所以我很清楚,日本1941年未配合纳粹德国从苏联东部攻击苏联,是因为中国牵制了日本的绝大部分兵力。
去年香港反对派“占中”之际,我曾写过一篇英国对香港问题虚伪本质的微博,在线阅读数达到逾500万。
另外,我还对偏袒“占中”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分析发文,“占中”完全不得香港民心,终将失败。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我的分析是对的。
这些数据提供了客观的证据,我所写的东西不仅正式发表,而且引起中国读者的浓厚兴趣。毫无疑问,我很高兴知道,我的一些想法引起中国读者的兴趣——因为我从中国学到了很多,所以我很高兴能对中国有所回报。
在中国工作的实际影响
最后,也许中国读者有兴趣知道,一个西方人在中国工作对自己有何实际影响,《一盘大棋》是否是这种影响的一种体现?
我数十多年前依据学习邓小平与中国经济改革理论基础,形成的基本经济理论框架,并没有改变——这是因为基本的经济理论并不基于任何细节,而是经历整个发展过程并接受考验。
但当然,我在中国工作的经验,大大加深了我对中国经济与其地缘政治地位的认识。这反过来进一步澄清了许多问题。
这意味着我在《一盘大棋》的看法,可能比我数十年前首次接触这些问题时形成的看法更清晰、更准确。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直接与中国同事一道工作,这一点我已在上文有所描述。其次是我从与我合作的中国编辑所获得的直接反馈、意见与帮助,这从我过往的文章与《一盘大棋》里都有所体现。
但相较我首次到中国时的另一个巨大优势,是社交媒体与互联网。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465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45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4“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51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1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