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铭:如何认识中国人口的现状及未来?需要抛弃几个幻想
最后更新: 2021-06-01 13:52:31上海除了“不愿生”,还有什么
第二部分信息,看看年龄结构,这里我特别拎出上海做比较。
上海是一线城市中和北京一样控制人口控制得比较严的,其实我们一直都知道,中国要控制超大城市人口,前面的数据表明广州和深圳作为超大城市,并没有严格控制人口。那么,我们看看上海和北京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上海60岁以上人口占到了23.38%,有意思的是,上海的劳动年龄人口占了67%左右,而全国这个数据是63.35%。什么意思呢?
上海的老龄化主要是户籍人口老龄化,与此同时上海是人口流入地,使得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其实上海的老龄化并没有超过全国的水平,相反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是超过全国比重的,外来人口补充了上海的劳动力。
通常我们有一个说法,上海的劳动年龄人口中其实外来人口已经超过一半,这里我讲的外来人口是指在上海工作但没有上海户籍的,如果在上海工作并且获得了上海市户籍的外来人口叫做上海人。(北京在这张表的第二行,和上海的情况一样)
同时,请大家看第三个数据,上海0~14岁的人口占9.8%,全国平均是18%,上海是全国省级单位里面唯一一个低于10%的。这个数据该怎么理解?第一,这是少子化带来的,上海的女性和家庭不愿意生孩子,上海总和生育率掉到了0.7,是全国最不愿意生孩子的地方之一。
第二个解读不知大家注意到没,0~14岁的占比是9.8%,15~59岁的占比是67%,二者之间的差额意味着什么?留守儿童。劳动年龄人口的父母进到超大城市,成了劳动力供给,如果这些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的话,会带来0~14岁人口的增加吗?这一定是家庭的年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分居问题,实际上就是留守儿童问题。
区域发展正在从“集聚中走向平衡”
再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家庭规模。这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2.6人,可能年轻人出于很多原因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等等。实际上,家庭户的规模继续缩小,也跟人口频繁流动有关系。
比如说,今天进城务工的这些年轻劳动力们,如果他们在老家,很可能和自己年迈的父母住在一起,统计为一户人,现在年轻夫妻流动出来了,老人在老家,就是两户。
这样的现象不仅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存在,在城市和城市之间也是存在的,像这些大学毕业生在流动过程中就可能和父母分成两家人来住,如果没有流动的话,可能就是一家人住在一起,特别是当今天房价比较高的时候,年轻人可能和父母住在一起。
所有的现象加在一起,共同在讲一件事情,就是中国人口流动的速度、数量远远超过我们事先各种各样的估计和预期。而这个问题提醒我们什么呢?很多相关的政策不能再犹豫,我们要做好准备。
现在很多大城市的人有一种想法,劳动流动是短期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大规模劳动力流动,原因在于经济发展阶段有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未来产业升级以后,他们就回去了,我们就不需要他们了。言下之意就是,很多人认为户籍制度改革没有那么紧迫,相反如果户籍制度改革了,让一些外来流动人口留在城市,未来万一没有劳动力需求就失业了。
资料图来自文汇网
上述这类想法是完全没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中的产业越升级,越会在生产和生活两个环节带来劳动力的需求。一方面,高技能的劳动力和产业升级会带来一些辅助岗位的需求,比如说环卫、保安、保洁。另外,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就会在生活方面带来大量消费性服务业的岗位需求,比如说家政人员、餐馆服务员等等。
因此,不要再一厢情愿地认为产业升级以后,外来流动人口就会减少,这完全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也再次证明了人口流动的趋势不会减缓,也不会逆转。
这么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并且从流动方向的角度来讲,可以看到大量人口向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集中,尤其是向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集中,哪怕去看广东内部,粤北、粤东人口也是负增长。
由此,马上又会带来另一个担忧,人口流动是否会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首先要分析的问题焦点是,我们看区域发展平衡,到底是看总量还是看人均?大家可能注意到,去年下半年开始,南北差距的话题突然热了起来。其实学术界已经讨论了很久,我实在忍不住写了一些文章回应这个问题,今天谈南北差距,之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关注总量,如果我们关注人均,你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图景。事实上,从人均上来讲,改革开放之初,北方人均GDP是南方的1.5倍左右,现在大致处在人均GDP相等的状态。
结合最近的经济数据和人口普查数据,我们会发现中国地区之间的人均GDP差距在缩小,中国今天正在走上一条所谓“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路。
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点,我们在最新的研究中预测了未来中国人口空间分布,预测的基础是当今中国人口的流动方向基本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靠港口的距离,越靠沿海地区越成为人口流入地;二是大城市附近。
这次七普数据再次验证了之前的判断,我们预测大概到2035年的时候,如果中国人口已经基本可以实现自由流动的话,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基本集中在沿海地区,而沿海地区由大量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在中西部则主要集中在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级城市周边的都市圈范围。
应推进超大特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今天应该抛弃幻想,不要以为现在人口流动趋势出现任何意义上的逆转,改革要下决心。结合人口普查数据应该有以下几个含义:
第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而且要推动超大和特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调整完善积分落户制度,要推进这些人口大量流入地的市民化进程。当前中国也提出要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 原标题:让土地和住房供应与人口流动方向一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习近平向叙利亚当选连任总统巴沙尔致贺电
2021-06-01 12:50 -
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丨来之不易的胜利
2021-06-01 12:46 -
江苏发现一例人感染H10N3禽流感病例
2021-06-01 11:40 -
海关总署:耐克HM等品牌儿童服装存质量安全问题
2021-06-01 11:31 大公司 -
习近平和少年儿童的温暖瞬间
2021-06-01 11:19 -
公安部:今年已找回1680名失踪被拐儿童
2021-06-01 11:09 -
今天,大片上线!
2021-06-01 10:45 -
新东方等15家校外培训机构被顶格罚款 共计3650万元
2021-06-01 10:38 中西教育 -
小学老师多次猥亵9名女学生,判刑7年禁业5年
2021-06-01 10:33 -
坚持人民至上,共产党人接管上海后迅速赢得民心
2021-06-01 09:23 建党百年 -
国产大豆之困:对外依赖超80% 大豆之乡陷低产困局
2021-06-01 09:11 聚焦三农 -
这些人离开佛山,须凭绿码并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2021-06-01 09:0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31省份新增确诊23例:本土11例均在广东
2021-06-01 08:5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上海新冠疫苗接种超2600万剂,“科学筑坝+疫苗接种”为城市构筑更强免疫屏障
2021-06-01 08:55 -
唐山将放松限产政策?对钢市影响到底有多大?
2021-06-01 08:39 -
给你更好的爱
2021-06-01 08:26 -
习近平与少年儿童的故事
2021-06-01 08:24 -
一件衣服承载中缅“胞波”情 ——周总理三穿缅服
2021-06-01 07:56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中国佛学院首批“博士僧”通过答辩
2021-06-01 07:42 -
549.87万户!工会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家庭全部解困脱困
2021-06-01 07:33 扶贫攻坚战
相关推荐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71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79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1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6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