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民旺:印度的大国外交,埋下了巨大的战略祸根
【文/ 林民旺】
印度已经开始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选举。印度总理莫迪和他的印度人民党 (BJP) 似乎已做好了胜利的准备。莫迪在印度能够长期维持如此高的支持率,背后有多种原因,例如印人党的宣传机器将莫迪不断神话,印度经济上的突出表现,以及莫迪不断以印度教民族主义旗帜来吸引普通民众等等。
当地时间2024年5月13日,印度北方邦瓦拉纳西,印度开启大选第四阶段投票,印度总理莫迪参加竞选活动。图自IC photo
外交同样为莫迪政府增分不少,除了美欧日澳领导人频繁访问印度之外,莫迪还多次受邀参加G20峰会。2023年在新德里成功地举办的G20峰会,使印度及其政治领导人在国际舞台的“能见度”得到大大提升。
显然,这多少要归功于莫迪政府的外交操盘手——外长苏杰生。他对莫迪的战略远见大加赞赏,也不吝表扬印度的外交政策,即使印度在战略上站队美国。这样的战略选择可以使得印度外交活动的空间更大,对中国、俄国和美国的战略杠杆更多,进而使得印度能够在各方竞争博弈的夹缝中不断获利。
当地时间2023年9月8日,印度G20峰会召开前夕,美国总统拜登与印度总理莫迪在新德里举行会晤。图自IC photo
新德里的外交策略无疑看上去是非常聪明且成功的。但是,从更高的战略层面上,新德里的外交能否算是成功的呢?显然,答案未必是那么清晰的。至少,新德里不仅失去了同中国和俄罗斯的传统友谊和善意,另一方面却并没有收获来自美国及其庞大盟友阵营的战略信任,成为了一个孤独的崛起大国。
在莫迪第一任期内,中印尽管爆发了边境上的洞朗对峙,但是很快两国最高领导人就在武汉进行了非正式会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翻篇重启。然而,在莫迪第二任期初期,中印边境上爆发加勒万冲突后,两国并没有实现关系的转圜。
加勒万冲突的爆发,很明显是印度方面的错误导致的。莫迪在事件发生后很快就承认,“(中国)没有入侵入我们的边境,我们的哨所也没有被占领”。中方的反应很克制,直到10个月之后才公布中方军官和士兵的伤亡情况。
但中国的善意却没有换来印度的同等的克制和回报。3月,有报道称印度计划向边境增派军队,这违反了2020年9月中印两国防长会晤所达成的共识。新德里以边境边界问题作为杠杆,将中印关系维持在可控制的紧张状态上,以此作为拉近同美国阵营的敲门砖。
在2022年9月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2022年11月巴厘岛G20峰会,以及2023年8月南非金砖峰会上,莫迪都有机会与习近平举行正式会晤并修复两国关系。但是,新德里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这给中国释放的信号是——新德里已经在中美竞争的战略博弈中下注了美国。
印度与俄罗斯的传统友谊同样受到了俄乌冲突的考验。俄乌冲突爆发后,虽然印度没有加入谴责俄罗斯的行列,但莫迪却中止了同普京的年度会晤。购买俄罗斯石油时,印度在议价上更是“落井下石”,极力压低价格。
印度国防参谋长 阿尼尔·乔汉甚至公开评价道“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在未来会下降,尽管它是一个核大国”这多少反映出印度对现状的评估,也让俄罗斯意识到,印度事实上押注俄罗斯会在俄乌冲突中“战败”。
与2014年印度对克里米亚问题的官方回应相比,印度此次的做法显然让俄国人感到失望。在俄罗斯看来,两国传统友谊和信任因此受到了严重损害。
如此看来,中俄领导人都宣布不参加新德里的G20峰会,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与此同时,莫迪频繁受邀出现在了美西方主导的多边舞台上,印度成为了美国重要的军事伙伴。但印度和美西方国家并不是铁板一块,加拿大指控印情报部门在加刺杀了一名锡克教人士。印度对此指控做出了强势回应,这遭到了美国和英国等国的批评。美国声称自己也挫败了一场涉嫌在纽约暗杀锡克教男子的阴谋,同时英国和澳大利亚也对此感到紧张。拜登政府尽管“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但是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看来,莫迪领导下的印度,本质上也是一个“异类”国家。
当地时间2023年6月22日,印度总理莫迪受邀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图自IC photo
印度与日本的关系,在安倍晋三执政时期,确实发生了重要提升。但随着安倍晋三下台,日本领导人已经没有发展同印度关系的兴趣和热情了。由日本承建的,从印度孟买到艾哈迈巴德的高铁项目于2017年动工,但目前工程进度面临全面延期,预计于2026年才能投入运营。而日本与印度为了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而共同提出的“亚非增长走廊”倡议,迄今没有任何实际进展。
日本极力拉印度加入RCEP以扩展自身经济联盟并平衡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但是印度却最终退出了RCEP。而印度对日本企业在印投资激增的幻想也一再落空。 苏杰生在三月于东京举行的瑞辛纳圆桌会议上表示,“有很多欧美的商务代表团考察印度,但没有看到那么多来自日本的代表团。”
莫迪政府显然没有注意到美西方对印度崛起的整体性的战略焦虑,仍在不断宣扬印度的经济崛起的成就。印度幼稚的想法基于这样一种假设——美国及其盟友要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就会致力于帮助印度崛起。但如果说是美国提供的国际环境促成了中国崛起,那么美国有什么理由会再次犯下同样的“错误”呢?
总而言之,过去五年的莫迪外交,以表面上的风光换来了印度在国家战略上的根本性伤害。中国有句古话,聪明反被聪明误。莫迪的外交政策,显示出印度的精明,但是却可能埋下这个国家战略悲剧的祸根。
(本文英文版首发于《南华早报》,作者授权观察者网发布中文版。)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岳冠东 
-
美国强迫中资企业卖房,原因是离这儿“太近”…
2024-05-14 13:45 中美关系 -
绍伊古转岗出人意料,普京“把战时经济精英都用上了”
2024-05-14 13:37 俄罗斯之声 -
这个俄罗斯邻国正“严肃”探讨向乌克兰西部派兵
2024-05-14 13:24 乌克兰之殇 -
俄国防部人事总局局长被捕,曾领导俄保密部门长达13年
2024-05-14 11:38 俄罗斯之声 -
遣返160余名!中菲执法合作取得又一重大战果
2024-05-14 11:15 中国外交 -
已砸810亿美元!美欧日等疯狂补贴,“与中国决战”
2024-05-14 11:11 -
绍伊古还有“新工作”
2024-05-14 10:43 俄罗斯之声 -
日本一观光直升机迫降,两名中国游客受伤
2024-05-14 09:41 日本 -
“中国或作出重大回应”
2024-05-14 09:30 中美关系 -
内塔尼亚胡遭哄场:他杀了我的孩子
2024-05-14 08:29 巴以恩仇录 -
每个中国人都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个窗口
2024-05-14 07:48 -
英国警方宣布起诉3人,中方强烈谴责
2024-05-14 06:58 香港 -
中韩外长会谈 王毅:排除干扰,相向而行
2024-05-14 06:49 中国外交 -
“除我以外,还有其他人在她办公室走廊排长队等着行贿”
2024-05-13 23:25 三八线之南 -
空有雄心?电力需求激增,美国“已忘记如何应对”
2024-05-13 22:40 美国一梦 -
关于上任后工作,他提到这几点
2024-05-13 22:35 乌克兰之殇 -
俄国家杜马批准所有副总理候选人,曼图罗夫任第一副总理
2024-05-13 22:34 俄罗斯之声 -
“日本婴儿一出生就该享有投票权,因为...”
2024-05-13 20:33 -
尴尬!美警方高官欲控制示威者,却喷自己一脸…
2024-05-13 19:30 -
“若西方想上战场,俄已做好准备”
2024-05-13 19:25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0“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23“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0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2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8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