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云: “中学西魂”的终结与中国思想的新启蒙
关键字: 中国社科研究中国路径依赖中西文化对比中国思想[导读]自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步伐深刻影响了中国学者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与话语体系。容闳尝言:“借西方文明之学术以改造东方之文化,必可使此老大帝国一变为少年新中国。”然而在其后的历史中,对西方知识的吸收却往往超出“改良”的范畴,作为外来者的西方知识越来越成为中国学者的思想本位,而中国素有的古老文脉则愈发显得遥远而陌生。中国与西方在知识场域中的主客关系被颠倒了。
近年来,虽然中国社会科学界在国际期刊中的发表量持续增长,但研究方法上大都是套用西方的理论话语。如李小云所说,今天中国的社会科学很大程度上依然是西方理论的“资料员”和“研究助手”。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
中国从边缘逐步走向中心,由被动性卷入逐渐转向主动把握全球化,由全球知识体系中的客体逐渐成为主体之一,是自21世纪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变迁中呈现出的新特征,其对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能动性主体之间结构关系的重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认真客观地审视这一新变化需要超越左和右的意识形态分野,以及西方中心主义和中国中心主义的立场。
国际上对于中国发展经验的广泛关注表明:原本作为地方性实践的中国发展经验正被赋予全球性意义。中国政府强调“不输入他国的模式,也不输出自己的模式”,这一方面显示了在避免中国成为“霸权”目标上,中国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自觉,并采取了相应的政治策略;另一方面,中国发展经验的对外分享,正在从低调、谨慎和碎片化的发展成就的交流,演变为系统的、基于制度和文化自信的治国理政经验的海外传播,分享内容也从“中国经验”、“中国奇迹”转变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换言之,中国政府开始将其政治制度作为中国发展经验的主体内容大胆地呈现出来,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自信。客观地说,这种立足于发展业绩的政治自信,以及不寻求霸权的政治理念,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未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的地方性实践被赋予更多的全球意义,地方性知识也开始走向世界性的知识场域,新的“知识战场”正在形成。
21世纪初开始流行的中国新发展话语,如“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经济特区”,之所以在西方获得广泛认同,一方面是因为其市场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特点,从而得到了西方自由主义者们的认同;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西方左翼人士对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赞同。随着一些中国特色的发展经验(如“党的领导”和“政府的强大作用”)不断凸显,来自西方自由主义阵营对于“中国发展经验”的认同逐渐减弱,并产生焦虑甚至对抗情绪,发展知识的张力自然也会出现。
1994年,克鲁格曼在《亚洲奇迹的迷思》一文中指出:“东西方的经济发展的差异最终将会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对中国发展经验的理论诠释,既涉及“什么是未来中国发展新的思想资源”,也涉及“中国如何与外部世界互动”。如果缺乏这样的理论诠释,则不仅无法讲好中国故事,也会严重影响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对此,中国社会科学和思想界肩负重大的历史使命,但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第一,中国的人文社科研究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与自主性知识缺失的问题。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地方性发展实践植根于本土的政治和社会文化传统,但我们不能仅从本土传统中寻找未来中国治理及其与世界关系建构的思想资源,因为中国的传统思想资源是在两个重要条件下形成的,一是基于“中国”的世界观,二是基于“冲击-回应”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结构,很显然,这些条件都已经发生了变化。此外,中国的地方性发展实践虽然受到了西方自由主义的影响,但又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发展道路相异,因此立足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与世界对话将会非常困难。
面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变局,中国亟需新的思想资源。然而,中国社会科学和思想界在这一方面的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原因在于,中国的发展理论总体上还处在西方知识体系的框架之下。偏激地讲,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西方理论的“资料员”和“研究助手”,对于西方理论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从而导致有关中国发展的主体性知识的供给不足。
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西方中心论”和“中国特殊论”都不可取,但对于理性和现代性在中国的实践与铺展,中国缺乏原创性和在场性的知识体系。一方面,中国学界对当代中国发展的研究,一直没能摆脱费正清的“卷入”理论,其自主的理论创新不足,难以与西方中国学的理论展开对话。另一方面,目前很多学术交流和对话虽然强调理论自信,但却充斥各种没有理论支撑的空洞政治话语,一些说法往往把中国的现代发展与世界文明完全分离,盲目倡导“中国特殊论”。这些说法缺乏系统研究和深入思考,其广泛传播严重影响了当代中国与世界分享本土的发展经验。
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主客体”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主流研究或者依然局限于学术依附的“他者”视角和框架,或者坚守“中国特殊论”。而认识这种转变需要严肃地审视国家、民族、文化、帝国、现代性、后殖民和儒学等一系列概念。同时,在中国人文社科框架内,比较研究落后,系统的和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研究缺失,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基本上是抄袭西方理论,以及二手资料信息的整理,很难通过对其他国家的扎实研究,以观照中国的社会变迁。
- 原标题:李小云: “中学西魂”的终结与中国思想的新启蒙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泠
- 最后更新: 2018-10-24 10:27:19
-
一个美国妈妈把孩子送进中国公立学校以后…
2018-10-23 14:36 中西教育 -
从吊灯到马桶 乔布斯老宅150余件物品或将被拍卖
2018-10-23 11:20 苹果新“品” -
“江口沉银”亮相成都 刚开展就限流
2018-10-22 07:30 考古 -
听!创世神话成了一曲交响乐
2018-10-20 12:00 以艺术之名 -
从童养媳到开国将军 网友:她的一生才是真“娘道”!
2018-10-18 14:00 当代妇女解放 -
当套路打败新鲜感 印度电影也抓不住中国观众
2018-10-17 14:48 -
侯宝林弟子、台湾著名相声艺术家吴兆南去世 享年93岁
2018-10-15 07:34 台湾 -
中国留学生夺得第45届“学生奥斯卡奖”金奖
2018-10-13 15:45 中国电影 -
大英博物馆自辩: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抢来的
2018-10-12 22:29 -
《邪不压正》、《红海行动》将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2018-10-09 09:38 中国电影 -
渭南博物馆展出民国将领《讨陈檄文》竟是网文,称将尽快更换
2018-10-08 10:03 -
拍卖槌刚落,939万元名画自行销毁
2018-10-07 16:25 以艺术之名 -
“经远舰”水下考古第一阶段结束,舰名牌保护处理后进行回填
2018-09-26 08:49 考古 -
广电总局局长对湖南广电提要求:坚决防止泛娱乐化等倾向
2018-09-25 13:47 网络战线 -
周口店遗址发现百年 猿人洞重新开放
2018-09-25 09:38 考古 -
中国首位!中科院院士王恩哥当选美国物理学会董事
2018-09-22 09:35 -
“吉祥三宝”父亲布仁巴雅尔心梗去世 享年58岁
2018-09-20 10:07 -
还原一审判决全貌,直击音乐人刘洲的资本“骗”局
2018-09-19 12:24 -
日本政客的汉字,谁写得好?
2018-09-19 11:50 日本 -
施着工 埃及又喜提一座狮身人面像…
2018-09-19 09:00
相关推荐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935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08“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74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130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7最新闻 Hot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
“辛杜尔”是什么意思?印度称向这几个国家通报了行动
-
巴军方:印度袭击已致26死46伤
-
结巴、颤抖、不知所云…美财长被彻底问崩了
-
绕开美国中间商,“找商品,直接和中国谈”
-
巴方:印度已“越过界限”,当然会进行报复
-
“形势变了,加拿大过去那么对中国,太蠢”
-
巴西豆农笑了
-
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
特朗普拒不付钱,加州又扯中国
-
欧洲最后一家关键抗生素原料商@欧盟:让你不打钱,我们去中国了…
-
黄仁勋:错失中国市场,损失巨大
-
印巴交火,特朗普:很遗憾
-
“加拿大永远不卖”“永远别说永远”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第二轮投票通过,默茨正式当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