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克军:县委书记们的多重面相
最后更新: 2023-04-04 11:31:41一个例子,我到延寿工作的时候,上上下下都强调发展特色经济,有一个说法叫“一乡一业,一县一品”,也有叫“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延寿当时主抓的特色产业有亚麻、烤烟、肉鸡、延寿桃这四大产业。应该说,这种抓特色产业的路径,有一定道理,各地抓特色产业也有一定成就,但是也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过分重视行政推进,产生了很多形式主义,也可以叫“逼民致富”。这样的项目多数失败,延寿县也大体如此。特别是延寿桃。一个农业技术员栽培桃树,结出来像辽宁省那样的比较鲜的桃子来。媒体一宣传就把它起名叫延寿桃,成了延寿县特色产业,连省长在会议上都说了。我到任之后也跟着抓这个推进;不但跟着抓推进、下任务、下指标,还在北京请了一伙专家给论证。专家说这个东西属于一种遗传变异,是几万分之一的发生概率;说很有市场前景。但是后来越抓越发现,这个东西涉及栽培技术、储存保鲜多种环节,大面积推广根本不经济,农民也不接受。最后经过研究,我们果断地停了下来。但是已经推进好几年了,已经劳民伤财了。还有,这几项特色产业在数字上都有虚报成分,之前已经说过那些数了,有时候也降不下来,就跟着说。这是一个抓特色产业工作中我亲身经历过的。
还有一个事。有那么一年春天,哈尔滨市委一位副书记,在我们县委组织部的材料上做批示。这个材料是关于开展干群对话的。市委领导批示说: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应该予以推广。我本来不知道这个事,但县委组织部同志跟我一汇报之后我也就“借梯上楼了”,既然领导都批了,咱们就抓一抓吧,同意以县委办公室的名义下发文件,并在一次会议上强调把这个事给抓好。我还亲自到一个乡参加了一次干群对话会。很明显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当时有群众提问题,干部回答,按照群众要求落实了几个事,这也挺好;媒体进行了一番报道。在县里推动下和媒体报道的推动下,各个乡镇都相继组织了一两次干群对话会,后来叫民主恳谈会。半年以后,这项活动就销声匿迹了。
据我所知,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类似这样的所谓的创新活动,有的叫乡村夜话,有的叫干群对话,有的叫民主恳谈。除了浙江省温岭市把这个活动转为“参与式预算管理”,现在仍然在坚持,而且取得一定成绩之外,可以说,其他地方都没有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
我认为,这不是说明干群不需要对话——干群需要对话,需要协商——但是问题是,县、乡、村这三级干部,特别是乡、村两级干部,与老百姓是低头不见抬头见,随时可以聊。现在的通讯和交通这么发达,老百姓不要说到乡里,到县城也不难,见县领导也不是很难的。你要解决问题,随时可以进行,为什么要弄这个名头呢?弄这个名头实际就是噱头,实际就是形式主义。这是说县委书记作风虚浮方面,我们可以有很多话说。
另外一方面,县委书记的作风又有“实”的方面,而且“实”的方面,我认为可能更突出。“实”的方面,一个是他们特别辛苦、特别忙碌,白+黑、5+2是他们的常态。还有一点,他们是善于务实。在极左路线那个年代,在我们各级官员中,搞“五风”搞浮夸的和敢于为民请命的这样的两极人物里,县委书记占的比例可能是最高的。我没有做数据统计,我看的是一些资料。
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县委书记有较强的攻坚克难、灵活变通的能力,他们比较善于从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实践中找出各种解决难题、破茧成蝶的办法,把党和国家的政策、上级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另外,面对比较严重的官僚主义,他们有时候采取虚与委蛇的办法来应付。有人会说,虚与委蛇这不是虚浮作风吗?这要看具体情况了。因为对于有些官僚主义的、和群众利益不相符合的东西,你顶不了,所以你用虚与委蛇的办法——用华西村吴仁宝的说法,叫作“形式主义对付官僚主义”。有的时候我说,这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办法,无可奈何嘛。这样也就一定程度地维护了群众利益、地方利益,使某些官僚主义的危害降到较低的程度。
云南剑川县委书记聂金辉(右一)在当地调研,与群众交流。图自新华社
另外,他们也常常剑走偏锋,用一些不太合规的奇招妙法解决棘手问题、化解矛盾。
中部某省一位县委书记给我讲了这么一个事:一年春天上级来一个指令,说要在他们县境内一条高速公路两侧100米范围内,建设绿色通道,所占耕地一律退耕还林。政府把这件事端到常委会上了。主管农业的县领导说:公路两旁的耕地多数是稻田和菜田,农民不愿意退耕植树;如果把我们在山区退耕还林的指标按上面要求用到这块来,且不说影响了山区应该进行的退耕还林,就说退耕还林的补偿标准,是比较低的——山区农民能接受,但到了菜田和稻田的农民,肯定是不接受的,而且与征用耕地的补偿相比,差得很多。要完成这个绿色通道的任务,县政府每年要拿出150万左右的补贴,连续十年补给农民。这位县委书记就很为难了,他很清楚:高速公路是国家的建设项目,在设计和建设时期已经留足了绿化带在两旁,根据不同的地貌和公路的弯度栽上不同的树木;现在你再大面积拓宽这个绿化带,是得不偿失的,说的难听一点,那就是形象工程。但是因为那是上级要求,他考虑再三,这么表态说:任务我们坚决完成,但是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不得强迫农民退耕,第二个前提是不能由县政府出补贴。他这实际上就等于变相拒绝执行上级指令,他也做好了挨批挨整的思想准备。幸运的是,在各方努力下,最后上头拿出一部分资金,提高了农民补偿标准。任务算完成了,实际他就是有限度地抗上、有底线地妥协。这是一个事例。
还有一位县委书记给我讲了他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一些事。有一个小区,绝大多数住户都签订了拆迁补偿合同,但是有一个人手里拿着拖拉机修配厂的执照——他是小作坊主,说:我每年都有100多万的利润,你得按照这个给我补偿。县里几次提高补偿标准,进行反复协商,协商不下来。那边已经动迁的住户就在等着准备回迁,工程不动工也不好办。最后县委书记想个招,把税务部门找来,说:你们去查这个作坊三年来缴税情况,就按他那100万利润来算,他如果没缴那些税就是偷税漏税,按偷税漏税来依法制裁他。这个小作坊主一听,就软下来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我用这些事例来说一下县委书记“虚”和“实”两方面,我认为都相对突出。
应该看到,无论是“虚”还是“实”,都与县委书记们每个人的品行有关,但是主要还是由他们所处的位置和客观环境决定的。我们还是用实例来说话。
中部某省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故事说,有一年春夏之交,全省遇到了几十年没遇到过的春寒春涝,农时节气比历年推迟了半个月还多,方方面面很着急。因为这是一个农业大省,国家农业部部长就到这个省考察了。省里和市里就提出来一个口号,叫抗灾抢农时。光提口号不行,得落实,所以就成立了由纪检委牵头的、农口参加的督察组到下边去督察,要求地里必须看到干活的农民。农民说:地里还有水,我们下不去地,下去也干不了活,不行。上面来检查,怎么办呢?县乡干部包村,动员农民下地,农民不去的话,花钱,雇农民上地里站那儿,拿着工具,等检查过了之后再撤出。有一个县的县委书记听说省委书记要来视察,就到一个科技示范村,动员了一部分农民站在水田里插秧。省委书记一看很高兴,告诉随行的记者赶紧拍,回去播。等领导们一走,农民就散去了,因为那时候已经冻得瑟瑟发抖。另外,那种温度情况下,秧苗插到水田里它也不萌动啊。这是一个故事。这个事,你说县乡村的干部有没有能力抵制呢?
中部某省这位朋友又给我讲了第二个故事。一年秋天省电视台曝光,说有两个乡镇的乡镇领导夜间把一些农民的玉米秸给烧掉了,而农民要用玉米秸作饲料养牛,所以农民不满了,就找到电视台曝光了。电视台在曝光中说这个事的同时,也说到了找乡镇干部采访,这两个乡镇的乡镇长都跑了、都躲着,不接受采访。后来,这两个乡镇的上级县委书记和我这个朋友说了实情:乡镇长是不敢接受采访的,因为他们有苦难言。这几年省、市、县三级都在抓秋翻整地,并且层层督察,当时有一个口号叫作“地不翻脸翻,茬子不倒人倒”。“茬子”一般是指玉米根茬(可以读zha第四声)。从这个口号可以看出,推进力度是多么大。应该说,从农业技术的角度来说,秋翻秋整地对增产是有好处的,确实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但是农民是既算增产账又算效益和投入账;另外,时间上看,从秋翻到来年冬天,有一年半的时间,增产的这个粮食才能卖出去,而市场情况是不能清楚预知的,所以农民还要算资金占用账。因此,农民对秋翻整地就不太积极。另外,还有个情况:按照技术要求,深松整地,三年轮换一次是最经济、最科学的,但是由于上级推动这种秋翻整地,要从高速路两旁检查,因此各县乡公路两旁的地几乎年年去翻,偏远的地方几年多年不见拖拉机影子,所以农民当然就不干了——“我这翻着地,也没有什么效益”。最后怎么办呢?乡政府和村级组织拿钱,雇拖拉机给农民翻,这叫费力不讨好,花钱找挨骂。
这两个故事,不能说代表全部,但是也可以说,县级官员的虚浮方面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客观环境的因素,有时候是无奈之举、不得已而为之。
说县委书记“实”这方面,并不是说他们觉悟有多高。比如说白+黑、5+2,以及说他们善于攻坚克难,主要是因为他们承担着县域治理的无限责任,现在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和考核督察又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作为一个县级领导,即使你不求上进,不要什么先进的名次,你就是穷于应付,那么你也很难清闲。
当然,忙碌之中送往迎来也占很大比重。送往迎来,按照我们通常说的,就是虚浮工作作风呗,但是在基层有时候“虚”和“实”也不太好区分。因为有的项目就是在饭桌上谈成的,有的资金就是靠热情接待要来的。前些年人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故事,一杯酒十万元,或者一杯酒五十万元,这些年可能没有了,但在前些年肯定不是瞎编的。
我这人当了接近九年县委书记,不善于喝酒,也不善于交际,但是我不行县长得行,我的几位县长在这方面就给我补短板了。最明显的,有一次在省城里面,请非常重要部门的人吃饭,最后我们那个县长喝了烈性白酒一斤八两,酒席散后回到宾馆,我看他状态不太好,我不敢睡;在一个房间,一直到午夜后两点钟看他睡着了,我才放心地睡去。
还有一个故事,我觉得挺耐人寻味的。这个故事不是我亲身经历的。《半月谈》2005年第24期,以“小康县里三级书记的真假话”为题报道,说县委书记告诉记者,他给上级汇报时说招商引资总金额达到2亿多元,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而实际情况是全县很难招来客商,更难有大的项目建设,全县财政收入才5千多万元。看了这个报道,可以说这个县委书记真能吹牛说假话,但是是不是也可以说他敢于向官方媒体吐真情,这个勇气和胆略令人钦佩。比县委书记级别高的官员还真未必能像这个县委书记这样,向官方媒体吐真情,往往是“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这是第三个问题。
- 原标题:李克军:县委书记们的多重面相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姜丽明被开除党籍:“逃逸式辞职”和政商“旋转门”典型
2023-04-04 11:08 廉政风暴 -
重庆一小学生校外坠亡,当地教委通报
2023-04-04 09:41 -
地方一季度发债已超2万亿元,同比增长15.6%
2023-04-04 08:41 地方债 -
重庆市委书记会见马英九
2023-04-04 07:58 两岸关系 -
60岁男子在大唐不夜城猥亵他人,西安警方:拘留十五天
2023-04-04 07:10 -
海南舰已具备更精准两栖投送能力
2023-04-04 07:10 中国海军 -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一般到偏差
2023-04-04 06:48 -
陈吉宁今天会见国际航运公会主席伊曼纽尔·格里马尔迪
2023-04-03 21:27 上海观察 -
孙国友女儿回应相关争议:每年从矿场得到1000万不属实
2023-04-03 19:40 -
世界顶级公路自行车赛回归长三角,Ride Like A Pro览尽江南春色
2023-04-03 19:28 -
吉林省吉林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孙维国被"双开"
2023-04-03 18:44 廉政风暴 -
西藏米林、错那撤县设市
2023-04-03 18:33 -
外交部回应蔡英文窜访中美洲:希望有关国家认清大势
2023-04-03 16:22 台湾 -
海南莫斯科动力大学最新消息:锚定2025年9月开学招生
2023-04-03 15:23 中俄关系 -
“你骂我妈干嘛”!员工回怼客户被解雇,法院判了
2023-04-03 14:14 -
卫安娜: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我对中国的未来非常看好
2023-04-03 14:07 老外讲故事 -
上药康希诺新冠疫苗将停产?记者实地探访
2023-04-03 14:06 抗疫进行时 -
上海警方:一男子因家庭矛盾将妻子杀害,已被刑拘
2023-04-03 13:30 依法治国 -
公安部:2022年全国因公牺牲民警308名、辅警179名
2023-04-03 13:17 -
专家:今年考研报名人数474万,录取率不超两成
2023-04-03 10:33 最难就业季
相关推荐 -
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0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18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26“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72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