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竞恒:从表现平等到区别尊卑,跪拜礼的含义何以发生巨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竞恒】
春节拜年时,有些晚辈会对长辈行跪拜礼;除夕祭祖时,往往也会有跪拜的环节。但在现代社会,也有人争论跪拜礼的必要性。那么跪拜礼是怎么来的?其含义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东亚社会的跪拜礼最初是在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中出现的,朱熹曾谈到“古人坐於地,未必是盘足,必是跪。以其惯了,故脚不痛,所以拜时易也。古人之拜,正如今道士拜,二膝齐下”(《朱子语类》卷九十一),意思就是古人席地而坐,并不是像现在炕头上那样盘腿,而是跪坐。因为常年跪坐习惯了,所以脚不会痛,那么在跪坐时行拜礼,就是一种自然的姿态,可以两个膝盖同时跪下来坐,而宋代只有道士还保留着这个“绝活”。
朱熹的说法,其实能得到考古资料的印证,如殷墟花园庄54号墓的墓主,是一个商代贵族,他的脚掌骨前部有明显因长期跪姿形成的痕迹,俗称“跪踞面”,只有长期席地而跪坐的姿势,才会在脚掌骨上形成这种痕迹。《后汉书·向栩传》“向栩坐板,坐积久,板乃有膝踝足指之处”,跪坐久了在木地板上留下了膝盖和脚指的痕迹。《三国志·魏书·管宁传》记载他“常坐一木榻上,积五十年,未尝箕股,其榻上当膝皆穿”,膝盖跪坐得把老木榻都坐穿了。
河南密县打虎亭二号汉墓壁画中的宴饮场景(资料图)
当时的人们,日常确实习惯跪坐,跪在当时没有什么尊卑的含义,就是一种坐姿,跪拜的礼仪部分实际上就是拜,而不是跪。
朱熹指出“跪坐,故两手下为拜。‘拜’字从两手下。古者初冠,母子相拜;妇初见舅姑,舅姑答拜;不特君臣相答拜也”。就是说,跪坐着把两只手放下来到席子上,就是跪拜。跪拜礼的精神,首先是双方人格的对等和尊重。在先秦古礼中,年轻人行冠礼会和参与自己仪式的母亲互相跪拜,新媳妇会和自己的公婆互相跪拜,君臣之间也坐在席子上互相跪拜,这和很多人想象中的跪拜是“奴性”的表现,截然不同。
当然,对于君臣互相跪拜的情况,臣拜君容易理解,君就算礼貌性地答拜臣,是不是只是象征性地表示一下就行了,不必像臣跪拜君那么标准?对此,朱熹的学生安卿就有疑问:
“安卿问:古者天子拜其臣,想亦是席地而坐,只略为之俯首,便是拜否?曰:太甲‘拜手稽首',成王‘拜手稽首',疏言稽留之意,是首至地之久也,盖其尊师傅如此。后来晋元帝亦拜王导,至其家,亦拜其妻。”
对于安卿的疑问,朱熹根据《尚书》的记载回应,商王太甲拜大臣伊尹,周成王拜大臣周公,其跪拜姿势都是稽首,即脑袋都碰到地面了,这显然是很硬核的跪拜姿势。此外,朱熹还举了东晋元帝拜大臣王导的例子,晋元帝甚至还拜过王导的妻子。
朱熹对此的记忆发生了一点偏差,其实不是晋元帝拜王导,据《晋书·王导传》、《晋书·荀弈传》记载,是元帝的孙子晋成帝拜王导。不过晋元帝和王导之间的法帖,都用朋友平辈之间的“顿首”一词,也是互相跪拜的意思。
朱熹要表达的信息很清楚,古代君臣之间互相跪拜,并不是什么“奴性”的体现,恰恰相反,这体现了君臣之间人格的对等。
朱熹的学生林夔孙又疑惑,说“虞礼,子为尸,父拜之”,即祭祀时儿子扮演自己爷爷,担任爷爷的“尸”这个角色,他父亲却要拜儿子,这让人感到费解。朱熹回答说:
“古人大抵如此,如子冠,母先拜之,子却答拜,而今这处都行不得。看来古人上下之际虽是严,而情意甚相通,如‘禹拜昌言'、‘王拜手稽首'之类。到汉以来,皇帝见丞相,在坐为起,在舆为下。赞者曰:皇帝为丞相起!尚有这意思。”
朱熹认为,古代中国人的跪拜礼精神,最重要的便是“情意相通”,先秦古礼儿子的冠礼上母亲先跪拜儿子,这在他生活的宋朝都是不可思议的,但这种跪拜礼首先就是要安放亲密的情感,汉代皇帝见到丞相要起立致敬,也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再次证明,跪拜礼和“奴性”无关,它的落脚点是共同体内真实情感的安放。但跪拜礼在中国的含义有一个变化。当人们从席地而坐变成了垂足坐椅子后,“坐(也就是跪)”的含义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一个人坐在椅子上,而另一个人却跪在地面上向他拜时,跪拜就出现了扭曲的意义。
臣向坐在椅子上的君主跪拜,最早出现在金国,《金史·高汝砺传》记载“元光元年四月,汝砺跪奏事”,即跪在地上向坐在椅子上的君主汇报工作,这一鲜明对比,正好符合当时金元时期比较重视主奴关系的文化氛围。
明、清继承了这个趋势,发展到清朝甚至演化出对皇帝的“三跪九叩”,而自称“奴才”甚至成为一种特权,至此跪拜礼彻底和“奴性”联系在了一起。但需要正本清源的是,古礼中跪拜礼本身的精神,恰恰是追求的是人格对等,只是后来发生了扭曲。
清宫剧中常见的叩首场景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苏联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帅币”与张作霖:作为旅游资源的历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观网直播间:苏联为什么由盛转衰
2022-01-07 17:57 -
“连无助的老兵都要欺负!?”日本的历史虚无主义很“优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时间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发现!江西樟树国字山大墓或为越国王室贵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国为何总是走向统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谱?为何历史老师常常推荐?
2021-10-29 08:12 -
-
“美国应学学印度,因为印度支配了中国两千年”?!
2021-10-05 08:54 -
水墨动画《奇迹有密码》之“不平凡的扁担”
2021-09-28 16:31 -
做学问?抱大腿?胡适为何能成一代名流?
2021-09-13 07:38 -
胡适立场不正,但学问很大?
2021-09-08 07:40 -
俄解密档案:苏联要求引渡731部队负责人,美多次回避
2021-09-02 16:27 日本战犯笔供 -
河南发现世界最古老造币厂
2021-08-09 15:53 考古 -
1921-2021党史百问汇总
2021-07-06 10:25 建党百年 -
李光耀观中国:“中国有自己的方式”
2021-07-06 09: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没有列宁主义,五四运动的归宿就是街头政治
2021-07-03 08:41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朝鲜发掘9座高句丽古墓:有助于研究“千年强国”
2021-06-30 10:17 朝鲜现状 -
我在狱中读毛选 ————曼德拉与中国革命的不解之缘
2021-06-15 09:54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相关推荐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61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76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17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6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