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东海:蔡英文对青年吐苦水 忽悠,接着忽悠
关键字: 蔡英文台湾青年人两岸关系三新论述台湾经济蔡英文上台时说“改变年轻人的处境,就是改变台湾的处境。帮助年轻人突破困境,实现世代正义,把一个更好的台湾交到下一代手上,就是新政府重大的责任。”一副绝妙的图景有没有?年轻人抱持极高的期待等了一年,这一年除了“七天假日被砍”、旅游相关产业惨兮兮,如今更有食品安全和补习教育的争议,简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当国民党籍“立委”许毓仁在质询“行政院长”林全“两年内能否为青年加薪15%、20%”?财经专家林全表示三年内无法承诺解决低薪问题。林全上台一年,当然不能苛求他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但是林全没办法给出对策,总要担责任。民众选你来就是让你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不了,还要尸位素餐干什么?
当然,客观原因是蔡英文并没有人可以换,加上选前话讲太满,如今责任自担。林全虽然在可能的任期内没办法解决问题,但蔡英文身上的“文青精神”,却是真的学到了。林全直指,台湾低薪造成人才容易被挖角,但他又告诉年轻人,“留在台湾虽然薪水低一点,但我很有成就感”。
很明显,林全也无力解决台湾因薪资较低年轻人流失的问题,不过,他告诉民众什么样的人会被留下来,“很有前景,我可以创业,我可以实现我的理想,这种人就要把他留下来”。大概稍微想闯荡一番的年轻人,都会西进北向,那些满足于小确幸的青年,才可能被当局留在台湾“创业”、“实现理想”。
“被忽悠”的台湾青年
一项调查显示,薪资太低、工时太长、机会太少是年轻人最诟病的三大问题,其中薪资太低又以77%领先于后两者的33%、29%。有台湾劳工组织朋友告诉笔者,蔡英文力推的“一例一休”不仅无助于提高薪资,反而导致劳工原本拥有的“七天公休假日”被砍掉。
同时,蔡英文上台一年大搞针对泛蓝阵营的“转型正义”,只是做了分配问题的调整,而没有想到过如何开源、创造财富跟机会。转眼间任期快到一年,蔡英文“没有政绩”,仓促推出“8年8800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011亿)”的计划,对于青年议题却是乏善可陈。
有媒体人指出,薪资和购房是台湾青年最关心的两件事。2016年上半年,台湾经常性薪资平均为每月3.9万元新台币(约合8900元人民币),实际上已经跌回2000年陈水扁上台前的水平。另一份2016年台湾平均薪资调查中,新竹县市超越台北名列前二,薪资排名第一的新竹市,约合人民币1.2万元/每月,台北市则是人民币9769元/每月,全台湾平均薪人民币8399元/每月。
去年4月,台北市房价平均每平方米5.44万元人民币,新竹县市则是每平方米1.47万元人民币。更早前,台湾媒体做过“绝食购屋程度”调查,意指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买房。台北市、新北市是都需要“绝食”超过12年,新竹县市都是7-9年。
新竹县市的收入之所以能问鼎第一,有人认为是台湾最赚钱的企业台积电、联发科贡献的。按理说台积电为台湾股市、经济做出许多贡献,进一步投资应当颇受地方政府欢迎才是。台积电在几年前就想要扩大产能,然而卡在政府审批和环评动弹不得,更因台湾电力供应持续紧张而面临着可能被限电的危机。
台积电正因扩大产能发愁时,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了在商言商的规划。于是传出台积电拟赴美投资设厂,一直到这时候台湾当局才开始慌起来。“部会首长”级别官员不断出面安抚,但对于实质性的环评和政府审批、水电税费优惠等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这到底是做给民众看的,还是想帮台积电解决问题,就见仁见智了。
文创产业是台湾的骄傲,但能够容纳的就业人口实在有限
台湾青年工作难题的探讨
支撑台湾经济腾飞的是制造业,如今台湾陷入瓶颈相当大的原因也是由于制造业出走。台湾过度重视环评而轻视有可能带来污染的产业的发展,也促使看起来无污染且高逼格的文创、旅游、绿色能源产业不断发展。然而上述产业及服务业并不能容纳太多的就业人口,因而机会少,相对工资也会偏低。
一方面,台湾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熟练的产业工人。台湾高等教育不断扩张之际,理工科人数十年来跌了7%。学生不想念艰涩的物理化学,又认为理工科系未来工作太累,更愿意从事社科类的职业,台湾社会对于文法商科却没有那么大的需求度,反而造成青年人找不到工作。台湾的职业院校相当多升格为普通大学,开设科系也会选择容易毕业以及看起来光鲜的行业,那些辛苦的技术类专业大学阶段就开始减少设置。专业技术院校少,技术专业也少,技术工人怎么可能多呢?
最近被热炒2020年对决蔡英文的郭台铭,就被传出曾经抱怨,自己要去东南亚设厂,台湾却没有能说东南亚各国语言的人才,“只好转用大陆人才”。即使是在蔡英文上台后开展“新南向”,台湾外事部门竟然发现说印尼语、柬埔寨语的人才没几个,才开始举行专门考试遴选人才。教育布局与实际需求严重不符,这是台湾方面的教训。
一方面青年人的工资没办法解决,另一方面大撒钱搞“前瞻建设”。民进党自己的民调都显示,老百姓对于“图利绿营县市”的轨道建设最为不满。台湾选举中往往会承诺要有多少建设,而建设往往是根据民意来,缺乏专业性的评估,全台上下大投资、人流少的“蚊子馆”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如果产业振兴、提高工资只需要在兼顾地区平衡时搞一条轻轨就能做到,改善青年待遇似乎还真的变得简单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