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伯重:粪土何以比万户侯还重要?
关键字: 粪土万户侯中国经济史王朝兴衰粮食产量税负明清明清两代对粪肥制作技术的多样化探索
人粪收集起来后,还需要加工,否则会影响肥力,正如农史学家陈恒力所言:
“比如同是一堆猪粪,管理得法,其效力就大,不得法,其效力就小,甚至全无”。”(《补农书研究》)
不仅如此,人粪直接施用还会伤害庄稼。陈旉已指出这样会“瓮腐芽蘗”。元代王祯也说:
“若骤用生粪及布粪太多,粪力峻热,即杀伤物。”(王祯《农书》)
清代奚诚则说:
“人粪虽肥而性热,多用害稼,暴粪尤酷。”(《田井心农话》)
只有腐熟后施用,才能避免峻热伤苗之弊。
在宋代江南,人粪大多是直接施用。但是到了元代,农民已普遍使用腐熟的方法,“于田头置砖槛,窖熟而后用之”。但是这种自然腐熟法费时颇多,通常是“水粪〔即新粪〕积过半年以上”,方成可以使用的“熟粪”。
为了加快腐熟,而且避免暴露田间丧失养分,明代江南开始使用“蒸粪法”。此法据是在冬天地气回暖时挖深潭聚粪,封闭沤熟;或在空地建茅房,凡粪尿、灰土、垃圾、糠粃、藳秆、落叶皆可堆积其中,以土覆盖,关闭门户,使之在屋内发热腐熟。所得熟粪,又称“蒸粪”。
明末江南农民还通用一种人粪加工法,即“于白露前,日中锄连泥草根,晒干成堆,用穰草起火,将草根煨过。约用浓粪挠和,加河泥,复堆起,顶上作窝,如井口。秋冬间,将浓粪再灌三次”,所得的“粪灰泥”,用作油菜基肥。
到了清代中叶,苏州人潘曾沂和奚诚又分别创造出“煨粪法”和“窖粪法”,以加速人粪腐熟并增加养分。前者是“先用浓粪拌泥,筑一土堆,空了这当中,放柴草在内烬烧,烧得四周都有热气,便住”。经过这种“拌泥烧用,以解热毒”,即可施用。后者则是“于秋冬农隙时,深掘大坑,投入树叶、乱草、糠秕等物,用火煨过,乘热倒下粪秽、垃圾,以河泥封面,谓之窖粪。来春用此垫底下种,则(棉)花、(水)稻之精神,都在蕊穗之上”。奚诚还提出另一种方法,即“如窖粪不及备而用热粪者,其法将柴草、砻糠作堆,用火煨过半,以稠粪拌泥覆之,令其中外蒸透,以解郁毒而滋生发也”。
此外,据斯丹东目击:
在浙江舟山一带,“他们所施的肥料不是兽粪,而是一种更难闻的东西。英国田地里不大使用这种东西。这种肥料是用一个大缸埋在地下盛着的,里面还盛着性质相同的液体肥料。在播种之前先将这种肥料加在土地里,据说可以帮助生长,也可以防止虫害”。在浙江另外地方,农民购买了粪块之后,“不成块使用它。他们首先造一个大池子存放这种粪块以及其他各种粪便。他们还积存各种植物的残根、残梗和叶子,运河上的泥土,甚者理发匠修剪下来的须发等等废物,加上尿便或者清水使之冲淡,然后积存起来使它腐烂发酵。他们就用它作为肥料进行耕种”。前一种方法,就是传统的沤粪法,而后一种方法,则显然就是上面所说的“蒸粪法”。(《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不论如何加工,上述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缺点,即加工出来的粪肥未能克服体积大,份量重,单位肥料养分含量相对较低,使用、运输均不便等缺点。克服这些缺点,明清江南农学家们进行各种尝试,以图制出浓缩的高效肥料。首先有这种想法的人是袁黄,他设计了一种“煮粪法”,即把粪便放入大锅,加进人发或动物骨头,一起煮熟。然后取一些田土晒极干,加鹅黄草、黄蒿、苍耳子所烧成之灰,拌合煮熟之粪,晒极干,又洒熟粪水再晒干,即得高效肥料。袁氏自称“亲曾试验,凡依法布种,则一亩可收三十石;只用熟粪而不用草灰,可收二十余石;凡不煮粪、不用草灰,其收皆如常,不能加多”。
徐光启也说使用这种肥料“依法播种,则一亩可收三十石”,“树虽将枯,灌之立活”。这些说法当然不免夸大,但袁氏希图用加料煮熟的方法提取并补充养分的想法,却值得注意。
在此基础上,徐氏又提出了一种更富于想象力的设想,即用“烧酒法”(蒸馏法)来提取人粪中养分。运用这种方法所得的蒸馏物,肥力“百倍金汁”(“金汁”指蒸煮熟的粪)。
他还提出另一法,即“锅煮法”:用三四个缸砌成连灶,缸内放入“真粪”,盖好,烧数沸,并不时搅拌,所得物肥效也很高。徐氏另外还在前人“粪丹”法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高效混合肥料,即用人粪、畜粪、禽粪、麻渣、豆饼、黑豆、动物尸体及内脏、毛血等,再加入药物如黑石凡、砒信、硫磺等,一同混合,收入土坑或大缸里密封,腐熟后取出晾干、敲碎施用,“每一斗,可当大粪十石”。当然情况是否如此尚待研究,但这种“粪丹”内含多种成分,肯定会有显著肥效和杀虫作用。
这些构想虽未为生产实践所采纳,但作为当时人们努力探求肥料制作新技术的努力,是非常可贵的。
粪土、漕粮与历代王朝的兴衰存亡
正是江南农民在人粪和其他肥料的收集和加工、使用方面的努力,才使得江南成为富甲天下的锦绣河山,当然也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地。
嘉靖时,礼部尚书顾鼎臣说:
“苏、松、常、镇、嘉、湖、杭七府,财赋甲天下。”(《明世宗实录》)
康熙初年的江苏巡抚韩世琦则说:
“财赋之重,首称江南,而江南之中,惟苏、松为最。”(《请减浮粮疏》)
他们所言,绝非危言耸听,而是确凿不移的事实。通计有明一代,江南田地仅占全国6%强,而税粮却占全国1/5以上。其中江南的苏、松、常、嘉、湖五府特别要运送174000余石号称“天庭玉粒”的白粮。
还要指出的是,漕粮运到北京,耗米、过江费、承运费以及征收运输途中的抑勒等各种附加费,往往数倍于正粮,“有二三石纳一石者,有四五石纳一石者,有遇风波盗贼者”。苏州府额粮270万余石,“加征至八百万石”。江南其他地方情况也大体如是,故正德时松江人顾清感慨地说:
“是正税一石,而征八石有奇,从古及今,未闻有此制也。”(《与翁太守论加税书》)
马克思说:
“赋税是官僚、军队、教士和宫廷的生活源泉,一句话,它是行政权力整个机构的生活源泉。强有力的政府和繁重的赋税是同一个概念。”(《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早在唐代中后期,王朝存亡就已命系来自江南的税粮了。贞元二年(公元786年),禁军因缺粮,在大街上脱下头巾大呼:“拘吾于军而不给粮,吾罪人也!”德宗惶恐万状。在这危机时刻,丞相李泌上奏说,治理江南的浙西节度使韩滉运米三万斛到了离长安已不远的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德宗大喜,当即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命人于坊市取酒庆祝,并将此消息通知禁军各部,士兵都欢呼万岁。自此以后,巨额的江南税粮成为了历代王朝赖以生存的基础。
税粮漕运关乎王朝生存基础
在江南,稻米是用人粪滋育出来的。而正是这些人粪滋育出来的粮食,养活了端居禁中的至尊天子和住在京城的天潢贵胄、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养活了拱卫京师和捍卫边疆的百万貔貅之士。
而正是这些依靠江南粮食活命的人中,有少数雄心与才具兼具者,扮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动人心弦的历史剧,而其中一些人更风云际会,“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实现了“万里觅封侯”的追求。
如果没有江南的粪土,就没有源源不断运到北京和各地的漕粮;而没有漕粮,也就没有这些威武雄壮的历史剧,当然也不会有由这些历史剧而涌现出的万户侯了。从此意义上而言,粪土确实重于万户侯。至于那些仅只依靠祖宗荫庇或者行贿跑官而得到的万户侯,本来就一钱不值。
从在历史上的所起的作用和所具有的地位而言,这些酒囊饭袋、行尸走肉的万户侯,与构成支撑帝国大厦的基础的粪土相比,更是天差地别。在此意义上而言,将他们等同于粪土,还是大大抬举了他们。
(本文原载“文化纵横”微信公众号,观察者网获授权转载)
- 原标题:李伯重:粪土何以比万户侯还重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33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686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5“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61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1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
“中国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终结”
-
“接到指示,美情报机构加强搜集力度”
-
“双方出动125架战机,交火距离一度超过160公里”
-
门票价格从10元上涨到85元?西安碑林博物馆回应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