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杨锐不高兴
关键字: 央视三非杨锐清理洋垃圾薄瓜瓜金融时报纽约时报老外在中国为心直口快的人说几句。
杨锐主持CCTV9对话节目,风格有点冲,但火候掌握得还算不错,所以业内也都杨老师相称。可杨老师写起微博来,吓人一跳。上周他借着北京清理“三非”外国人之举,微博发飙,“公安局要清扫洋垃圾,斩首洋蛇头,识别洋间谍,赶走洋泼妇,让妖魔化中国的闭嘴滚蛋”
杨老师指谁在妖魔化中国?当然是一干西方媒体,所以引来《华尔街日报》等对号入座,它们很生气,要求央视开除杨锐。
涉外无小事,何况这些西媒“老字号”刚在京干成了一票,送墨镜陈赴美鞍前马后功不可没,心气正旺。
压力不小!其实杨锐是有不少西方媒体界朋友的,他要某些人闭嘴滚蛋当然是有所指,都是圈子里的人。
接触过西媒人士便知道,他们身上有不少优点,比如不轻易拿人“红包”,工作专注、不辞辛苦,职业技能也过关,比国内大多数媒体人素质高不少。但你真的知道他们中的一些人勤勤恳恳埋头苦干都做了些什么吗?
2005年,笔者随一国内新闻代表团访加拿大,在欢迎会上,一加拿大地方媒体同行举着酒杯说他向中国同行表示敬意,“因为你们在中国随时都可能被扔进监狱,太不容易了。”听者愕然。上月,《中国震撼》的作者张维为教授在伦敦拜见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著有《极端年代》等,有中译),95岁的老人非常关注中国国内发生的事,寒暄没几句便说:…开过红色法拉利就不愿开其它车了。。。。。。张教授说啥也没用,谣言深入人心,这全拜一茬接一茬驻华记者“辛苦工作”所赐。
不过,顶着一个驻京记者的名头,不远万里而来,看似风光,其实是个苦力活,常常被在纽约、华盛顿、伦敦、巴黎高级写字楼里的编辑老爷们不顾时差,差遣得团团转。编辑老爷们要红的黄的黑的中国,他们就会掘地三尺找到合适的着了色“事实”。编辑老爷们的情感立场和新闻逻辑决定了驻华记者的职业准则。
一个生活在国内的中国人,如果长年阅读西方媒体,你会发现,它们版面上涉及中国的新闻太容易失实了,容易得不正常。也基本不会更正。他们标榜的同一个新闻要三个消息源交叉证实才能报道,进行所谓“Double check”、甚至“Triple check”,一遇到中国新闻就“故意”不起作用了。
近几个月,中国上演了一个敏感政治季,西方一些在国内享有“严肃”声誉的百年大报开足马力,大肆刊出真真假假、耸人耳目的“中国故事”。比如这个月,英国的《金融时报》(FT)大篇幅报道中国某大领导辞职的消息,国内“翻墙者”如获至宝。个把月过去,什么也没发生,十足的假新闻。官、民都没有人去与《金融时报》理论,甚至连一点责怪的声音也听不到。好象错不在《金融时报》,错在这事人家都报道了怎么可以还不发生?!荒谬在我们面前滋长,不知不觉,快赶上200年前乾隆对待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的“老荒谬”,只是在另一极端。一呼吸到中国空气,驻华记者们就会编造、撒谎,就出“谣诼”,我们习惯至无语,偶尔出一句真话就象是得了“恩典”,并必须拿来《参考》一下。
为做节目,天天读西媒的杨锐当然没好气了。有人替西媒辩护说:它们的国内报道也是以负面新闻为主,批判是媒体天职嘛。不错,它们的国内新闻也充斥前大量争议、负面的新闻,但新闻从业者基本处在“对与错”的世界里各自站队立论,左右辩驳,比如美国支持民主党奥巴马的媒体在激烈反对共和党时,它有一个不言明的底线,那就是承认共和党的主张的出发点也是为了美国利益,只是认为共和党政策错了。对面的媒体也是如此,不会轻易“上纲上线”,否则大家都过不下去了。但当他们在处理有关中国的新闻时,这些编辑老爷会突然将自已上升到“善与恶”的世界里,中国当然是他们“需要”的黑暗势力,就象老套的好来坞故事必备品。否则他们的正义使命就不成立了。
编辑老爷的情感立场便是这样的:你是坏人,把你说得更坏一点有什么不妥吗!夸大?有错吗?坏人不应该被抹得更黑一点吗!
于是编辑老爷们的逻辑是这样:中国非常遥远,本国的读者不可能核实中国新闻的事实,中国媒体不仅声音很弱,而且早就被宣布为不可信。所以关于中国的故事,怎么好听怎么编,怎么负面怎么写,反正读者总是喜欢看耸人的、负面新闻。而绝大多数的中国新闻的当事人(他们采访过的)是不会看到他们写的新闻,万一发现他们失实胡编也没地方“上访”说理去。更不可能打官司。
于是小心谨慎与严肃客观都是自缚手脚,移花接木、因果联想算是克制的,结果中国新闻总是真假莫辩却“精彩纷呈”。新闻失实是新闻业大忌,但是因涉及中国新闻,这些“使命感”十足的编辑老爷和驻华记者,其内心道义负疚感几乎为零,职业操守缺失负疚感为零,也不会有任何司法风险(在其国内经常发生),更不会不好意思,做久了皮厚。
当然不是全部,杨锐也没这么说。比如娶了中国姑娘为妻的《纽约时报》驻沪首席记者Dvid Barboza 比较实事求是,当《华尔街日报》上薄瓜瓜“红色法拉利”的故事传遍全世界时,他经一番调查采访,揭穿了这个乎乎烫的“红色谎言”,其敬业精神不减当年,上世纪末他是美国新闻界扳倒巨无霸“安然”公司的主力记者。Barboza是有行业地位的,在编辑老爷面前有话语份量,尚能坚持基本事实。还是上个月,美国电视新闻界纠结于一美国人制造的中国“富士康”吓人的假新闻。但几乎同时Barboza关于四川富士康的长篇报道,刊于《纽约时报》头版,基本尊重了事实,引起轰动,效果也并非是负面。但这样的人在驻华记者中太少了。
有比较好的,就有特别坏的。杨锐所指是后者。微博上说话直一点,本可以理解,但杨锐的话刺痛了在华话语权一天天膨胀的同行洋“大佬”,属“政治不正确”。小辫子在手,大佬便“理直气壮”,要央视敲了杨锐的饭碗。
晚清至民国一直存在一个循环怪圈:洋人怕民,民怕官,官怕洋人,洋人生气小民必被官修理。1949年,这个循环怪圈给打破了。如今面对“特洛伊木马”里跳出来的神通广大的洋媒,人们似又有点担心这个“圈”要转起来。当然央视轻易也不敢服这个软。
杨锐仍在主持节目,他低沉、流利的Chinglish叫人听了舒服(他经常自嘲英语发音不标准),他的微博被删了不少,貌似余火未消。不过杨老师的微博也该讲点“微政治”嘛。
标签 旧文资料-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唐绪回
-
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评论 72“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评论 227已致144死732伤,缅甸:请求国际支援 评论 97“7年造不了一艘船!美国对华下毒,只会毒死我们” 评论 123最新闻 Hot
-
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
美军飞行员怒了:这是要害死我们!
-
新协议更狠!“乌克兰将变成美国的殖民地…”
-
哥大临时校长将辞职
-
“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
回流美国?美车企集体沉默“装死”: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
普京强硬表态,点了英国
-
已致144死732伤,缅甸:请求国际支援
-
“曾被马斯克嘲笑的中企,现在让美国人高攀不起”
-
“李嘉诚卖港口交易,暂缓?”
-
“菜鸟防长”访菲,大谈威慑中国…
-
“7年造不了一艘船!美国对华下毒,只会毒死我们”
-
他放弃日本2.2亿元项目回国:目标是增强中国技术优势
-
“美国这个想法乍一听很离谱,但我得提醒一下,他们是认真的”
-
印度外长谈中印冲突
-
普京提议:让联合国来管乌克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