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大院:不开玩笑,你的牙齿可能是鱼鳞变来的.....
【文/科学大院】
牙齿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伟大的进步之一。
从史前海洋里以鲸为食的巨齿鲨,到你家沙发上疯狂拆家的狗子,从林海雪原中嘶吼咆哮的东北虎,到小区路边冲你咧嘴大笑的孩童......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牙齿,生命将会变得多么羸弱且无趣。
作为有颌脊椎动物体内最坚硬的器官,牙齿化石可以经受住千万年的岁月洗礼依旧保存完好,这件神器帮助它们在优胜劣汰中占据了先机。那么,牙齿是从何处而来的呢?
在西班牙一处洞穴中发现的尼安德特人牙齿化石(来源:MNCN-CSIC)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咱们重新认识一下牙齿。
都叫牙,但此牙非彼牙
咱们常说的牙齿,是长在人和动物颌骨上(或嘴巴中)的一种坚硬的钙化组织,包含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等。
人类的牙齿结构图,其中牙骨质外还有由纤维组成的牙周膜(来源:wikipedia)
按照这样的定义,则牙齿是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动物等)所独有的器官。尽管许多无脊椎动物也有类似的咀嚼器官,通常也被称为“牙齿”,但这些“牙齿”往往不是骨质,也不长在颌骨上,此牙非彼牙。
例如在中世纪被用于清除病人体内多余血液的欧洲药用水蛭(Hirudo medicinalis),它们身体前端的吸盘上长有3个类似锯子的颚,每个颚上都有着大约100颗锋利的“牙齿”,这些“牙齿”其实是由几丁质构成的。当水蛭需要吸血时,会用几丁质“牙齿”割开寄主的皮肤,在上面留下一个倒Y型的咬痕。
右图即为高倍显微镜下水蛭的“牙齿”(来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号称“牙齿最多的生物”的非洲大蜗牛(学名褐云玛瑙螺,Lissachatina fulica),拥有多达2.5万颗牙。蜗牛用来磨碎食物的“牙齿”,其实是一种叫做“齿舌”的特殊构造,也是由几丁质构成的。蜗牛觅食时,会用这条长满密密麻麻细齿的舌头刮取食物表面。
蜗牛齿舌的显微摄影照片(来源:nikonsmallworld.com)
此外,一些较为原始的无颌类脊椎动物同样没有真正的牙齿。比如长相令人极度生理不适的七鳃鳗(lamprey),属于脊索动物门无颌总纲(Agnatha)的鱼形生物,没有可咬合的双颚,只有简单的吸盘状口部,里面长着一圈又一圈的黄色角质齿,看起来非常恶心......
牙齿,4.39亿年前就出现
最初的脊椎动物并没有上下颌,更没有牙齿,直到脊椎动物有颌鱼类的诞生,真正意义上的牙齿才出现,随后演化出的两栖类、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类动物都继承了这一器官。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在贵州石阡发现,可以追溯到4.39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
2019年,经过十余年不懈的野外工作,朱敏院士团队从近4吨岩石样品中筛选出23枚有颌类牙齿标本,这些牙齿的主人是生活在约4.39亿年前的双列黔齿鱼(Qianodus duplicis),它们的齿旋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有颌类牙齿。这一发现将牙齿的最早化石记录足足前推了1400万年,并间接支持了在奥陶纪生物大幅射时期(约4.85至4.5亿年前)就出现有颌脊椎动物的观点。2022年9月29日,这一重大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了Nature杂志上。
双列黔齿鱼复原图及牙齿特写(来源:拟石科技制作)
既然搞清楚了牙齿出现的大概时间,那牙齿又是如何经历了数亿年的演化,变成现在的样子呢?目前,学术界对于牙齿的起源已经有了初步的共识,这又被称为“由外而内”理论——人类及其他高等脊椎动物的牙齿是由远古鱼类的鳞片进化而来的。
这一理论主要受到鲨鱼的启发,因为鲨鱼的牙齿和鳞片长得实在太像了!咱们先来看一下鲨鱼的牙齿,鲨鱼牙齿包含3个基本结构:表面覆盖着一层似釉质,中间由牙本质、齿质和骨齿质组成,最里面则是包含神经和血管的牙髓。
鲨鱼牙齿结构,黑色部分为似釉质,与人类的牙釉质并不同源(来源:参考文献4)
再来看看鲨鱼的鳞片(盾鳞),只包含一个齿单位(odontode)。这些鳞片坚硬锋利,像铠甲一样规整地叠盖在鲨鱼皮上,它们同样也有3个基本结构:表面是一层釉质,中间是和牙本质成分相同的棘,基板埋在真皮内,里面是髓腔,有神经和血管通入腔内。
盾鳞结构示意图,图E展示了盾鳞和牙齿近乎相同的组织结构(来源:Notes on Zoology)
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器官,却有着几乎一模一样的组织结构,这种高度的相似性,无疑在暗示我们,最早出现的牙齿和鳞片很可能是以相同的方式分化产生的。发育生物学家已经证实,鲨鱼的鳞片和牙齿是胚胎组织以同种方式发育而来的。最近的分子生物学证据也表明,鳞片和牙齿的发育受同一组基因调控。
据此,科学家们猜测,原始鱼类颌部周围的一部分鳞片可能有助于它们捕食,在进化中逐渐转移到嘴中,最终演变为所有脊椎动物的牙齿。
- 原标题:不开玩笑,你的牙齿可能是鱼鳞变来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海口通报“导游因游客未购物态度恶劣”:已立案调查
2023-03-18 09:00 -
首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港工作站揭牌
2023-03-18 07:30 香港 -
中疾控周报:我国首次发现奥密克戎BA.5.2.48和BF.7.14亚型共同感染病
2023-03-17 23:03 抗疫进行时 -
石桥道幸:我来上海4年,很自豪能为碳中和贡献力量
2023-03-17 21:07 老外讲故事 -
《爱上海的理由》第40集 | 宁修:元宇宙世界,小小宇航员
2023-03-17 21:00 上海观察 -
河南突降大雪与人工增雨有关
2023-03-17 20:44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
2023-03-17 20:17 -
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十三号02星!
2023-03-17 17:26 航空航天 -
-
污蔑西藏“强制同化100万儿童”,这一抹黑运动荒诞而无耻
2023-03-17 15:52 -
湖北首部相控阵天气雷达完成吊装
2023-03-17 15:36 科技前沿 -
香港特区政府成立特首顾问团,委任34名成员
2023-03-17 14:44 -
绍兴警方:一61岁男子对发放工资不满故意纵火被刑拘
2023-03-17 14:37 -
暗访“租女友”行业:高峰期2500元/天,根本忙不过来
2023-03-17 14:35 -
女子穿仿制日本军服夜市嬉闹,警方通报
2023-03-17 13:10 依法治国 -
多地鼓励医务人员兼职获取报酬,医生:上班做一天手术,哪有精力
2023-03-17 11:58 -
李家超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心情格外振奋”
2023-03-17 11:29 香港 -
庄荣文人民日报撰文:奋力开创新时代网络法治工作新局面
2023-03-17 11:01 -
-
女子地铁上殴打小伙并叫嚣男人必须站着,警方通报
2023-03-17 09:15 中国雷人秀
相关推荐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04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评论 97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评论 343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评论 242最新闻 Hot
-
“不能太依赖美国,欧洲得买点俄气”
-
“仅靠美国?休想”
-
“抛售美债是对美国经济政策丧失信心”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
“哈马斯愿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但有个前提”
-
“印度这行业要玩完了”
-
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
“豁免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不豁免更是机会”
-
“离了中国货,清凉一夏都难…”
-
“还跟我提投资?等美国稳定了再说吧”
-
俄副外长: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供应多少
-
英国反华议员赴香港探亲被拒入境
-
石破茂对美发出“迄今最强烈警告”
-
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
关税成本暴涨40多倍,美企CEO叫苦:这是末日
-
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