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君达:枪击案之后,特朗普忙着煽风,希拉里忙着灭火
关键字: 美国枪击案美国佛罗里达枪击案特朗普希拉里6月11日发生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枪击事件,可谓是美国史上最恶劣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毫无疑问会对当下的美国选情造成影响。美国两党政治人物纷纷表态哀悼慰问的同时,也没有放过推销自己政治主张的机会。尤其是有“大嘴巴”之称的特朗普,更是直言“奥巴马应该辞职!希拉里应该退选!”
据当地司法部门公开的案情,凶手曾声称向“伊斯兰国”(ISIS)效忠,这不仅使得美国民众将该袭击与不久前发生在欧洲的一系列恐怖袭击相联系,而且让人更外关注枪手的宗教背景。对于一贯主张对穆斯林群体强硬的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特朗普而言,这很可能是个利好消息,他在推特和脸谱网上也收获了大批“祝贺”。原本选情占优的民主党竞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则不得不处理这个意外情况。希拉里作为身经百战的政客,想必对特朗普的抨击有所准备;然而这次民主党的其他政客、特别是奥巴马总统很可能拖了希拉里的后腿。
在枪击事件后,民主党的宣传机器另有一套说辞,奥巴马也没有放过借题发挥、抨击共和党的机会。但这次枪击事件无疑给民主党方面出了一道难题:当他们的两大票仓发生震惊全国的暴力冲突,民主党的政客应该怎样表态?总体而言,是以照本宣科的“官样文章”为主,强调个人因素,避免提及宗教,同时不忘提倡禁枪。然而这次事件距离美国普通选民太近,人们总能发现奥巴马等人反复回避的一些事实,部分人以此为契机反思奥巴马执政时期的政策。到了这一步,辩论双方的焦点已经不以希拉里的意志为转移,她因此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
很显然奥兰多枪击事件包含两个要素,暴力恐怖袭击和文化冲突。前者想必美国群众并不陌生,数日前歌手圭密就在同一座城市遭到枪杀。后者则是这次夜店袭击的特有现象,无论凶手的动机如何,他都挑战了美国社会的“政治正确”:公开反对LGBT团体。美国左派拒绝将此次暴力事件视作族群冲突,因为反对歧视穆斯林也是他们的文化多元论调和“政治正确”的一部分:奥巴马总统和大多数民主党人甚至不使用“极端穆斯林”这样的说法,在奥巴马的回应中也没有提及凶手提到的“伊斯兰国”。
虽然特朗普在族群言论上屡次使用“极端穆斯林”来指出他只针对该宗教中的一小撮人,美国自由派仍然视其为煽动族群仇恨的代表人物。在这些评论家看来,凶手之父声称儿子行凶与宗教无关、只是“看见同性恋接吻很沮丧”而开枪的说法是完全站得住脚的,有人甚至大胆猜测凶手是同性恋,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事件解读为凶手拒绝承认自己性取向的心理挣扎。倘若某位暴恐分子在中国或者伊朗、俄罗斯犯下同等罪行,很难想象这些媒体会用同样的逻辑揣测凶手的犯罪动机。在世界各地都面对类似族群问题的今天,这种欲盖弥彰的辩解无异于火上浇油。
除了媒体提及的凶手父亲与塔利班的关联以外,其他一些近期事件也引人关注。数周前,一位英国籍穆斯林学者Farrokh Sekaleshfar在枪击案发生的奥兰多演讲时声称,同性恋应该被“毫不留情地消灭”(exterminated without compassion)。虽然联邦调查局否认凶手与“伊斯兰国”的关系,这次袭击不但符合该组织先前宣称的“斋月期间将发动更多袭击”的威胁,而且发生在奥兰多城的“我是同性恋我骄傲周末”(Gay Proud weekend),在LGBT人群的聚会上造成大量伤亡。当然,最直接的事件莫过于凶手行凶前拨打的911电话,他明确提到自己“效忠”“伊斯兰国”。
即使凶手只是如自由派声称的是单纯的恐同症,他的表达方式也与其宗教背景紧密相关:2011年,他在脸谱网上发送的第一条消息就是极端分子Moner Abu-Salha发布的、有关一名伊玛目以死亡威胁谴责同性恋的视频(这位Abu-Salha在2015年成为叙利亚战场上首名美国籍的人弹)。倘若此人反复从某种文化中引证自己对同性恋人群的仇恨,那么有意回避文化冲突而讨论个人动机的“政治正确”就显得有悖常理。而且此人显然受惠于他的宗教信仰,凶手先前的一名同事声称他公然讨论杀人,雇主害怕被控宗教歧视而不敢采取措施。此外,为极端穆斯林发言的美国社会团体“美国与伊斯兰关系协会”(CAIR)在事件发生后公然驱逐提及枪击案的记者,这种反应显然不利于淡化文化冲突。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特朗普想挽救美国圣诞节,但问题还在后面” 评论 17“特斯拉中国员工4年反馈3次,美国总部都没听” 评论 159被盟友插刀:日本“遗憾”,韩国“认栽” 评论 134卢拉反驳特朗普:世界不需要皇帝 评论 71最新闻 Hot
-
有人用AI冒充鲁比奥联系美国高官,美国务院:彻查
-
“中国不吃这套,特朗普只能试图从他们那里找面子”
-
“特朗普想挽救美国圣诞节,但问题还在后面”
-
“欧洲最大港口正在对俄备战”
-
纽约明年或将执行ICC逮捕令?特朗普:我会救他出来
-
“强烈愤慨!美方此举极其无礼”
-
克宫:令人震惊,第一时间已报告普京
-
“特斯拉中国员工4年反馈3次,美国总部都没听”
-
“对华出口复苏,形势相当乐观”
-
澳总理:周六出发,期待中国行
-
不到一周,美国又变了...
-
内塔尼亚胡当面“献媚”:提名您角逐诺贝尔奖
-
爱泼斯坦案烂尾?“客户名单”“监控一分钟”双双消失
-
“以中国现在的实力,就算美国报复,英国也不能断联呀”
-
“加沙清空计划”,以色列人都怒了:种族清洗
-
被盟友插刀:日本“遗憾”,韩国“认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