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克实:安倍的“先次大战”之语包括抗日战争?
关键字: 抗战抗战胜利70周年安倍谈话安倍讲话先次大战先次战争918事变大东亚战争“先次大战”与“日中战争”
通过以上的历史因缘可以得知,在时间概念上讲,“今次大战”实际上只是“大东亚战争”的同位词,太平洋战争的代用语。一般指的是1941年12月8日,日美开战以后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这段时间。
从词语起源的1941年12月《有关今次战争的称呼与平时、战时界限》的文件来看,“支那事变”似乎也被列为“大东亚战争”的一部分,但这里“包括”的“支那事变”,指的是1937年7月以后的“事变期间”,还是指在1941年12月以后的大陆方面的战事?界限、定义点并不明确。若从此文件“未来时态”的性质――决定今后的称呼――看,不会包括日美开战前的时间段。且参考该文件第二段内容――“平时与战时的分界线定为1941年12月8日”――也可知道,日本政府不仅把“日中战争”(抗日战争)称为“支那事变”,而且寓意这“事变”不是战争,代表着一种“平常”事态。文件欲表现的是,由于日本在1941年12月8日进入了战时状态,所以1937年7月7日开始的“支那事变”,今后也可被看作是“大东亚战争”的组成部分。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今次战争”和“先次大战”的用语中隐藏着一个日本政府的水面下的立场,即“战争”一词仅限于“奇袭珍珠港”后发生的对英美的战事(包括在大陆方面的作战),而1931年9月(“满洲事变”)至1941年12月间的对中国侵略,只不过是一个“平常”事态下的“事变”。这才是“今次战争”“先次大战”这一政治用语的寓意和要害所在。
为何把战争故作为“事变”?可以说,“满洲事变”“支那事变”称呼的政治寓意,都在于蒙混、欺骗国际舆论,逃脱侵略战争的责任。对军国日本其益处有三:
一、可以不接受日内瓦公约的束缚,逃脱杀害、虐待俘虏与伤兵的责任[5]。
二、可以用“事变”为借口,为实际的“战争”购买武器、资源,或筹集军事贷款。
三、具有一种隐蔽战争规模的修辞上的含义和对中国的轻视。
今天,“支那事变”的称呼,除了少数民间右翼使用(靖国神社用语、右派用语)外已成为死语,但其寓意和精神,却被“先次大战”的政府用语继承下来。
日本政府声称“支那事变”不是战争,所以不受红十字条约(日内瓦公约)约束(JACAR:Ref.C01005048800 №454.)
“先次大战”的新含义
在战后的今天,“先次大战”又增加了一层新的含义,即借此向世界申述自己国家在“战争”中的受害性质,变为了导引出310万日本战殁者的对象用语。
复习一下安倍谈话的有关部分:
“由于那场战争(先次大战)失去了三百多万同胞的生命。……广岛和长崎遭受的原子弹轰炸、东京以及各城市遭受的轰炸、冲绳发生的地面战斗等等,这些导致了许许多多的老百姓悲惨遇难。”
日本在上次大战中,共死亡了约310万人,其中军人、军属的总数为212万,绝大多数死于太平洋战争期间。这也就是日本政府仅对“先次大战”进行反省的理由。目的是强调自己国家是战争的“受害方”。细心的人也许还会注意到,在“先次大战”的用语频繁出现的每年8月15日前后,国家电台NHK的各种特辑节目中,出现的总是“太平洋战争”的主题,宣传的也是自己国家、国民被害的记录。如冲绳战、广岛和长崎的原爆、东京的地毯轰炸,或塞班、硫磺岛的玉碎及西伯利亚战俘收容所的惨状等等。几乎不触及1941年12月以前的记录,也鲜有关于中国战场的描写。“支那事变”,对日本政府来说,并不是一个宣传“悲惨”的题材。实际上,日军在大陆各战场的战役、战斗中,都没有出现过类似于太平洋战场上的那种惨败,而根据日方数字,8年间日军在整个大陆地区的死亡者总数,也不超过一次仅为期数月的菲律宾战[6]。
图片来自藤原彰《餓死した英霊たち》,2001年。数据为1963年厚生省统计
“我们只不过是败给了美国人的物质、数量。在中国大陆,我们不是打得很不错吗?”这是在战后许多旧军人、政治家不断重复的一句老话。从很多战后编辑的联队史和其他战史记录看,日军在中国留下的多为对胜利的“自豪”和对战争记忆的缅怀,并不是在记录战争的悲惨。
“今次大战”,寓意的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对美国的屈服,是在申述本国国民的战争受害。主观上,并不一定包含对日中战争(抗日战争)的反省。对此寓意,误用“先次大战”的中国官方人士可曾晓得?只关注“谢罪”用语表现的部分官方人士和媒体可曾有过警觉?满足于“9·18”的修辞而一直沿用“事变”用语至今的国内学界,可曾有过注意与反省?
注释:
1. 参照「大東亜戦争の定義に関する質問主意書」に対する答弁書(第165臨時国会答弁第197号、2006年12月8日)。对衆議院議員鈴木宗男君提出的“大東亜戦争包不包括日中战争”的提问,政府的回答是「太平洋戦争」という用語は…「定義を定める法令はなく、これに日中間の戦争状態が含まれるか否かは法令上定められていない」。
2. 原文如下,「今次ノ對米英戰爭及今後情勢ノ推移ニ伴ヒ生起スルコトアルヘキ戰爭ハ支那事變ヲモ含メ大東亞戰爭ト呼稱ス」「平時、戰時ノ分界時期ハ昭和十六年十二月八日午前一時三十分トス」。
3. 1945年12月,GHQ(連合国軍総司令部)民間情報教育局(CIE)向各媒体提供内部证言資料,在各大报刊連載「太平洋戦争史――事実なき軍国日本の崩壊」,揭露了战争的内幕和日军犯罪事实,给予国民全体巨大冲击。此后作为『太平洋戦争史』刊行、读者层一直普及到中学生。
4.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A04017809500、御署名原本・昭和二十一年・勅令第一四二号(国立公文書館)
5. 日本政府在一九三五年三月七日批准了日内瓦条约(红十字条约)中的「戦地軍隊ニ於ケル傷者及病者ノ状態改善ニ関スル条約」,但1937开战后,在对各部队的通知中称,“此次支那事变由于不是战争,所以当然不受本条约的约束”。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01005048800 №454.
6. 据厚生省援护局在1964年3月1日作出的「大東亜戦争における地域別兵員及び死没者概数」统计,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4日期间,日本军人、军属在中国大陆的死亡数为404,600人,而在菲律宾的死亡数达486,600人。后者几乎都集中在1944年10月至翌年二月的菲律宾战中。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220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68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22“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7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