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克里克:前往人工智能的未来,要先回到中国的历史
关键字: 人工智能八卦中国人工智能中国AIAI强人工智能阴阳易经太极人工智能带给我们开展思想实验的宝贵机会。有专家预测,人工智能最终可能取代人类,甚至主宰人类命运。如果让人工智能发展出独立的思想,它将有怎样的欲望和野心?它存在的意义又会是什么呢?后人类时代的人工智能还会不会继续进行科研,探索宇宙奥秘呢?它会像我们一样欣赏艺术吗?它的文化维度又会是怎样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化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的科技,那么中国的人工智能和美国的人工智能有区别吗?如果有,区别在哪里呢?
要回答这些艰深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中国的自然哲学和世界观出发。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二元逻辑,而中国对此早已十分熟悉。不仅如此,中国哲学家还令人信服地提出,人类所能知晓的事物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计算概率而已。
中国世界观的起源
中国11世纪自然哲学家周敦颐通过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概括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他在《太极图说》中将宇宙描述为二元力量的相互作用,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概括了地球乃至整个宇宙。
周敦颐《太极图》
和中国其他自然哲学家一样,周敦颐没有尝试用数学框架来解释自己的模型,因为中国人对西方的科学证明法完全陌生。中国人把不确定性视为给定条件,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宇宙的结构——中国人坚信自然的根本在于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阴阳两仪。乾坤、正负、男女、盛衰、昼夜、动静,甚至时间与空间,阴阳无处不在。
中国人认为自然的本质在于两极交互,这种概念使中国人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得以脱离泛灵论。在中国人的创世理论中,阴阳从混沌中分离,天地定位,山泽通气,形成了世间万物。这只推动宇宙演化的“看不见的手”,被中国人称为“道”。
中国古人认为,既然自然的根本在于阴阳的对立互补,那么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人生。人要顺应阴阳才能与二元的宇宙融为一体。这种辩证思想构成了《易经》的基础,而这本经典著作则是中国古人理解宇宙的“说明书”。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杨晗轶
-
印巴停火,下周一继续谈 评论 165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46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378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260“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85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