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玄洪: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中东也不会大乱
关键字: 特朗普耶路撒冷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首都耶路撒冷三千年中东局势【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华玄洪】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国际政要纷纷批驳特朗普的决策,国际舆论场上也有大量评论者“忧心忡忡”,而中国媒体也不例外,担心特朗普“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声称巴勒斯坦人有可能爆发“第三次大起义”,甚至会“恶化整个中东地区局势”。
哈马斯领导人也确实公开宣布,将号召发起新一轮大起义。
当地时间2017年12月7日,巴勒斯坦抗议者与以色列士兵在约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带的数个地区爆发激烈冲突,双方在冲突中投掷石块、催泪瓦斯及“震撼弹”,冲突造成50人受伤。图/东方IC
中东局势真的会恶化吗?
然而,地区局势还是要落脚于客观的分析,而不是一窝蜂的咋咋呼呼。中东每次有风吹草动,都有人跟上两句“点火”“恶化”,这几乎是最便宜的事了。
比如2004年以色列炸死了哈马斯的精神领袖亚辛。许多专家在事前就说,这样做会招致哈马斯的“疯狂报复”,与穆斯林世界“彻底决裂”,因此以色列不敢做。结果以色列就干了。随后,专家们又说,“疯狂报复”必至,结果呢?子虚乌有。
有些媒体,为了渲染“巴勒斯坦人大起义”的影响,便举了第二次大起义的例子,引用旧报道称,从2000年9月底到2005年1月,先后有1000余名以色列平民和士兵在冲突中丧生,并有3000多名巴勒斯坦人在这场对抗中死于非命。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趣的时间点?2004年炸死亚辛和其他哈马斯高层,第二次大起义的统计停在了不久后的2005年1月。普遍认为,正是以色列的定点清除,迫使哈马斯停止了袭扰活动。
以色列在与巴勒斯坦人的长期较量中,已经互相知根知底。第二次大起义后的“小打小闹”,确实让以色列有所损失,且疲于应付,但在决策炸死亚辛时,他们也知道,哈马斯很可能使不出或不敢使出更强的报复手段,而哈马斯也明白了以色列态度的强硬化,没有冲动。
而且以色列从2002年起修建隔离墙,虽然广受批评,但对付“小打小闹”确实很有效果;铁穹系统也愈加成熟。现在巴勒斯坦人要起事,只能向伊拉克战场取点经,用重型自爆卡车冲击隔离墙、检查站还是有可能的。可以色列也会对此密切监视,严加防范。
当然,以色列炸死亚辛,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到了2006年,哈马斯通过选举上台,受此鼓舞,“小打小闹”有所冒头。以色列误判形势,想要收拾在背后给哈马斯撑腰的黎巴嫩真主党,掀起了2006年黎巴嫩战争,结果搞得灰头土脸。以色列的行动不能说“失败”,但离“成功”显然更远。这说明中东经过长期博弈后,存在较为稳定的实力格局:有些巴勒斯坦人敢拼命,未必有多大成果;以色列看似强大,却也不能“越线”。
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实力”二字,特朗普的动作确实是不稳定因素,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实力格局。即使真的发生“巴勒斯坦人大起义”或者针对耶路撒冷的恐怖袭击,也很难产生多少实质性的后果。因此,中东不会在现有乱局上再添大乱,各种担心大概率是杞人忧天。
但有的时候,某些专家却又因为如政治倾向等原因,而过于轻忽事件的严重性,错判局势。最典型的,莫过于“阿拉伯之春”,不少人觉得中东体制突然转变,未来会更好。可是,由于中东各国的基本“实力”都是掌握在强权领导人之手,西方国家放任、推波助澜乃至赤膊上阵推翻中东国家政府,都在根本上改变了“实力”格局。随后,“阿拉伯之春”转为“阿拉伯之冬”,“伊斯兰国”崛起等等事件,也就不奇怪了。
特朗普到底打什么算盘?
很多人都关心,美国打什么算盘,或者说特朗普打什么算盘。
其实,特朗普的重心始终在美国国内,这次的决策也不例外。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韩京霏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