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黎明:美伊谈判,意义不亚于当年尼克松访华
关键字: 伊朗伊朗局势伊朗核问题伊朗核协议美伊关系恐怖组织一带一路恐怖主义当地时间7月14日,奥地利维也纳,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经过12年马拉松式谈判,在伊核问题上六国终于与伊朗达成历史性协议,这意味着,多年来套在伊朗头上的制裁枷锁终于可以解下了。
然而,这到底是为中东打开了一扇新大门,还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伊核协议的签订,会对伊朗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影响?美伊关系会如何发展,双方真的会在反恐问题上展开合作吗?对于中东地区稳定、中国的“一带一路”又会带来哪些影响?观察者网专访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为您解答以上问题。
1977年底,华黎明以一名青年外交官的身份被派往中国驻伊朗使馆工作,并在1991年-1995年担任中国驻伊朗大使。他曾亲历伊朗革命,和后来发生的伊朗学生占领美国大使馆及两伊战争的爆发。丰富的外交经历让他对伊朗、对中东问题常常有入木三分的见地,是国内不可多得的既有外交实践经历、又有深厚学理知识的中东问题专家。
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
观察者网:伊核协议历时12年最终达成,这12年里,伊朗经济发展缓慢,甚至波及到国内政治稳定,那么伊朗做出妥协签订协议,和它目前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局势之间有什么关系?
华黎明:伊朗革命到现在已经36年了,但这36年间它依旧处在一种革命状态。和美国、西方的对抗耗费了大量资源,国家资源都用来发展核能、导弹,或者支持他国的革命,投入到民生、经济方面的很少,迟迟不能走上一条正常发展的道路。再加上西方的制裁,伊朗百姓普遍开始疑虑:革命到底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大家都希望能够改善民生。所以2013年伊朗大选的时候,鲁哈尼这样的人能得到高票支持当选。
上台之后,鲁哈尼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就是要发展伊朗经济。而发展伊朗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善同美国的关系,因为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霸主,伊朗之所以陷入外交和经济困境,主要是因为和美国的对抗造成的。所以鲁哈尼也很明确地提出要缓和对美国的关系,发展伊朗经济。这种态度实际上给美国奥巴马政府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伊朗是愿意同美国改善关系的。美国很快也给伊朗发出了信号,包括派秘密特使去伊朗,这才有了最近这一年多以来关于伊朗的核谈判,不是说过去没有谈判,而是这次是真的认真在谈,并且最终达成了协议。我看了电视镜头,谈判结果一宣布,德黑兰几乎万人空巷,老百姓都非常高兴地在庆祝。36年前,我曾亲身经历了伊朗革命,当年的情景也是这样,万人空巷举国欢庆,36年后,这一幕又重现了。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伊朗老百姓现在非常需要民生建设,需要发展经济,所以这次协议的达成对伊朗的经济政治稳定都有很重大的关系,如果西方再继续制裁下去,很可能会威胁到伊斯兰革命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有人甚至将这次谈判比作四十年前尼克松访华,我觉得可以有这么一比。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关系打开大门,这次伊美关系用另外一种谈判的方式,打开了一扇门,当然它们之间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毕竟是开了一个窗口,伊朗经济可以获得新生,对政治稳定的威胁也会减弱。
观察者网:基辛格曾经有个问题,伊朗在核问题上的调整究竟是战略性的还是战术性的。您认为这次伊朗签订协议是属于战略性的还是战术性的?
华黎明:基辛格不愧是老练的外交家,他这个问题很到位,问到了点子上。所谓的战略性调整,是指伊朗完全放弃核能量甚至核武器,不再追求核技术,也不再搞核计划了;所谓战术上的调整,是说伊朗目前只是采取一种让步的办法,但还是会保留最小限度的核浓缩铀和核燃料,以备在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制造核武器。
我认为伊朗目前的调整是属于战术性的,它并不会真正放弃。这次同美国谈判,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美国给伊朗跨过核门槛的时间是12个月,伊朗则坚持6个月,所谓跨过核门槛,是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伊朗一旦感觉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了,还是要发展核武器,那么以伊朗现有的核能力,可能需要12个月的时间才可以再搞出一颗核弹来。那么这个从战术上来讲,伊朗做出了重大让步,但伊朗无意放弃的核技术和和选择。所以基辛格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如果伊朗从根本上放弃核技术了,就应该按照以色列要求的那样实现零浓缩,完全放弃浓缩铀,就像卡扎菲当年那样,把所有的核设施全部拆除,然后把图纸也交给美国人,但伊朗并没有这样做。
7月15日,奥巴马在白宫讲话中提到,美伊这次谈判不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核查的基础上,这就讲得很明白了,美伊双方还是不信任,因为不信任才需要核查。通过一步步的核查看伊朗做到了没有,做到了才解除制裁。我觉得奥巴马这句话说得很到位。美伊之间现在没有信任,完全就是靠核查来维持相互之间达成的协议。
观察者网:但是奥巴马也一直在推动核协议的签订,他的这个推动和美国在中东以及全球战略的调整上有没有什么关系?
华黎明:伊朗核问题从2003年浮出水面到现在已经十二年了。2003年时伊朗的核能力是很弱的,总共才有300台离心分离机,现在已经达到了19000台。当年如果美国愿意谈的话,可以轻而易举地让伊朗放弃核能,但美国错过了这个时机。现在伊朗手里有了筹码,美国不可能再要求它彻底放弃了。
而直到现在,美国才意识到,它的全球战略重点不在伊朗,而在亚洲,在中国。它不可能十个手指都按住世界上各个地方,哪一点都不放,结果哪一头都顾不上,所以它必须减轻中东的负担。伊朗问题要消耗美国很大的外交资源、战略资源、财政资源、军事资源,只有解决了伊朗问题,美国才能实现全球战略的大调整。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奥巴马的这个做法是符合美国全球利益的。而且我也相信,这样做了之后,下一任美国总统也不会轻易改变,因为这是美国战略利益的需要。奥巴马比较明智、智慧地在他任期内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奥巴马自己给国会的解释是,美国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用谈判的方法,但潜台词就是美国要调整全球战略,必须要解决伊朗问题。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美国会从中东撤出,实际上,它也不会从中东撤出,因为中东对于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美国无非就是想改变一下策略,不能像二战以后那样,在中东投入大量精力。美国现在已经没有这个能力,承受不了这样的投入。如果因为核问题解决不了,美国在中东将要打第三次战争,这更是美国承受不了的。所以美国必须减少负担,但是并不意味着美国要撤离中东,或者放弃对中东地区的主导权,只是说它会把力量从中东抽一部分到亚洲来。过去在中东地区它依靠的力量是以色列、沙特、埃及,伊朗不是它的依靠对象,现在伊朗获得了减压,以此来平衡美国对其他国家的过度依赖。这就是美国的战略。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17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98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2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评论 127“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评论 83最新闻 Hot
-
“很明显,几乎所有美国出口都受到了打击”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我们国家正处于脆弱时刻,美国却在丑陋地炫耀权力”
-
涉1000亿欧元美国商品,欧盟考虑:谈不成就动手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
日本先谈判先遇挫,特朗普政府又臭又硬、寸步不让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将垮台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
“关税将抹掉15亿美元利润”,福特撤回了一个预期
-
县长张汉坤官宣被查,公安局长落马后“消失”4个月
-
今年第三次议息,美联储“将无视特朗普,维持不变”
-
在他嘴里,加拿大都成了“靠美国养活的社会主义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