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娃:我负责任地告诉你,捷克真的在欧洲
关键字: 捷克习近平访问捷克中捷关系中国与捷克中国人与捷克鼹鼠的故事东欧捷克旅游捷克游记苏东剧变与所有的旅游城市一样,布拉格的大街小巷也充斥着各类大大小小的纪念品商店,这些纪念品中有的做工精良,有的则是淘宝买家秀的活物,它们的重复度很高,几乎每家商店都有鼹鼠与套娃,但因为质量不一,价格也不一。
在布拉格的街头与鼹鼠偶遇对我来说是一场穿越,它的故事在我的童年进入中国,成为了我为数不多的动画片记忆之一。鼹鼠是80年代的巧虎,但它不靠花里胡哨的订阅及周边产品就能走进那时孩子们的心里。20多年以后,我没有给我的孩子订阅巧虎,于是她抢走了我从捷克带回的鼹鼠。而直到孩子能够听懂《鼹鼠的故事》,我才发现它的生产能力竟然持续到了2000年以后。只是今天的鼹鼠已经不是我们当年的鼹鼠,当年它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今天它给长耳兔牵线做媒。所以80年代以后,当全球的儿童文化产品进入去政治化以及重新政治化的逻辑,捷克就再也体现不出强大的创造能力,而中国的各大榜单也几乎不再出现欧美及日本以外地区的产品。于是,鼹鼠变成了我们这代人独有的记忆,它从那个社会主义的捷克来,是经典也是遗迹。
与鼹鼠一道穿越而来的还有那种我都叫不出名字的金属拼接模型玩具,它附有图纸,需要使用各种真实的工具进行组装,甩出今天的乐高不知道多少条街,童年之后它就只存在于我关于80年代的记忆里,今天中国的市面上早已了无踪迹。所以当我在布拉格的街头看到漫山遍野的它时,才惊觉原来这也是大家曾经共时的玩具。
除此之外,搪瓷杯子搪瓷碗也时不时地出现在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中。只是,7年前似乎去捷克的中国游客还不算太多,所以我很好奇也很怀疑到底谁会来买这些东西,毕竟抽离掉社会主义单位制的象征意义与记忆,它们实在是太占行李。可我得承认第一次在布拉格的街头看到它们时,内心百感交集,而第二年在柏林又看到时,已经无感。它们只是旅游纪念品。
不过虽然彼时捷克的中国游客不算太多,但中餐馆却实在不少。行前原本担心饮食不习惯,竟未曾料想全程都吃盖浇饭。盖浇饭既省事也便宜(当然当然,合人民币6、70块一餐的价格搁国内只能叫做“坑爹”),何况浇头换来换去,一时半会儿不会吃腻。可照理说,它们开在布拉格的街头尚算合理,但没想到后来我们去往的几乎大雪封山的克鲁姆洛夫(即CK小镇),竟然也有两家中餐馆,分别叫做北京饭店与上海饭店——名字霸气得我们原地踱了好久才决定壮胆走进去。这两家来回吃,忘记哪家老板见我们是中国人就显得格外激动与热情,刚招呼我们坐定就迫不及待地宣称:“我们店里能看到中央4台!!”于是,在那个无比寒冷的夜晚,我们就着中国新闻吃完了最后一顿盖浇饭。
ck小镇
第二年,在依旧寒冷的冬天里我完成了学业。回国以后亲朋好友们常常问起假期里有没有趁机在欧洲各处转转,毕竟跨国等于跨省的距离,宅在住所就等于犯罪。他们问我意大利的男人帅不帅,法国的女人美不美,希腊的海水蓝不蓝,西班牙的小贩鬼不鬼。可是从来没有人问起过捷克,偶尔我主动提起,还会有人一脸懵逼地说:“捷克也在欧洲?!”所以当亲爱的小编问我“约吗?”我说“约”。
MarineYin解读:
其实在我们这一代,除了鼹鼠的故事,其实对捷克的影响,还有那挺名扬二战的ZB-26,现在那部抗日神剧里没有?再有就是手枪中名枪CZ-75。其实二战的时候,捷克的兵工厂为纳粹造了不少坦克。对了,现在满街跑的SKODA也是捷克的哦。再有就是重卡里的太脱拉。所以说,从这些方面看,捷克的工业能力还是很强的!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138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