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帆在新巴山轮会议谈中国经济前景:城市化问题?老龄化问题?是又不是
关键字: 巴山轮会议新巴山轮会议何帆演讲城市化老龄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个趋势是新技术革命。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类革命有两个特点:一是新技术要整个运用到经济体系里会需要很长的时间,比如美国引进电气化大概花了40多年,其实早在19世纪末电气化已经出现,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但如果改造工厂的话还需要很多配套,要使用蒸汽机就需要设置庞大的厂房,等所有配套都齐全40年都过去了。但是,一旦调整过来以后,新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是暴风骤雨式的。现在大家都在谈互联网+,等到一定的程度,不管你准备没准备,自觉不自觉,都会受到这一轮技术革命的影响。
所以我们大概处在两轮技术革命中间的调整时期,一方面有互联网+,互联网改变了原来很多传统业态,但另一方面我们还不知道新一轮技术革命到底出现在哪里,是出现在机器人,还是出现在脑神经科学,或者出现在基因工程、新材料、新能源?都不知道,但我们能够肯定的是一定会出现,只是不知道一定会在哪儿出现。那么怎么办?我们既要用好已有的优势,把上一轮新技术对传统业态的改造潜力继续挖掘出来,同时要准备好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
中国其实在技术创新的很多方面都有优点。第一,我们可以进一步发展市场引进技术创新,这也是中国独特的优点,很多技术创新并不在中国,但可以让技术创新商业化,高铁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高铁技术一开始掌握在德国、日本手里,为什么在中国才能被商业化、市场化?因为只有中国才有这么庞大的市场。以后很多技术只能出现在中国,比如治理雾霾的技术只能在中国,因为在别的地方找不到这么大的市场。包括老龄化的很多技术很可能最后都会出现在中国,以后只有中国才有这个市场,最后哪怕我们不愿意也会站在技术的前沿。
另外我们有劳动力密集型的技术创新。我们国合中心发的报告里面讲到中国有庞大的工程师队伍,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利用大量劳动力密集型的技术创新,终于把博士工资压到比保姆工资还低(听众笑),所以我们还有这个优势。
但我们还要准备应对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在未来五年之内,我们一定会看到这一轮创新创业的泡沫会崩溃,现在大量的创新创业都是在移动互联网,我不能想象我的手机上下载两千个APP会是什么结果,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一定会泡沫崩溃。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会留下什么,一定是那些有创新性,能够跟全球市场联系在一起的技术会最终留下来,这才是我们需要去追捧的。
环境资源的问题各位专家都谈到,我这里就不讲了,最后讲一下地缘政策的回归。冷战以后《外交》杂志上发了一篇文章,称我们为什么会怀念冷战时代?没过几年我估计又要怀念后冷战时代。但是在后冷战时代有很多麻烦的事情,美国认为自己是超级大国想干什么都行,现在的问题是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旁边有一个中国,中国是老二,但美国不认为有这么一个老二,所以中国和美国之间如何才能够达成一个新型的大国关系,这可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中美之间有双重的互补性,美国人要是跟中国人讲,我们真的不想推翻共产党的统治,中国不信的,不想推翻干嘛天天搞这么多麻烦,还要列到什么黑名单上;反过来,中国人要是跟美国人说,我们真的不想挑战你的世界霸权,你在阿富汗出兵,我去挖矿多好啊,美国人就不信,你要不想挑战我的霸权,那你在南海、东海干嘛呢?所以双方之间没有办法达成战略互信。原来很多学者说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好不到哪儿去,也坏不到哪儿去,我认为这样会出现更多的误判。如果出现的话,我们如何能够避免防范?如果说中美之间有可能在新的领域达成合作,我觉得就是在全球治理。包括现在在建的亚投行、“一带一路”倡议、丝路基金等等,还有很多。实际上中国主动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学习在全球治理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对美国来说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因为这个领域可能是中美之间到最后能够达成战略互信、能够达成合作的一个潜在机会。
时间的问题我就讲到这里,谢谢!
(观察者网自新巴山轮会议报道)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