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竹:林郑月娥的胜选是“一国两制”的胜利
关键字: 林郑月娥林郑月娥当选香港特首曾俊华占中一国两制【3月27日“观天下讲坛”第2期特邀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召集人、原香港发展局局长政治助理何建宗先生,与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寒竹研究员对谈“特首选举与香港的未来”。在分析此次香港特首选举时,何建宗先生从民调、施政风格、竞选方法等方面分析了《曾俊华看似更擅长选举,为何赢得是林郑月娥》。
此外,寒竹研究员从“一国两制”的角度进行解读,评价此次林郑月娥胜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国两制”的一次胜利。本文根据研讨会发言内容整理得出,已经其本人审阅修改。接下来我们还将推出第三篇,想知道两位专家对香港住房、教育、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与判断吗?敬请关注。】
回归近20年来,香港一直实行“一国两制”。但在香港的社会现实中,“一国”与“两制”不是绝对的平衡,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些人只看到了“两制”,而对“一国”的重要性理解不够。但这次林郑月娥当选表明“一国”在香港的政治框架中仍然居于主导性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林郑当选是香港实行“一国两制” 的一次重大胜利。
这次选举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惊奇之处,林郑月娥当选了,从事实层面看,这是上一届政府的政务司司长辞去行政职务,参选并胜出,成为下一届特区政府的行政长官。可以推测,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在政治方向、基本方针上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我觉得这次选举仍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先看看这次香港特首选举的大背景。也许有人已经注意到,在香港特首选举之前,《亚洲周刊》发表了一组文章,指出香港“占中”事件发生以后,“港独”来势汹汹,曾经一度达到高潮。去年9月上旬,香港所谓的“本土派”在立法会选举中似乎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获得了六位议席。
但由于“本土派”偏执的“港独”言行,特别是代表“青年新政”(Young Spiration) 的梁颂恒、游惠祯在立法会宣誓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挑战激起了广大港人的愤怒,所以去年11月中旬香港高等法院取消梁游二人议员资格的裁定得到了大多数港人的支持。此后,批评“港独”的香港人越来越多。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次选举的一个矛盾现象。大家知道,香港行政长官是由一个1200人的选举委员会选出。本次选委会的实际人数为1194人,其中倾向“泛民派”的有329人,为历来人数最多的一次(这里需要强调指出“泛民派”并不等于“港独”),比上次梁振英和唐英年竞争时增加了100多人。所以,从选委会的成员构成看,“泛民派”似乎比过去有所斩获。
此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所谓的“民调”。从曾俊华宣布参选以来,他的民调一直领先于林郑。而在2012年梁振英与唐英年、何俊仁的竞选中,梁振英在民调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比起2012年选特首,虽然“泛民派”在选委会中的人数时多了100多人,林郑的民调也低于5年前梁振英的民调,但这次选举林郑最后却以777的高票获胜,而当年梁振英胜出时,得票只有689票。也就是说这次民调比当年梁振英低的林郑获得的选票反倒比梁振英多了88票。
如何解释上述的矛盾现象:林郑的民调一直低于曾俊华,而“泛民派”在选委会中的人数也增加了三分之一,曾俊华为什么还会败选?林郑为什么能大胜?我想,因为这次特首选举的民调更多的是一些政治派别制造舆论的一种手法,而非代表真正的民意表现。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起了作用,那就是“一国两制”中“一国”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港人的接受和认可。
“一国两制”是香港社会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里,一直有两种力量博弈:“一国”和“两制”。有的时候人们强调“两制”多一些,有的时候强调“一国”多一些,二者不可能绝对平衡。
自1997年回归至今,香港社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谈“两制”较多,谈“一国”较少,这种现象造成了过去一段时间香港社会对“一国”概念的淡化以及对“一国两制” 的误解。
但这一次的选举结果说明香港政治态势正在发生变化,香港社会对“一国” 的认知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次林郑能够胜出,最根本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港人意识到“一国”的性质是不可动摇的。所以,朝未来看,我认为“一国”的分量会不断加强,“一国两制”在香港社会会得到越来越准确和全面的理解。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美股蒸发超5万亿美元,“95年来最大政策失误” 评论 265美国人疯狂囤货,“中国电视被买空” 评论 2094月10日起,对原产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评论 910“特朗普白给,中国要赢得全世界了” 评论 173尹锡悦被罢免 评论 353最新闻 Hot
-
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
美媒关注:辛辣回击特朗普关税,中国媒体用上AI歌曲和短片
-
特朗普再要求降息,鲍威尔:关税远超预期,再等等
-
美股蒸发超5万亿美元,“95年来最大政策失误”
-
万斯:欧洲最大威胁不是中俄
-
鲁比奥辩解:美国需要回到制造业时代
-
在美乌克兰人限期7日离境?美官方:发错了
-
美股“血流成河”,特朗普选择…去打高尔夫球
-
鲁比奥告诉北约:特朗普快对普京没耐心了
-
美国人疯狂囤货,“中国电视被买空”
-
美股三大股指收盘暴跌,纳指进入熊市
-
美股开盘重挫,特朗普:我的政策永不改变
-
90亿美元还想不想要?哈佛被下“整改通牒”
-
“2300美元一台?特朗普要亲手毁掉‘美国象征’?”
-
4月10日起,对原产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
中方出手,美指期货应声暴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