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裔:蒂勒森的“门罗主义”
关键字: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蒂勒森 访问拉美蒂勒森 门罗主义美国 中国 新帝国主义列强中国 拉美 关系【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海裔】
据路透社当地时间2月2日报道,美国国务卿蒂勒森1日启程前往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牙买加5国进行为期6天的访问。出发前,他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发表演讲,警告拉美国家不要与中国走得太近:“拉丁美洲不需要新的‘帝国主义列强’(new imperial powers),他们只想为自己的人民赚取利益……中国国家主导的发展模式让人想起过去。这不必成为这个地区的未来。”
蒂勒森指出,中国现在是智利、阿根廷、巴西和秘鲁的最大贸易伙伴,但是与中国不公平的贸易已经危害到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导致了失业以及工人工资的降低。而“美国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我们不寻求短期的交易,不平衡的回报。我们寻找具有共同价值的合作伙伴。美国是你们多面的伙伴”。蒂勒森承诺,“美国将继续成为西半球最稳定、最强大、最持久的合作伙伴”。
当地时间2018年2月1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抵达墨西哥机场(图/东方IC)
蒂勒森的言论在中国的网络上掀起了不同的反应,一些网民忿忿不平,认为蒂勒森“贼喊捉贼”,十分荒谬;另外一些网民起哄,庆祝中国终于成为美国眼中的“帝国主义列强”。但要深入理解蒂勒森的讲话,我们还是需要某种历史的视野,尤其是理解“西半球”这个概念对于美国的意义。为此,我们不能不回到19世纪美国的“门罗主义”(康有为称之为“孟绿义”)。
1823年12月2日,在西班牙与葡萄牙的美洲殖民地纷纷摆脱宗主国取得独立之际,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发表国情咨文称,欧洲国家如果进一步对北美和南美的土地进行殖民,对其政权进行干预,美国都将视之为“危及我国之和平与安全”。同时,美国不干预现存的欧洲殖民地,也不会参与欧洲国家内部事务。
但当门罗提出这一政策的时候,还没有被称为“门罗主义”。直到19世纪60年代,法国拿破仑三世入侵墨西哥并建立傀儡政权时,美国才公开声明称法国违反了“门罗主义”。此后格兰特总统、理查·欧恩尼国务卿、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不断对“门罗主义”进行扩张解释,不仅继续排斥欧洲列强的干预,更是为美国干预拉丁美洲各国内政提供了理由。
门罗总统的国情咨文已经强有力地提出了“西半球”(west hemisphere)的概念。对美国而言,这一开始就是一个超越本国领土范围的防御性的区域,这个区域将在欧洲列强的冲突之中保持中立。这个区域原先涵盖的是美洲的陆地,但1939年10月3日西半球国家外交部长会议发表的《巴拿马宣言》进一步宣布,从美洲大陆两边的海岸线起向两大洋分别延伸300海里,在此领域之内,禁止二战的交战国采取敌对行动。这就打破了原有的在三海里线之外实行“海洋自由”的国际规则。至此,门罗主义所关心的“西半球”的实质内涵,不仅覆盖了陆地,也把相当大范围内的海洋包含在内。
詹姆斯·门罗
但“西半球”绝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被美国的政治精英们赋予了明确的政治道德涵义。
1812年,在英美两国激烈冲突的背景之下,托马斯·杰斐逊写道:“当我们有力量在我们的半球制定法律的时候,就应当将大西洋中的子午线划为战争与和平的分界线。”1820年,杰斐逊再次写道:“这一天不会太远了,那时我们会正式地在大西洋上划一道经线将两个半球分开,我们这一侧将听不到欧洲的枪声,那一侧也听不到美洲的枪声。”
杰斐逊表达了一种可以被称为“孤立主义”的情绪,但这种情绪背后有一种道德判断:老欧洲是腐败的与专制主义的,而美国领导的美洲,是欧洲人开拓的“新世界”,保留了欧洲文明之中源初的许多美好的事物,是真正的欧洲文明的居所。因此,子午线仿佛成了一个健康区域与染上瘟疫的区域的分界线,西半球的孤立主义,恰恰是为了防止染上老欧洲的瘟疫,保持自身精神的健康。
- 原标题:海裔:蒂勒森的“门罗主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泠
-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43“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05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6“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9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3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