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冈特·舒赫:被美国拉着一起打压中国半导体,欧洲的应对方法是……
最后更新: 2024-05-08 18:20:04【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冈特·舒赫,译/观察者网 由冠群】
美国一直持续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并且还在不断构筑这道新的“铁幕”,包括今年1月,美国、日本和荷兰达成协议,将限制芯片制造设备出口中国。
作为一个日常生活在欧洲的德国人,我打算围绕两个问题,谈谈我对这事的看法:一个分裂的欧洲是如何被美国拉来执行其新“遏制”中国的政策的?荷兰、德国和欧洲现在和将来会对此问题持何种态度?
·欧洲何以至此
为了判断欧洲人现在和以后会对此问题持何态度,我们需要快速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步田地的。
在欧洲极受欢迎的奥巴马政府此前已悄然认定,美国几十年来对中国施行的“以贸易促变革”政策失败了,认为自尼克松时代开始的中美经贸关系并没有带来一个所谓“民主的中国”。
外界以为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会有新的追求,比如想要更多的个人自由和政治影响力。这种想法合乎逻辑,但更合乎逻辑的是,那些摆脱贫困并在史上最长最快速经济增长期中成长为中产阶级的人口会认为,他们的政府和体制在做着很多正确的事情,你不应该想着“在它运转良好的情况下修理它”。
不过欧洲,特别是以出口贸易为导向的德国,并没有放弃“以贸易促变革”政策,至少他们是这么说的,因为无论如何,他们都不想损害自己的好买卖。因此,我怀疑他们想要中国开放的主要动机是获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新市场;而自由和民主,如果往坏里想,只是一个借口,充其量只是贸易带来的较好副产品。
当我们指责中国的“血汗工厂”和环境污染问题时,我们从这种状况中受益,获得廉价商品,与此同时,中国人在历史性地崛起,并且中国工业发展的方式与欧洲历史上的经历没什么不同。
但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外界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崛起实际上已经开始严重地威胁美国和西方的霸权——经济实力永远是军事实力的基础。不像欧洲已没什么可失去的,美国担心失去自己的霸权地位,尤其是在太平洋地区。
从美国人的角度看,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肯定是威胁。如果一个国家的GDP增长靠金融服务业或商品倒卖,而另一个国家的GDP增长靠实际生产,那GDP的含金量会一样吗?如果这种制造能力在战时转化为军工生产会怎样?美国就是靠这种生产能力赢得了两次世界大战,从而迎来了它现在正试图维护下去的“美国世纪”(American Century)。
在我看来,尼克松邀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游戏,中国通过加入世贸组织等方式回应了这一邀请,而中国在这“游戏”里玩得太好太成功了。现在,西方收益最大化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赶上西方,甚至超过了西方。比如“中国制造2025”计划,让许多人大开眼界,也目睹了中国的蒸蒸日上。
在特朗普发起“贸易战”时,不仅中国担心,与美国也有贸易顺差的欧洲同样担心,所以贸易战自然不受欢迎。
大多数欧洲人都非常高兴拜登赢得了2020年总统选举。这背后的逻辑不仅仅是随便选上什么人都比特朗普更好(当然,大体上也确是如此)。欧洲人更关注环境保护、贫富差距、种族关系、特朗普对法治甚至民主本身的多重威胁等问题。他们受到了舆论的影响,也亲眼看到了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有多么危险,比如他退出了伊朗核协议。我得承认,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但我也知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假设在历史上失败过无数次。现在,肯定仍是少数欧洲人——但这种人也越来越多——认识到欧洲和美国老大(现在已重回“民主轨道”)在联盟问题上有矛盾。
特朗普发出的最重要信息“美国优先”或“让美国再次伟大”,也可以理解为“让我们停止扮演世界警察,不要再介入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所谓的‘永久战争’”。我认识的许多美国选民和中国人正是这样理解的,这也是欧洲人相当赞同他的地方。而在拜登任内,乌克兰战争升级了,这可能不是巧合。虽然德国大多数人支持乌克兰,但在谈到美国的领导作用时,德国人的分歧就很大。
因为乌克兰战争,也因为拜登政府的做法更巧妙,美国外交政策中的贸易和技术层面被外界忽视了,但在关键领域,拜登的做法实际比特朗普更极端。
对中国的警惕和担忧,拜登并不比特朗普少(资料图/彭博社)
美国的政策正在迅速变化,它尽其所能地将所有盟友绑定在一起,无论是欧洲、日本、韩国、英国还是其它英联邦国家。
在特朗普任内,贸易战主要集中在减少贸易逆差上,这是一个国家荣誉问题,也是为了增加美国的就业岗位。当贸易战不起作用时(因为美国真正需要的是提升竞争力),美国就有了脱钩和恢复制造业的想法,而不是动用武力。
这意味着自由贸易正逐渐走向终结。而美国经常提到的国家安全问题,越来越像是美国想单方面地改变“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以免彻底输掉这场竞赛。当然,各国一直在确保本国保有国防工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看看乌克兰就知道了。但是,在TikTok上跳舞的孩子真的是致命威胁吗?或者说那些失宠的社交网络会是更大的威胁?
然而,最近中美紧张局势升级却带有不同的特点。美国现在想尽可能地延缓中国的发展,本国不仅要保持某种优势,而且要使这种优势尽可能地扩大。
对于一个担心失掉自己地位的霸主而言,有这种想法也是人之常情。在尼克松时代担任美国国务卿的现实主义政治旗手亨利·基辛格,曾将政治家的角色定义为“有能力认清实力关系本质并能利用这种关系达到目的人”。
显然,这与“基于规则”的关系和公平的竞争环境不相容。
因此,现在让我们仔细看看那些被美国拖入美中芯片战的欧洲国家抱有什么样的态度。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国际首次!“量子模拟的圣杯之一”,我国科学家取得重大进展
2024-05-06 12:12 科技前沿 -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2024-05-03 17:19 航空航天 -
环环相扣、步步关键!嫦娥六号月背出差之旅日程表
2024-05-03 16:22 航空航天 -
今天上午太阳爆发强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影响
2024-05-03 14:09 天文 -
嫦娥六号任务首选窗口瞄准今日17时27分发射
2024-05-03 07:39 航空航天 -
嫦娥六号计划5月3日发射
2024-05-01 18:26 航空航天 -
准备就绪!嫦娥六号完成发射前最后一次系统间全区合练
2024-05-01 15:52 航空航天 -
币安创始人赵长鹏被判4个月监禁
2024-05-01 10:10 疯狂比特币 -
中美研究合作:核聚变实验实现两方面关键技术突破
2024-04-30 07:33 科技前沿 -
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智算中心投产:2万张卡国产化率超85%
2024-04-28 15:14 观网财经-科创 -
“5台ASML极紫外光刻机就相当于2022年欧盟对华葡萄酒出口总额”
2024-04-27 09:01 观网财经-海外 -
刷新纪录!这一国产芯片交付
2024-04-26 09:13 科技前沿 -
华为官宣:盘古大模型5.0将和“纯血鸿蒙”一同亮相
2024-04-25 10:37 观网财经-科创 -
杨利伟获得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2024-04-24 15:36 航空航天 -
“80后”神十八乘组亮相 简历来了
2024-04-24 11:13 航空航天 -
中国将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
2024-04-24 09:40 航空航天 -
《三体》重要情节被验证?中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电磁波动态传播
2024-04-23 20:29 三体 -
神舟十八号任务完成全区合练 发射场做好应对风沙天气准备
2024-04-23 12:55 航空航天 -
阿斯麦:不走了,就在荷兰扩张
2024-04-23 11:08 观网财经-海外 -
神十八发射场区全系统合练,近日将择机发射
2024-04-21 16:56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16伤 评论 59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评论 136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评论 112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评论 295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77最新闻 Hot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发生爆炸,已致406伤
-
白宫争吵后,他俩首度会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
杨瀚森参加2025年NBA选秀
-
美国务院警告:孕妇或遭拒签
-
63岁徐锦江已向儿子交代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