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苏联解体亲历者:初到波罗的海三国,就有大厦将倾之感
【导读】 1991年12月25日,是世界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天。随着戈尔巴乔夫辞职、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昔日的超级大国最终走向解体。一位亲历这段历史的前外交官,向我们讲述了当时的所见所闻。
以下为采访全文:
观察者网: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想请教的一个问题是,您是什么时候到苏联的?初到苏联,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中国驻俄罗斯前外交官:1990年初,波罗的海三国发生动乱。3月初,我受命赴三国考察调研。
当时,三国首都到处都在游行示威,到处贴满反苏标语,基本诉求都是“脱离苏联、独立建国”。我们在街头访谈中,很少能够听到不同声音。可以说,波罗的海三国脱离苏联的动乱,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三国动乱蔓延至整个苏联,其他共和国的街头游行示威也此起彼伏,这确实给人以暴风雨就要来临、大厦将倾之感。在随后到第比利斯和巴库的调研中,这种感受同样十分强烈,因为那里刚刚发生了武装冲突,且同民族分离主义直接相关。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却未能采取任何强有力的平定措施。据我所知,当时的苏共中央、国防部、最高苏维埃均有不少人主张采取军事措施平息动乱,但是均为戈尔巴乔夫所否定。戈的理由是,苏联宪法规定“共和国有退出联盟的自由”。
现在想来,如果在波罗的海三国动乱初始阶段即采取果断措施,这场动乱完全有可能不发展成为整个联盟的危机。也就是说,对于危害国家统一的反叛动乱,绝对不能听之任之、不能手软。特别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尤其不能容忍这种分离主义的发生和蔓延,必须将之扼杀在初始阶段。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绝对不能给分裂主义势力留下任何抓手。宪法可以给各共和国以一定的自治权,但必须是在确保国家统一的大前提之下。因此,对于我国源自苏联的民族自治制度,也有必要加以历史地审视。
1991年3月7日,苏联就“是否保留苏联作为由平等的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盟”问题进行全民公决。这在当时被视为决定苏联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据后来揭晓的公投结果显示,全苏联参加公投的选民高达80%,其中76%主张保留苏联。
公投那天,我也走上了街头,观察了多个投票站,访谈了多位选民。交谈中,希望保留苏联者甚至在八成以上。但是,戈尔巴乔夫却未能利用公投结果抑制多个加盟共和国的分离主义浪潮。
正是在此大气候下,仅仅10天之后,叶利钦在俄罗斯联邦进行了另一场公投:“是否同意设立俄联邦总统”。这实际上是继1990年6月12日俄联邦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后又一次分裂苏联的法律行动。
叶利钦(资料图)
叶利钦还多次发出“各共和国需要多少主权尽管拿去”的鼓噪。而戈尔巴乔夫和苏共中央不仅没有利用苏联全民公投的有利结果制止叶利钦的恶行,反而是听任乌克兰等多个共和国宣布“独立”。
回想起来,在苏共分裂、苏联解体的整个过程中,叶利钦一伙起到的破坏作用实在太大了。我们由此得到的启示是,绝对不能听任有影响力的分裂主义领袖人物存在和坐大,必须及时采取果断措施。“鸟无头不飞”,反分裂必须首先除掉这些危险的头目。
观察者网:今天,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仍然是反俄前线,也是被西方利用的对象。这些国家在离开苏联之后,在发展模式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
中国驻俄罗斯前外交官:波罗的海三国,在前苏联属比较发达的共和国。独立后加入了欧盟,虽然难比法、德等国,但仍可称为发达经济体。而乌克兰,情况则不同,在被西方利用之后明显进入到了政治混乱、经济严重衰退的轨道中了。
观察者网:1991年8月,“8·19”事件爆发。这一事件被定义为“保守派的政变”,但在三天之内就以失败告终。在您的观察中,当时莫斯科民众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这场政变会失败得如此迅速?这是否也出乎了很多民众的意料?
中国驻俄罗斯前外交官:“8·19”事件,又被称为“紧急状态委员会事件”,这是苏联历史上一个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
当时,紧急状态委员会阵容还是很强大的,集中了包括副总统、政府总理、书记处书记、国防部长、克格勃主席、内务部长等党政军主要领导人。这一行动是苏联高层挽救联盟的最后努力,但是行动的失败告终,反而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还记得当天清晨,我床头的收音机准时响起,但是不似往常报告新闻,而是播放音乐,我立马感到情况异常。果然,几分钟后开始播放“苏联紧急状态委员会公告”,宣布全国实行紧急状态。
我立即奔向机要室,向国内报告。草草吃过几口饭,即奔向了街头。那时军队还没有进城,街头还比较平静,民众没有中断正常生活,但是多数人已经知道发生了大事。
我先后访谈了10位苏联公民,其中9位一致认为“国家混乱到如此地步,军队必须采取坚决措施”。只有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老先生声称,“左派上台难以长久”,对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不抱希望。
后来,军队到晚上才进城,没有控制白宫、克宮等要地,而且在民众的阻止下推进缓慢,在发生一起示威者阻拦军车的伤亡事件后立即惊慌失措。
在紧急状态委员会代表到戈尔巴乔夫的别墅请求他为挽救联盟而采取果断措施未果之后,这帮人立马丧失了斗志,甚至不知所措。
紧急状态委员会(资料图)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考古新发现!江西樟树国字山大墓或为越国王室贵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国为何总是走向统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谱?为何历史老师常常推荐?
2021-10-29 08:12 -
-
“美国应学学印度,因为印度支配了中国两千年”?!
2021-10-05 08:54 -
水墨动画《奇迹有密码》之“不平凡的扁担”
2021-09-28 16:31 -
做学问?抱大腿?胡适为何能成一代名流?
2021-09-13 07:38 -
胡适立场不正,但学问很大?
2021-09-08 07:40 -
俄解密档案:苏联要求引渡731部队负责人,美多次回避
2021-09-02 16:27 日本战犯笔供 -
河南发现世界最古老造币厂
2021-08-09 15:53 考古 -
1921-2021党史百问汇总
2021-07-06 10:25 建党百年 -
李光耀观中国:“中国有自己的方式”
2021-07-06 09: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没有列宁主义,五四运动的归宿就是街头政治
2021-07-03 08:41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朝鲜发掘9座高句丽古墓:有助于研究“千年强国”
2021-06-30 10:17 朝鲜现状 -
我在狱中读毛选 ————曼德拉与中国革命的不解之缘
2021-06-15 09:54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机密文件首次证实: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骨灰被美军扬进太平洋
2021-06-07 09:50 日本 -
加拿大为发现215具原住民儿童遗骸降半旗
2021-05-31 06:40 -
《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弹幕这句话,让我流泪了
2021-05-13 00:25 建党百年 -
“一个共产党员与广大群众取得密切联系时就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力量”
2021-05-08 08: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河南巩义宋陵上种田,河南考古院:正在进行环境整治
2021-05-06 23:15
相关推荐 -
“对波音和空客双头垄断发起的挑战” 评论 180商业首飞,圆满完成! 评论 486C919今日商业首飞,130余名旅客率先体验 评论 297这次连西方国家也没站在科索沃这边 评论 345百岁基辛格:美国自诩正义,但其他国家并不买账 评论 303最新闻 Hot
-
土耳其总统大选计票过半,埃尔多安暂时领先
-
她警告:若与中国完全“脱钩”,欧洲不可能实现绿色转型
-
“减少对华依赖”IPEF达成供应链协议,美商业团体:越来越担心...
-
“对波音和空客双头垄断发起的挑战”
-
马斯克回应曾嘲笑比亚迪:现在不一样了
-
“沙特拟加入金砖银行,谈判中”
-
商业首飞,圆满完成!
-
5天来首次直接对话后,麦卡锡抢先宣布“阻止民主党人…”
-
AUKUS开展首次人工智能无人机试验,应对“新兴威胁”
-
“反对新一轮对俄制裁,匈牙利不再孤军奋战”
-
俄罗斯将驱逐数百名德国人,多在文化教育领域
-
土耳其大选第二轮投票在即,埃尔多安民调领先
-
乌军总司令发视频宣称“即将反攻”,只是个“祈祷”?
-
“我认为中美还有机会修补关系,美国首先要…”
-
美右翼组织创始人因“国会山骚乱”被判18年,自称“政治犯”
-
美安全协议引发巴新学生抗议:我们不能被欺骗和霸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