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正:为什么说民主生活是中共集体凝聚力的来源?
——以几则军政干部的日记为例子
高鲁、王恩茂的例子
前山西省作协副主席高鲁当时是位左翼青年,是中共的三八干部。1939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工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四校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开赴敌后抗日前线。从这时起,高鲁就过上了行军—训练—学习—讨论的日子。
他在1939年10月14日的日记里写道:“因为背粮,今天没听《八路军的政治工作总结报告》,是最大的损失。只能看同志们的笔记,也记得很简略,比起听报告来,效果差多了。”[8]尽管高鲁与秦基伟的身份不同,工作不同,但这种学习的紧迫感却非常接近,类似的记录在当时中共军政干部工作日记里头十分常见。
华北联大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以常识来说,学习时间更难保障。但事实恰恰相反,高鲁在华北联大期间的学习和讨论更加紧凑。高鲁在12月5日就说:
这确实是在战斗中学习,停下了就上课,这是中国共产党能成为民族解放战争中的主力的原因。点灯时候,大家聊天,谈到我们的缺点方面,我很诚恳地接受,并且还要大改。我相信一个人没有别人来说(缺点),就是存在缺点也发觉不了的。[9]
是什么改变我们眼里的“常识”,创造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奇迹呢?就是集体生活!而集体生活是需要依靠民主生活会和共同学习凝聚起来的。《高鲁日记》记载了许多民主生活会和集体学习会的情况。民主讨论的内容涵盖范围十分广泛,从马列主义原理到文艺工作经验,从抗战前途到国际形势。比如9月6日:“上完军事课,还是讨论过封锁线中必须注意和预防的问题。还开了‘反对自由主义倾向’的讨论会。”[10]
9月9日,则召开了“全连开时事讨论会”。内容是:
欧战前途及其影响有四点:一、战争是有中途制止的可能?二、英法在中途能否妥协?三、波兰是否抗战到底?四、美国态度怎样?
欧战对中国抗战的影响:1.对中国抗战有些什么有利的条件?2.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利害如何?3.日苏是否可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欧战发生后对各国的反映:1.苏联的态度;2.英法无产阶级怎样?3.德波无产阶级内部起什么变化?这些问题讨论得十分热烈。
晚点名时,队长讲了每个人对缺点错误的态度,应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着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免[勉],真要做到这几条,是极不容易的事。[11]
中共能有这样强大的组织性和执行力,法宝恰恰是民主实践。只有民主实践才能带来这种浓厚的集体氛围,使人们感到“几天不学习,就要落后了”。
在中共的民主实践传统中,集体学习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总是联系在一起。高鲁这则日记就充分反映了这点。在日常工作和战斗中,党组织的民主实践又不可能不扩展为群众的民主实践。
1940年初,高鲁被分配到了一二〇师战斗剧社工作。他在1940年4月13日的日记里,记载了山西省岢岚县二区的基层民主生活会:
在对内工作方面,区长建立了一套制度:每晚有政治研讨会、生活检讨会、批评会,使这些会成为规律性的政治教育。主要讨论目前政治形势,为了提高文化水平还加强了识字教育。……许多人学习很努力,拿沙盘每天记3个字。有个儿童每天读报给大家听,教唱歌,还组织大家进行文化娱乐活动,是个小先生。
开讨论会的内容有:民主政治、投降派、新政权等讨论非常活跃。每晚有干部小组会(五人一组),每天检查工作,报告工作,布置工作。一星期两次行政委员会议。举办了妇女训练班。召开了“一二·八”大会,把4个大编制村的老百姓都召集起来,传达事先召开的村闾长联席会议的精神。在这次会上,切实地优待了抗属,救济了贫民和难民,动员老百姓参军。[12]
请大家注意,区长李光清还是位女同志。我为什么说,把救亡与启蒙割裂开来,说“救亡压倒启蒙”,这违背了基本历史事实?妇女当区长、民主生活会开到最基层、普通群众拿沙盘学写字,还有比这更大的启蒙吗?如果这都不算启蒙运动,难不成几个文人在几本报刊杂志上弄点新文艺,自嗨一下,反而算是启蒙了?
《高鲁日记》绝不是孤例。类似的学习日记、工作日记在中共的中基层军政干部当中非常多见。不同于某些大人物的日记经过刻意修饰,中共中基层干部的日记都比较原汁原味,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尽管这些日记详略程度各有不同,但它们记录的工作学习节奏都是类似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历史剧,就不用忌讳历史虚无主义?
2022-08-29 08:14 -
从世官世禄到有爵无官——古代爵位制的演变
2022-08-01 17:38 -
【观网直播间】科举时代:从世袭制到科举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这件青铜文明“巅峰之作”终于合体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续上新!直击三星堆考古发掘进程
2022-06-14 13:23 -
98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册在世幸存者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乌克兰,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娅再一次被“绞杀”
2022-04-24 10:15 乌克兰之殇 -
“定远”沉舰残骸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今年将继续
2022-02-13 22:33 考古 -
苏联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帅币”与张作霖:作为旅游资源的历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观网直播间:苏联为什么由盛转衰
2022-01-07 17:57 -
“连无助的老兵都要欺负!?”日本的历史虚无主义很“优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时间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听听劝吧,我们需借鉴中国” 评论 26“中国打样后,印度突然硬气了” 评论 181“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评论 89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47“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4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