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正:《觉醒年代》如果多拍北大之外的故事,会更好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傅正】
电视剧《觉醒年代》开播以来,好评如潮。观众们纷纷打出弹幕“这样的电视剧值得二刷三刷”、“希望能有续集”、“希望能经常看到类似的好剧”,更有许多观众发自内心地感慨“多亏当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才有今天国泰民安”、“感谢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守常先生千古”、“仲甫先生永垂不朽”、“教员同志心怀天下”、“鲁迅先生的脊梁是最硬的”。
此情此景,令我回想起十年前,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热播,引发了社会各界自觉追思缅怀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王淦昌等“两弹一星元勋”和岳振华等优秀的解放军指战员。
事实证明,群众的口味不总是庸俗的,更有可能是高尚的,人们会对美好事物和崇高理想怀有本能的朴素敬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意识形态研究不能总把流行文化跟资本规训划上等号,不能因为观众喜欢看《潜伏》就说因为那反映了勾心斗角的职场文化。
《潜伏》剧照
从影视剧艺术的角度看,《觉醒年代》完全对得起上述评价。该电视剧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主角,以他们相识、相交、相知,最后结成同志为线索,辅以蔡元培、鲁迅、钱玄同等新文化运动干将和毛泽东、赵世炎、陈延年、邓中夏等进步青年联合登场,勾勒了当年进步知识分子救亡图存、追求真理的热血图景。应该说,主线副线都非常清晰完整。尤其值得赞扬的是,这部电视剧善于运用高超的镜头语言,通过画面切换充分表达出了对白不能表达的意思。
比如第3集,青年毛润之在大雨磅礴的长沙城首次登场。画面出现的是行色匆匆的人群和沿街爬行的乞丐,一队士兵策马而过,踏翻了街边小贩的一箩筐活鱼。这里展现了三个强烈的对比:一、街边痛哭爬行的绝望乞丐和楼上衣着艳丽的阔少奶奶;二、阔少奶奶缸里的名贵金鱼和街边小贩洒了一地的新鲜活鱼;三、等待被卖的穷苦人家儿女和豪华马车里啃着西洋汉堡的阔少爷。
青年润之就在这样强烈的反差画面中登场了,首先出现的是他的脚——一脚踏进一汪积水,水花四溅。细心的观众立马就能联想到将来润之会在如死水般沉寂的旧中国,掀起多么大波浪。
这样巧妙的镜头语言在剧中时常出现,无形之中增加了该剧的深度。最令人感动的也许有两处场景:
第一处在第39集,陈独秀送两位公子赴法勤工俭学。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迈着刚健有力的步伐,象征着他们将真正走上一条通往救国真理的道路,画面随即切到1927年7月4日和1928年6月6日的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看守所,披戴镣铐、遍体鳞伤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从容不迫地走上刑场,步伐同样用力。
另一处在第40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李大钊带着陈独秀逃往天津,路过海河边,看见灾民遍地,遂知直隶、山东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有一位当年参加义和团的老人在河边祭奠曾经的弟兄。老人告诉陈李二人:“他们都是为了国家被洋人杀死的,死的时候个个都是活蹦乱跳的小爷,媳妇没娶就走了……”李大钊安慰道:“他们是为国捐躯而死的,死得值啊。”
“值个屁!……为这样的国家去死,是冤大头。你看看这满河堤上,这么多年来,一年三百六十天,哪天不是满满当当的灾民呐,饿死的、冻死的、病死的,扔在路边没人埋。你们二位是白面书生,我就问你们一句,这样的国家还有救吗?”
老人接着说道:“政府?哪见过这么混蛋的政府?八国联军杀进来的时候,这海河上到处漂的都是中国人的尸首,有的没了头,有的四肢不全,有的女子光着身子,可怜呐。老百姓命苦,这么多年,习惯了。”陈独秀听罢,泣不成声,当即发誓必须建党。这个剧情就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旧社会劳苦大众的惨痛处境巧妙地勾连在了一起,点透了我党成立的初心与使命。
上述细节的刻画充分体现了主创团队的用心态度,类似高水准的细节处理在当今电视剧领域,仍是不多见的。因此,《觉醒年代》配得上“优秀电视剧”的称号。
说了它的优点,再说说缺点。我本人受过近代史学科的专业训练,并专门研究过五四运动,对于相关题材的影视剧不免吹毛求疵。毕竟以后这类题材的影视剧还会再拍,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觉醒年代》最大的问题是它的剧情分配不合理。总共43集的篇幅,直到27集后半段才讲到五四运动爆发。这造成1919年以前太拖沓,1919年以后太跳跃。
长久以来,我们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叙述是模仿了法国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叙述。“没有启蒙运动就没有法国大革命”的公式被直接移用到了中国,变成了“没有新文化运动就没有五四运动”。这样的逻辑当然不能说有错,但也造成了许多麻烦。麻烦之一就来自于剧中的重要人物胡适。
《觉醒年代》给人造成的印象是胡适与李大钊、陈独秀路线不同:胡适主张实验主义,主张渐进式的改良,李大钊主张马克思主义,主张暴力革命;胡适主张不谈政治,专注于文化运动,李大钊则强调没有政治革命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进步。
确实,胡适晚年对唐德刚说过:“我们那时可能是由于一番愚忱想把这一运动,维持成一个纯粹的文化运动和文学改良运动——但是它终于不幸地被政治所阻挠而中断了!”
很多人就据此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分成两截。“没有新文化运动就没有五四运动”,在他们看来,完全可以解读为“新文化运动的因不一定导致五四运动的果”,它也可能结出其他果子——什么“救亡压倒启蒙”、“新文化和五四完全是两档子事”等等奇谈怪论由此层出不穷。究其实质,还是“告别革命”的意识形态使然。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打仗总要死人的…不要是我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2021-04-04 15:32 -
抗美援朝老兵的遗憾:没能看到台湾解放,祖国统一
2021-04-04 08:38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这件国宝级器物,证明三星堆人是“龙的传人”!
2021-03-24 08:49 -
仅剩7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蔡丽华逝世
2021-03-01 11:24 -
大明之耻,为何后世史官要抹白?
2021-01-28 08:49 观学院 -
登上《国家宝藏》的王贞仪,是当时“才女”无奈的缩影
2021-01-07 08:27 -
航天603基地入选国家工业遗产:中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
2020-12-31 08:08 航空航天 -
中组部部长: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
2020-12-13 11:41 -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62天,收到20550条留言
2020-12-13 10:24 -
志哀!国家公祭日,南京下半旗
2020-12-13 09:35 观察者头条 -
河南发现2600多年前戎人王级大墓
2020-11-29 22:09 考古 -
央视首次公开毛岸英一段珍贵影像
2020-10-23 09:48 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0-08-29 11:07 -
专访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听他讲述《八佰》背后的故事
2020-08-15 10:03 -
《北史》中鲜有美人故事,鲜卑人真的颜值不在线吗?
2020-07-20 07:36 -
从全民族抗战汲取复兴力量,习近平这样论述
2020-07-08 12:59 -
不忘“七七事变”,听习近平这样论述“战争与和平”
2020-07-08 08:56 -
83年前的今天,危急!危急!危急!
2020-07-07 08:31 -
台湾学者否认原住民来自大陆,然而我们有一个直接证据…
2020-06-27 08:16 -
重建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相关推荐 -
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评论 146“中美暗流涌动:一个稳推战略,一个急着交易” 评论 45美国全球封杀华为昇腾芯片?“无理且自大” 评论 261“特朗普最大的中东外交豪赌” 评论 61拿错剧本?特朗普在沙特演讲:美国不再说教了 评论 195最新闻 Hot
-
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
特朗普点名库克:忍了苹果在中国很多年,你居然又往印度跑?!
-
美政府有人不满:又想拉黑中企,还要不要跟中国谈了?
-
“10名干部违规吃喝1人酒后死亡”被通报,信阳市委表态
-
欧阳娜娜遭台当局点名
-
宁波象山县政府大院“门面寒碜”,网友:这才是应该有的本色
-
“中国伙伴可以用我们的工厂,英国再不支持就晚了”
-
“我俩不见,这事没戏”
-
万斯将出席教皇利奥十四世的就职弥撒
-
莫斯科地铁重现斯大林大型浮雕
-
“中美暗流涌动:一个稳推战略,一个急着交易”
-
“美匈关系有一条红线,就是中国”
-
“锈带衰落赖不着中国,但两党不敢认”
-
刘晓庆回应被举报涉嫌偷税漏税
-
“到北京了”,美方公布简历
-
普京不来,泽连斯基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