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高义:我们的总统不尽理想,让美国和中国都陷入复杂境地
关键字: 中美关系40年思考【文/ 傅高义】
我今天谈这个题目是为了交换意见。我觉得有些话题值得好好谈一谈。我有两个责任:第一个责任是值此中美建交40周年——我认为40年非常成功——有必要予以充分肯定,这是第一个题目。
第二个题目,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因为今天中美关系非常紧张,我想利用我的经验,基于我作为一个美国人,探讨一下为什么这种紧张会出现并持续存在。很多在波士顿、纽约长大的美国学者不太支持特朗普总统,我是在美国中西部长大的,那里支持特朗普的朋友不少。很多哈佛大学教授没有这样的朋友,我是有的。所以,我想谈谈他们支持特朗普的情况,对此我是有发言权的,至少我是这么感觉的。
先谈中美关系40年的历史。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73年,是参加一个自然科学代表团来到这里。当时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人是没有机会来中国的。我开始研究中国是在1961年,十二年后有机会来到中国,非常难得。再往前推两年,1971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我们学中文的人都非常高兴,觉得中国是大国,我们两个国家应该建立某种关系。但那时中国与美国尚未建交,这在20世纪的世界形势下是很不正常的事情。两个大国应该有接触。所以,我们应该感谢那些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人们。
1979年中美建交为什么是非常成功的?这是因为,第一,中美两国的领导人思想很开放。大家都知道,我研究过邓小平。2000年退休后,我觉得应该集中精力承担起向美国人介绍东亚这个最重要的责任,其中中国尤为重要。而要了解中国最主流的思想、最主流的文化,最直接的途径就是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研究邓小平和邓小平时代。所以,我花了10年的时间来做这个工作。我一直认为邓小平是了不起的,在专门研究了他10年后,更是觉得他的伟大。他是20世纪对改变世界历史做出了最大贡献的人。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有深厚的文化传统,但鸦片战争后一百多年,现代化一直没有成功。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主政,开始现代化建设,中国才开始发生巨大的改变,这很不简单。
1979年1月31日,美国华盛顿,邓小平和夫人卓琳与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和夫人罗莎琳·卡特合影
邓小平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第一是因为他的背景特殊。作为一个领导人,邓小平的个人经验非常丰富。年轻的时候曾在法国待了5年,了解西方;后又在苏联待了1年,其时苏联正推行新政策,共产党领导市场经济。当然,后来斯大林的政策有了改变,但他无疑是见识过市场经济的。从苏联回来后,他参加了革命工作。20多年来,他深知中国的贫穷,了解中国的实际。因为参加过长征,参与领导中国革命,知道怎么组织工作,怎么说服老百姓,所以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此外,他有领导军队的经验,在军队也有非常好的基础。1949年,他到西南局领导地方的工作,所以很了解和熟悉地方的实际情况。1952年回北京后,他对全国范围内与党有关的事情就更有了全盘的掌握,和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彼此了解,十分熟悉。特别是1973年到1976年周恩来病重期间,他有机会领导外交工作,这使他跟外国领导人也常打交道,和日本人更是特别熟,因为日本与中国1972年关系就正常化了。所以,他可以很方便地了解日本的情况。1978年以后,他致力于同日本改善关系。1979年1月,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与他的决策分不开。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特别有远见的领导人。
而就美国方面来说,当时的领导人虽然经验没有邓小平这么丰富,但是“二战”以后的这些人觉得应该努力避免战争。不仅是美国,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有责任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方式,帮助世界变得更好,所以要有个世界性组织来促进世界和平,这是他们的思想——很可惜,现在美国的领导人不如那个时代的领导人——所以,当1979年美中建交后,美国很想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很欢迎中国人来美国。有的中国人说,美国想遏制中国,我承认,现在华盛顿对中国的看法的确不好,但美国有35万中国留学生,那是遏制吗?不是!所以,我想美国的主流思想是跟中国关系友好。
中美40年的交往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从鸦片战争到1978年,中国一直在努力实现现代化,但在最近40年,现代化才取得很大的成就,为什么?我谈一下个人的体会。如前所说,1973年我有机会参加美国第一个科学代表团来到中国,访问了北京、无锡、苏州、上海。我认为恢复工作后的邓小平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重视教育,恢复高考,恢复大学。另外,当时中国还非常落后——当然,现在的情况好了很多,变化很大——1993年到1995年,我曾经在政府部门(国家情报理事会)工作,我的同事约瑟夫•奈是当时的主管,他让我负责东亚一块,这使我有机会来中国。1996年,我带一批学者访问了中国的一些大学。我认为世界很小,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密切,应该想办法合作,进而建立良好的关系。所以,20世纪90年代,在我领导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时,就想邀请中国领导人来访。
- 原标题:傅高义 | 对中美关系40年的思考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吴立群
- 最后更新: 2019-05-31 09:02:39
-
“我是毒贩!”姐姐收到弟弟一段骇人视频,真相更可怕
2019-05-30 10:38 禁毒战争 -
70周年,你不知道的上海丨那些激荡人心的“第一”
2019-05-24 11:16 上海新高度 -
揭秘“解放军露宿街头”照片拍摄始末
2019-05-22 18:57 -
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种,那何不一起谈谈欧罗巴人种和日耳曼人种?
2019-05-08 08:23 70年对话5000年 -
青春的颜色,叫奋斗!
2019-05-03 11:54 新时代之声 -
西藏考古大发现:发现青藏高原首个史前人类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宾发现新的古人类物种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华日军细菌战又添新罪证!
2019-03-25 19:19 -
选举产生官员是反民主的,在过去两千多年里曾是妇孺皆知的常识
2019-03-25 17:38 观学院 -
“今天,向40年前那场战争中的英雄和烈士们敬礼!”
2019-02-17 22:47 -
长城城砖被撬坏60余延长米,谁干的!
2019-02-05 20:23 考古 -
在中国,不管官多大学问多好,都不该忘记自己来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新时代之声 -
尘封百年,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设计图在英国重见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三大战役”
2018-12-09 12:14 观学院 -
即使在最穷的中国面前,英国人也摔了跤,美国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新时代之声 -
唐代公主谁也没见过,怎么知道复原得准不准确?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讲改革开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
2018-11-21 08:18 新时代之声 -
当年我们羡慕别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们造给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新时代之声 -
疑似抗日英烈头颅现身日军老照片 日军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爱因斯坦亲笔信3.2万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预言德国未来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相关推荐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17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98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2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评论 127“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评论 83最新闻 Hot
-
“很明显,几乎所有美国出口都受到了打击”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我们国家正处于脆弱时刻,美国却在丑陋地炫耀权力”
-
涉1000亿欧元美国商品,欧盟考虑:谈不成就动手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
日本先谈判先遇挫,特朗普政府又臭又硬、寸步不让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将垮台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
“关税将抹掉15亿美元利润”,福特撤回了一个预期
-
县长张汉坤官宣被查,公安局长落马后“消失”4个月
-
今年第三次议息,美联储“将无视特朗普,维持不变”
-
在他嘴里,加拿大都成了“靠美国养活的社会主义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