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绍雷:欧美是否承诺过北约不东扩?来自史料和亲历者的佐证
1995年9月20日,北约正式公布东扩战略的第一阶段计划。叶利钦针锋相对表示:俄罗斯准备建立像华约那样的新军事政治集团,如果北约扩大到俄罗斯边界,可能导致恢复“两个军事集团”。1995年底,鉴于俄方的强硬态度,北约态度又有软化,从东扩的“快步走”变为“慢慢来”,强调“透明度”“渐进性”,大体上意味着20世纪末之前不大可能接受东欧入盟。同时,北约强调与俄罗斯特殊关系。俄方的反馈是,其一,东欧只能享有类似于法国对于北约的松散地位;其二,北约不能在东欧部署军事力量;其三,北约需确保俄罗斯的领土主权完整,包括在欧洲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同时,俄方也承诺保证不增加在西部边界的驻军,保证不以武力相威胁。
1996年,俄罗斯国内围绕总统大选形势激化,叶利钦差点大选落败。美国担心俄共上台,于是减轻了就北约东扩对叶利钦的外部压力。但是,俄总统大选一结束,叶利钦患病住院,北约东扩马上升温。1996年10月,克林顿宣布,三年之后,将有三个东欧国家加入北约。
1996年叶利钦在一场摇滚音乐会上兴致大起。图自AP
当年叶利钦的总统顾问萨塔罗夫承认:俄罗斯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叶利钦健康状况的恶化,俄外交应对已经乏力。【5】虽然,当时俄罗斯还曾经在内部讨论中就如何应对北约东扩绞尽脑汁,但显然已力不从心。在叶利钦受邀参加1995年6月15-17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之前三天,他曾专门邀请有关专家和外交官一起商讨有关北约东扩的问题。此次会议的记录稿中有关内容,原文如下:
“A.米格拉尼扬(自戈尔巴乔夫时期起,米格拉尼扬就担任总统顾问委员会成员,老资格政治学家,自90年代至今,一直是威权主义理论的支持者。——笔者注):我想谈几个中心问题,即波斯尼亚问题,总的来说也就是巴尔干问题,还有北约问题。说实在的,我们的立场在哪儿,我们在哪儿有分歧,我们应该在哪些地方明确坚持自己的立场。应该说,安德烈·弗拉基米罗维奇·科济列夫(1991年12月26日至1996年1月6日,任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为苏联解体后俄首任外交部长——笔者注)在场,这很好。我想借此机会说几句,据我看,我们加入‘和平伙伴关系’太不是时候了。我一开始就反对,因为我觉得,它将会变成北约扩张的‘绿色通道’。我们还有另一种方针,即如果我们加入该计划,这将消除北约扩张的可能性。
已经通过了北约扩张的决定,那我们为何还要加入这样的计划呢?我觉得,我们自己没有经过考虑,或者说考虑得不充分。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们一方面说反对北约东扩,而另一方面,我们实际上对北约事实上的扩张却视而不见——北约建立了快速反应部队,而且已经把一部分部署到克罗地亚,实际上安理会并未授权。北约实际上把安理会踩在了脚下。我们没有与我们商量,就动用了武力——因此,当科济列夫在伦敦说‘俄罗斯士兵可能参加(北约)驻南斯拉夫快速反应部队’时,我感到惊讶。
B.叶利钦:那就只有在哈利法克斯否定他们的声明。在我的讲演中我要说,我们反对强权压力,我们在阿波斯尼亚问题上的立场与以前一样。
A.科济列夫:我们先进行分析,现在不做任何评论。
A.米格拉尼扬:我们不能同意北约在没有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这是我们应有的一条主线,一条基本路线。”【6】
三个月之后,在1995年9月8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叶利钦明确公开表态:“我反对北约东扩——北约不应该是一个武装集团。包括俄罗斯在内,欧洲应该有统一的武装力量,由各方轮流指挥,像当前由欧共体,以后再由另一方指挥。欧洲永远能够自己保卫自己并回击任何敌人。当然,是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洲,这点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科济列夫到1996年初才辞职,但在此之前叶利钦已经表现得越来越不信任这位外交部长。叶利钦在两件事上批评科济列夫:一是北约东扩,二是在南斯拉夫问题的处理上“缺乏明确性”。萨塔罗夫认为,叶利钦的诊断正确,但为时已晚。【7】
1997年3月,克林顿和大病刚愈的叶利钦在赫尔辛基举行了两天会谈。会谈结果,美国再次开出一系列支票;保持俄美特殊关系,承认俄罗斯拥有不同于德、日、中等国的特殊地位,把北约东扩的军事后果缩到最小,保持俄罗斯核力量稳定,解决对俄贸易歧视,满足俄在世贸组织、巴黎俱乐部等机构的合法地位等等。
事后,西方专家的评论认为:尽管有不少好话、空话,但第一,在美俄力量对比的反差之下,叶利钦挡不住东扩的进程;第二,俄罗斯也没有能力迫使西方签署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确认俄罗斯的安全保障问题。
欧美是否承诺过北约不会东扩?
在迄今为止所公布的档案中,对于北约是否承诺不会东扩一事,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被公布,可以证明,在1989-1990年的这段时间中,美国和德国官方代表曾经公开表示过北约不再东扩的意见,以换取俄罗斯为“德国统一”开绿灯。而当时美欧官方的这一表态,显然换取到了苏联对于德国统一进程的支持。
1990年1月31日,西德外交部长汉斯·根舍宣称:“北约必须做的是,无条件声明不论华约发生什么,北约领域都不会向东扩大,也就是说更接近苏联的边界。”【8】
根据曾在俄罗斯工作多年、后又成为美国驻俄罗斯大使的M.麦克福尔在其专著《权力与意图》中记载:此后不久,根舍与美国国务卿J.贝克在华盛顿的一次会面后重申:“我要说的是,不打算将北约领域扩大到东方。”
紧接着,贝克在与戈尔巴乔夫和谢瓦尔德纳泽会谈后再次重复这一立场。贝克告诉戈尔巴乔夫:“北约不会将北约武装力量的管辖权向东方扩大一英寸。”戈尔巴乔夫随后对此确认:“任何北约范围的扩大均不可接受”,贝克回复说:“我同意。”【9】
这里存在的关键问题,诚如麦克福尔所指出:“德国统一的故事并未在1990年2月结束,苏联人在那个时候如果愿意达成协议,或许会收到这一书面保证。”【10】也即,苏联人并没有在美国与德国领导人口头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获得“北约不会东扩”的法律文书保证。1990年9月签署的德国统一的最终协议,并没有包含同年早些时候西方领导人的口头承诺。
1990年,根舍与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在莫斯科签署德国统一协议。图片来源见水印
从德国方面的权威历史档案文献中也可以进一步看到,苏联与西方1990年谈判过程中的关键细节。根据时任德国联邦政府德美合作协调员、现为慕尼黑大学教授的维尔纳·魏登费尔德的记载:
“自1990年2月这一主题(指的是德国统一)成为现实之后,莫斯科对统一后的德国作为西方联盟毫无保留的成员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替代性建议。不过,这些建议不仅遭到了西方的坚决拒绝,而且从未具体地拟定,也从未用一个声音令人信服地做过陈述。”“戈尔巴乔夫和谢瓦尔德纳泽始终公开反对统一后德国成为北约成员,而在内部他们的亲密顾问则比较灵活。例如,在5月初波恩第一次‘2+4’外长会晤之前,(戈尔巴乔夫的助手)切尔纳耶夫就认为德国肯定将留在北约。”【11】
看来,面对着本来可以争取到的重要历史机会,苏联方面一是对谈判过程缺乏精密和有力的组织;二是内部意见不一、并透露给了对手;三是当时戈尔巴乔夫最关切的核心问题是能否从西方获得大笔援助,以解救苏联最后时刻国内面临的严重经济危机。老练的西方谈判对手早就嗅出了对手的弱点所在,不光在心理上,也在实际谈判的精密部署中击败了对手,终于获得了让统一后的德国留在北约的胜券。
值得一提的是,正当眼下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美国、北约、欧盟、欧洲安全组织将先后在1月10日-13日与俄罗斯举行高级别会谈之际,国际舆论又一次聚焦于当年的这一段公案:
北约东扩究竟是否违背欧美当年的承诺?《华尔街日报》2022年1月9日刊登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教授M.E.萨洛特的文章,文中提到,普京说过西方背叛了统一后德国“一寸也不”向东扩张的承诺。但这位萨洛特教授认为,此说遗漏了1990年9月12日苏联与欧美所签订《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在他看来,该文件确认统一后德国可以“自由选择联盟”。这意味着:包括东德在内的统一后德国可以加入北约。
然而,就这一协议而言,当事各方同意仅适用于德国。但萨洛特认为:问题在于各方并未就“仅适用于德国意味着什么”而达成一致,“在北约成员国看来,这意味着该条约允许北约在德国东部地区活动。…而苏联则将该条约理解为禁止北约在德国东部扩张。…因为,该条约只明确规定允许北约在德国东部地区活动,而不涉及德国东部地区之外。”(The Betrayal Myth Behind Putin’s Brinkmanship To justify his aggression against Ukraine, the Russian president says that NATO once promised not to expand eastward beyond Germany. The historical record shows otherwise. By M.E. Sarotte,Wallstreet Journal, January9,2022——笔者注)
历史事实表明:普京所说西方的“背叛”有其根据,贝克为了诱导戈尔巴乔夫和谢瓦尔德纳泽,言之灼灼“一寸都不”东扩,这已为西方高官本身的白纸黑字的记载所证实。但是,可悲的是,这一承诺并未在最终条约中得以落实;而且,是以种种含混不清的表述掩盖了事关重大原则的退让妥协。
1997年,北约马德里峰会。图自新华网
德国统一问题被打开缺口后,北约向东欧扩展的的进程就难以被阻挡了。到90年代中期以后,1997年马德里峰会邀请匈牙利、波兰和捷克加入北约。1999年三国正式入盟。马德里峰会声明,北约扩张的进程还只是刚刚开始。1999年7月11日那一天,曾在冷战起始时担任美国驻苏联临时代办和大使、美国著名外交家、政治学家、也被视为西方对苏遏制政策的创始人乔治·凯南在其日记里这样写道:
“新闻上公布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马德里举行了会议,会议正式决定批准波兰、捷克共和国和匈牙利成为该组织成员国,这个消息让我极度沮丧——我要公开表达我对北约批准这一举措的不同观点。”
该年年初,1月4日,凯南还这样在日记中写道:“对于北约东扩到自己的国界线边上,俄罗斯不可能有理智和温和的反应。——俄罗斯领导层会做出如下努力:(a)说服独联体国家成员改变与俄罗斯的关系,建立一种军事同盟;(b)与其东面临国、特别是印度和中国,进一步密切关系,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反西方军事集团制衡制约北约谋求世界领导权的行为。——这将发展成为东西方之间全面的、甚至完全没有必要的灾难性决裂,实际上等于重新进入冷战状态”。【12】
作为老资格的苏俄问题专家和历史与战略专家,乔治·凯南曾痛惜于自己当年对苏遏制的政策设计,不幸演化为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整体对抗性冷战。【13】出于这样的历史感怀,他的预见虽未必句句变为现实,但大体上描绘出了俄罗斯的反应,以及北约东扩带来的深重影响。
- 原标题:北约东扩——自由之神的降临,还是动荡之源?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捷克驻华大使因挺冬奥要被撤换?
2022-01-12 09:13 北京冬奥会 -
乌克兰大使:德国须像对待以色列一样对待乌克兰
2022-01-12 08:46 乌克兰之殇 -
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感谢中国在困难时刻给予支持
2022-01-12 08:46 中国外交 -
朝鲜宣布成功试射高超音速导弹,金正恩参观试射活动
2022-01-12 08:00 三八线之南 -
布林肯指责中方对美人员“无理制裁”,中方驳斥
2022-01-12 07:43 中国外交 -
哈总统宣布政府成员和议员工资停涨5年:他们工资够高了
2022-01-12 07:37 -
西班牙建议欧洲:能把新冠当流感处理不?
2022-01-11 22:2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印度被曝考虑放松中资入场审查
2022-01-11 22:16 印度惊奇 -
美俄过招7.5小时互不退让,中方倡导理念成双方共识
2022-01-11 22:12 乌克兰之殇 -
“未来两个月,欧洲过半人口将感染奥密克戎”
2022-01-11 21:4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哈萨克斯坦新一届政府正式成立
2022-01-11 21:38 -
意味深长,托卡耶夫“感谢”前总统
2022-01-11 20:27 -
“美国得服一剂‘中药’”
2022-01-11 20:12 -
加拿大和台当局接触,盘算“投资协定”
2022-01-11 18:26 -
韩军:朝导弹飞行速度达10马赫,属高超音速
2022-01-11 18:16 三八线之南 -
澳大利亚70%快筛靠中国,还赖起中国“出货收紧”
2022-01-11 17:12 -
尼加拉瓜总统宣誓就职当天,美欧加码制裁
2022-01-11 16:41 -
托卡耶夫:集安组织部队任务完成 两天后开始撤军
2022-01-11 16:29 -
哈政府拘捕9900人,集安组织部队守卫机场等地
2022-01-11 16:27 观察者头条 -
停止煤炭出口10天后,印尼“松绑”
2022-01-11 16:11 能源战略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