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宁:包头“稀土之都”印象——“瑷珲腾冲线”内蒙古西段考察纪行
四、中国稀土看包头
“瑷珲腾冲线”是未来中国第二波工业化、城市化的希望之地。在我们看来,内蒙古包头就属于“瑷珲腾冲线”地带上的一个值得重点关注和进一步开发的目标城市。
作为“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包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工业重镇。钢铁、铝业、装备制造业是包头的传统产业,这些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包头附近蕴藏的矿产资源。白云鄂博是中国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地区,尤其是具有在中国极其珍贵的铁矿资源。中国是个缺铁的国家,白云鄂博的铁矿是中国的国家宝藏。白云鄂博的矿产资源具有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易于开采的特点,现已发现矿产74种,矿产类型14个,有金属和非金属多个矿种。
这次很遗憾,因时间关系,我们没能去白云鄂博。我们参观了包头的稀土博物馆。在博物馆虚拟现实技术的加持下,我们仿佛亲临白云鄂博露天矿区。矿区的数字场景格外壮阔,由包头生产的非公路矿用自卸车在矿区穿梭,仿佛从我们身边驶过。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白云鄂博再一次爆发,成为中国稀土之都。白云鄂博焕发了青春,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希望之地。白云鄂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稀土-铌等元素的共伴生矿床,探明稀土储量4350万吨,占全国稀土基础储量的83.7%,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产地之一。
稀土号称现代工业的“味精”,可作为永磁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发光材料、隔热材料、抛光材料等,广泛运用在冶金机械、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军工装备等多种工业化领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就曾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那时,中国稀土探明蕴藏量占到全球近80%。当然,现在中国稀土在全球资源占有量中的比重已经大大下降了——现在中国探明储量大约占全球探明储量的25%。
正在全力打造“世界稀土之都”的包头,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2022年全市稀土行业实现产值677.5亿元,今年预计将达1000亿元。这几年中国经济下行,我们到各地调研,听到的好消息真是不多。到包头,看到工业经济如此热络,实属罕见,挺受鼓舞。
作为用途广泛的战略资源,包头实现了“稀土资源—采选和冶炼分离—稀土功能材料—稀土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在研发方面,包头现有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应该说,包头已经形成了国内最大的集稀土生产、科研、贸易的完整工业体系。
7月27日下午,市里专门安排了半天,带我们参访了包头稀土工业区,重点访问了包头最重要的两家稀土企业。
英斯特稀磁新材料公司是我们参访的第一家企业。英斯特稀磁新材料公司是家年轻的企业,创立于2011年6月。但短短12年,英斯特已在全国有了十余家分支机构,在苏州建立了研发中心,在香港建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在越南建了一家生产工厂。
以前总是听说稀土材料,到底什么是稀土元素,稀土材料在工业产品中究竟有作用,真是不甚了了。这次到英斯特才真正看到了稀土材料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英斯特的主要产品是第三代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这是现代消费类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件。英斯特国际水平很高,现在是苹果公司在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
英斯特公司不愧是高科技公司,它的一线操作工人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生,新入职的研发人员更是具有专业背景的硕、博士,据说一般研发人员的年薪可达20万以上。
我们访问的第二家企业是天和磁材公司。这一家应该算是这个行业中的老牌公司,创立于世纪之初。公司原在山西,由于原材料区位、政策补贴等有利因素,前些年将总部迁至包头。2012年,天和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上市公司,天和具有“原料供应—毛坯生产—完成品加工—表面处理”的永磁材料全产业链。
在天和磁材,我可以说是大开眼界。首先的一课,是见识了我国现代高科技企业的国际化水平。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企业真的要做到全球化!
天和的产品大量出口欧美,高科技产品出口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天和的出口产品要经过出口国的专利审查,为此天和成立了知识产权及专利信息研究所,专门负责本公司专利在欧盟国家和美国等地的申请注册,同时负责研究本公司专利与欧美地区专利的关系,处理各种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事务,特别是防止和处理专利方面的纠纷。
现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首先要从知识产权国际化起步,否则寸步难行。我们参观天和公司专利陈列时看到,企业申请注册的国外专利不仅有欧美国家,也有日本等国。该公司网站上除中英双语外,还另设有日语和德语通道,可见其国际化程度。
在天和公司的另一个重要收获是了解了一些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情况。以往这方面的知识都是书本上的、媒体上的,今天算是实实在在了解到了一些实际情况。
陪同我们的经理重点和我们谈了这方面的情况,特别是有关碳税的问题。她说,根据政府间的协议,中国“碳达峰”要到2035年,“碳中和”要到2050年。但那只是政府间的说法,欧洲的进口商可不管这一套,现在已经筹划着按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的标准征收我们出口产品的碳税了。
随着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在2023年4月先后投票通过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全球首个碳关税法案走完了全部立法程序。该法案自5月17日生效后,将在2023年10月至2025年的过渡期内试运行,2026年起正式实施。
CBAM涉及钢铁、铝、水泥、化肥、化工(氢)、电力六大行业的多种产品,核算这些行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以及水泥、电力、化肥三个大类的间接排放。该法案规定这些产品的进口商,需要在每年5月31日前向欧盟报告进口货物碳排放情况,并根据商品碳排放量购买CBAM证书来抵偿。如果能证明在原产国已经支付了碳价,那么相应数额可以从CBAM中扣除。
对中国企业来说,过渡期内只需提供出口产品碳足迹的证明报告,而一旦CBAM正式生效,这六大行业将会直接感受到“为碳付费”的压力,相关上下游供应链中的企业也无法置身事外。
目前中国碳市场交易项目与欧盟CBAM存在巨大价差:今年8月,当前全国碳市场交易成交均价约为每吨70元,而差不多同时期欧盟碳市场碳配额的平均价格约为每吨88欧元。这必然会增加天和公司这类企业出口欧洲的额外成本。作为博世、沃尔沃等国际品牌的磁材供货商,2022年天和公司所有产品直接和间接共约有3.6万吨的碳排放,其中出口欧洲市场的部分约1.2万吨。这意味着,企业如不能自行节能减排,过渡期后就要缴纳上百万元的附加碳费。
欧盟的政策释放出强烈而清晰的信号,“碳达峰”和“碳中和”给中国企业特别是给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出口造成了巨大压力。当然也会由此激发出更大的优化生产流程的改进技术及工艺,倒逼式地提供降低企业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动力。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天和磁材目前正千方百计进行着低碳转型。总经理给我们介绍,现在已实施的方法包括:尽快淘汰一批高耗能设备、对厂区顶部实施分布式光伏改造、工业用水的循环和再利用,甚至考虑从蒸汽中回收余热等等。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国家发改委:中方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3-12-06 06:56 -
国产C919及ARJ21飞机将首访香港
2023-12-05 23:06 -
中南大学“90后”教授谭淞文当选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23-12-05 22:37 -
周庭称将弃保潜逃,邓炳强回应
2023-12-05 18:47 香港 -
江西福彩回应“彩民花10万买彩票中2亿多”:会回应网络质疑
2023-12-05 17:46 -
推进“全国一张网”,跨省天然气管道运价率由20个减至4个
2023-12-05 17:45 能源战略 -
今晚国内油价五连降!
2023-12-05 17:19 -
受贿1647万,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局长张务锋被判10年
2023-12-05 17:09 廉政风暴 -
台湾自日本进口食品再验出微量辐射,今年累计已有5批
2023-12-05 16:59 日本 -
2024届高校毕业生预计1179万人,同比增21万
2023-12-05 16:25 -
蔡英文称不要“香港式和平”,汪文斌驳斥
2023-12-05 15:40 台湾 -
湖南一县委书记“坠江身亡”?当地回应
2023-12-05 15:40 -
陈希添了新职务
2023-12-05 15:29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8314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理完毕
2023-12-05 15:14 政坛观察 -
湖南汝城县委书记黄四平坠江身亡
2023-12-05 15:00 -
江西一彩民买5万单注彩票中2.2亿元?中福彩回应
2023-12-05 14:52 -
全球首型、世界最大核动力集装箱船来了!
2023-12-05 14:30 中国精造 -
教育部:指导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师生做好防护,不带病上课上学
2023-12-05 13:57 中西教育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被罚超98万元
2023-12-05 13:48 -
青岛一地铁站建成近6年仍未开通,最新回应
2023-12-05 13:48 基层治理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