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玛·阿什福德:特朗普“百日执政”的外交乱象,背后是这两派人的内斗?
【文/艾玛·阿什福德,翻译/鲸生】
弗拉基米尔·列宁曾说过:“有时候几十年里无事发生,有时候几周内发生了影响几十年的大事。”按这个标准衡量,在二次执政的头一百天里,特朗普政府给美国外交带来了相当于至少二十年的变革。
本届美国政府奉行“动作迅速、不破不立”的外交方针,可唯一的连贯性仅仅体现在执行层面的混乱。美国对全球重大冲突的立场出现剧烈摇摆:迅速转向与俄罗斯谈判、推动加沙地带停火、时而威胁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时而提出重启伊核协议谈判。
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突遭关闭,导致满载粮食援助的仓库无人接管,任由食品在其中腐烂。特朗普政府还推出了打破常规的移民政策举措,包括将移民拘留业务外包给萨尔瓦多政府。更值得注意的是,其贸易政策反复无常——这位总统像摆弄电灯开关般随意加征或暂缓关税,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持续动荡。
如何理解当前的混乱局面?显然,特朗普第二任期追求的是改变——而非延续美国的外交政策惯性,尽管其变革的方向尚不明朗。在我们试图解释迄今为止的政策选择时,仍有四个分析模型值得考量。
模型一:朝现实政治(Realpolitik)回归
这是理解特朗普外交政策的第一个分析框架,或许也是最自洽的——即本届美国政府正冷酷地回归现实政治,将应对中国和西半球事务的重要性置于欧洲和中东地区之上。
从这个视角看,特朗普政府与欧洲盟友的紧张关系可被视作一次尼克松式的战略调整:在经历过度扩张后,试图重新平衡美国的战略承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主张认为,特朗普政府并未放弃对一个“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领导权,而仅仅是承认了现行体系的虚伪——并公开表明美国的国家利益永远高于民主、人权等模糊的自由主义理想。
本届政府的对欧政策恐怕最能佐证这种决策模型。施压盟友提高国防开支、试图通过与俄罗斯谈判令美国从乌克兰战事抽身,均是现实主义者长期推崇的政策。更多指向其现实政治决策模型的证据还包括:特朗普乐于通过政治操弄同时影响敌友双方,体现出鲜明的交易型外交思路;他在具体政策议题上以关税威胁加拿大、墨西哥或欧盟,虽在长期层面可能问题重重,却能在短期带来快速的胜利。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向媒体坦言,应对特朗普政府的压力令她“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视频截图
甚至特朗普政府对西半球突然产生的关注也符合该模型。美国国务卿马克·鲁比奥在就职后迅速出访拉美,其对所谓中国在巴拿马运河区域“存在”的担忧、乃至兼并格陵兰岛的离奇主张,背后都有硬实力考量的支撑。同时,包括副总统万斯在内的多位特朗普任命要员,明显秉持现实主义的世界观。
但现实政治的模型在其他领域难以自圆其说。它无法解释美国的以色列政策,也难以说明大幅削弱外交机构的理由——尽管有人可能认为,一个专注大国竞争的美国政府不会在软实力领域“自毁长城”,但特朗普当局对裁撤美国之音、美国国际开发署等机构的后果始终无动于衷,无视中俄可能填补影响力真空的警告。关税政策同样难以纳入该框架:就算美国选择对华脱钩尚有现实政治层面的逻辑,但制裁邻国、动摇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等做法却完全找不到依据。
模型二:外交政策作为国内政治的延伸
第二种解释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模型多见于亲民主党的美国电视媒体——认为外交决策主要受国内议程驱动,或旨在让富人变得更富有。例如,民主党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如此评价美国国际开发署遭裁撤:“身为世界首富的埃隆·马斯克……却要关闭一所旨在养活全球最贫困人群的机构。”
显然,“政府效率部”(DOGE)的行动及新政府对联邦官僚体系的明显敌意,可被视作共和党长期目标的延续——正如格罗弗·诺奎斯特(Grover Norquist,共和党政治活动人士,美国税务改革组织创始人,观察者网译注。)那句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联邦政府需要被缩减到足够将其淹死在浴缸里的大小。”特朗普已经裁撤了部分联邦机构(如美国国际开发署、教育部),同时保留其他部门(如美国国防部、社会保障署)。而被裁撤的机构基本上是共和党选民与金主最无好感的部门。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已令华尔街和商界陷入恐慌,市场陷入事实上的自由落体式下跌。其关税政策的目标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是为争取签署更有利的亚洲贸易协议?还是换取墨西哥、加拿大在移民或毒品政策上的让步?抑或是服务于削弱美元、推动国内再工业化的整体战略?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纽约对银行家的发言堪称经典:“美国梦的精髓不仅仅是依靠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这番言论显然未能安抚美国的经济精英。
国内政治考量在其他领域亦有体现。美国副总统万斯二月份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演讲之所以引发关注,不仅因为涉及对北约的承诺,更因其强调移民、文化议题,以及万斯口中欧美在价值观层面的分化。万斯在德国大选前一反常态地会见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也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对欧洲右翼政党的欣赏。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4日,德国慕尼黑,万斯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讲话 视觉中国
然而,仅用国内政治的视角解读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存在局限。它难以解释为何特朗普持续关注中东,尤其是对以色列提供毫无保留的支持。事实上,当前对马哈茂德·哈利勒等美国国内亲巴勒斯坦抗议者的移民禁令,反而显示出外交政策对国内政治的逆向影响:由于在加沙冲突中偏袒以色列,导致美国国内强化言论管控。该模型同样无法解释为何特朗普政府如此执着地要从乌克兰抽身。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加拿大人突然对华更友好:中国制造比美国制造强多了
2025-04-30 14:2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15箱中国货海上漂,“死忠粉”傻眼:我哪知道特朗普是纯疯啊
2025-04-30 13:5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死磕”海底挖矿:美国落后,中国就高兴了
2025-04-30 13:5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我驻智利大使质问:美国怀疑中国,那美国自己呢?
2025-04-30 13:43 -
王毅发出5连问:各国都应作出选择
2025-04-30 12:59 中美关系 -
巴基斯坦警告:可靠情报显示,印度将在36小时内动武
2025-04-30 11:52 印巴冲突 -
“拜登这损招反逼他人找中国买”,特朗普想修改…
2025-04-30 11:42 观察者头条 -
国台办怒批:一错再错,只会让台湾更加任美宰割
2025-04-30 11:10 台湾 -
-
法国也来,要对中国小包裹下手
2025-04-30 10:36 法国见闻 -
韩国打脸美财长:没这事
2025-04-30 10:25 三八线之南 -
美国新驻华大使: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对特朗普“忠诚”
2025-04-30 09:33 中美关系 -
“不追网红不追星,只追中国仪仗兵”
2025-04-30 09:26 -
白宫怒批是“敌对政治行为”后,亚马逊和沃尔玛怂了
2025-04-30 09:2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南部战区位南海海域例行巡航:情况尽在掌握
2025-04-30 07:10 南海局势 -
朝鲜新型驱逐舰“崔贤”号进行多项武器试验,金正恩观摩
2025-04-30 06:37 朝鲜现状 -
美国发生两起小型飞机坠机事故,致2死1伤
2025-04-30 06:33 美国一梦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2025-04-29 23:56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2025-04-29 22:4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2025-04-29 22:1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相关推荐 -
“拜登这损招反逼他人找中国买”,特朗普想修改… 评论 53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评论 153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160“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121最新闻 Hot
-
男频一哥身陷“霍去病”危机?别回头!戏说时代结束了
-
“拜登这损招反逼他人找中国买”,特朗普想修改…
-
特朗普吹破天,白宫备忘录没敢提对华关税…
-
加拿大人突然对华更友好:中国制造比美国制造强多了
-
“应让各国明白,没中国,特朗普不会宽限90天”
-
15箱中国货海上漂,“死忠粉”傻眼:我哪知道特朗普是纯疯啊
-
“死磕”海底挖矿:美国落后,中国就高兴了
-
我驻智利大使质问:美国怀疑中国,那美国自己呢?
-
“我想当教皇”
-
巴基斯坦警告:可靠情报显示,印度将在36小时内动武
-
美国新驻华大使: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对特朗普“忠诚”
-
白宫怒批是“敌对政治行为”后,亚马逊和沃尔玛怂了
-
法国也来,要对中国小包裹下手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韩国打脸美财长:没这事
-
蔡澜回应“入ICU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