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额尔瑾:京式、苏式、广式,谁才是历史上月饼界扛把子?
关键字: 月饼中秋中秋月饼京式月饼苏式月饼广式月饼胡饼清代京城的月饼上印着各种各样的花色,什么月宫、蟾蜍、玉兔等等图案。清末李静山在他的诗集《增补都门杂咏》中记述北京月饼:“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论斤成套多低货,馅少皮干大半生。”这可惜后来瑞芳斋歇业了,现在也只能在稻香村里吃到这类糕点了。
苏式月饼起源并非苏州,而是江苏扬州。苏式月饼的“苏”确切地讲应该是“酥”。唐末五代时期,连年的战乱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使北方很多能工巧匠,文人墨客流落江南。扬州紧靠六朝古都金陵,经济和文化相当发达,月饼的做法此时已有了“酥”和“饴”了。苏东坡诗中曾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酥皮在点心和饼食的应用广泛,“酥皮月饼”也就应运而生了。南宗定都临安之后,苏杭一带的饮食点心也开始迅速发展,“酥”通“苏”,把“酥皮”称作“苏皮”,这也许便是苏式月饼的最早得名了。苏式月饼自宋代发展以来,到了晚清,逐渐成熟,形成了流派。
苏式月饼重油多糖,层酥相叠,甜、咸、荤、素品种多样。苏式月饼的口味有玫瑰、百果、椒盐、豆沙、薄荷、火腿、鲜肉、葱油等,甜软油滑之感引入垂涎。由于苏式月饼的油太大,因此月饼下通常都会放一张纸。
早年的上海月饼仅限于豆沙、白糖、玫瑰、五仁等口味,到了晚清时,上海的饮食也受到了苏杭一带的影响,月饼品种增加了鲜肉、火腿、鸡肉、虾仁等微咸的口味。当时上海的老字号杏花楼里,也有卖苏式月饼的。
苏式月饼在上世纪80年代还曾遭遇了一次致命打击,因为苏式月饼油重糖厚,包装酥皮易碎,不便运输。很多月饼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不重视苏式月饼馅料的选择,在馅料中加入太多的劣质原料和粉类,使苏式月饼的声誉日下,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苏式月饼差一点退出了市场。
上世纪80年代买月饼的老照片,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90年代末以后,苏式月饼使用的油脂,已从过去单一的使用动物油脂发展成多种油脂,馅料方面更加讲究,苏式月饼才开始逐渐复苏。
杏花楼除了卖苏式月饼,最出名的还是广式月饼,而这个广式月饼也是现在我们最常吃、并且迅速占领大江南北的月饼种类。
大多数人印象中,广式月饼就是莲蓉或豆沙等软馅月饼。凡是软馅包上蛋黄的就是广式月饼。因此,自广式月饼风靡全国以来,蛋黄月饼几乎成了广式月饼的代名词。但实际上,广式月饼最大的特点饼皮采用转化糖浆,加入植物油和枧水,制作成皮,差不多可以称作提浆月饼的改良版。
广式月饼除了这一特点外,还有“皮薄馅靓”的特点。广式月饼皮一般最多为皮2馅8的比例,甚至还有1:9的。在中国所有的月饼品种中,广式月饼的皮子是最薄的。现在广式月饼一统天下,但在广东及港澳地区以外的地区生产的广式月饼,月饼的皮子却比真正广东产的广式月饼皮厚的多。
广式月饼能一统天下,最重要的一条是广式月饼的原料,这个原料就是莲蓉。早在1889年,当时广州城西的一家叫“莲香楼”的糕酥店,将莲子熬成莲蓉作馅料,做成的酥饼清香可口,大受欢迎。后来,莲香楼的生产者将这种莲蓉馅料的饼点定型为月饼,逐渐形成后来的广式月饼。
从清末民国初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蓉馅还是采用人工铲制,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解放以后。铲制“蓉口”工作既是一项又苦又累,而且技术较高的活儿。铲“蓉”之前,必须把莲子或红豆泡透捞起沥干水分,莲子还必须泡前煮熟去衣,红豆蒸熟后还要去皮脱壳洗沙。莲子去衣将其蒸煮至熟透能刚好捻成粉。然后将蓉沙倒入特制的紫铜铲锅,加入糖和花生油,然后用特制的大锅铲,不停的翻底铲翻,以防止蓉类沾锅底烧糊,又要防止蓉口“返生”结块。(陈平《中国月饼要术》)
那个时候,烧锅用的还是木柴和煤,不但又脏又累,还要掌握好火候。蓉口铲得不够度,包出来的月饼会全盘坍塌,而且月饼不到三五天即发霉变质。但如火力太大,则蓉口很容易结块,根本不能使用。
改革开放后,广州的一些较有名气的大酒楼、茶楼才纷纷从国外引进了铲蓉机械或广州本地生产的蓉馅机械,大大降低了铲蓉工人的劳动强度,铲蓉的铜镬也改为夹层不锈钢锅,燃料也改用柴油或蒸汽,不但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提高了产品质量。这也直接促成广式月饼在大江南北的流行,毕竟机器生产出来的月饼既便宜又好吃。
广式月饼的发展,是离不开广州地区的茶楼的。清光绪年初,广州才开始兴起了一些有“茶”无“楼”的“二厘馆”,这些“二厘馆”里喝茶,茶价只有“二厘”,因此得名。“二厘馆”除卖茶水以外,兼卖糕点,来消费的也全是一些劳苦大众。
光绪中期,广州开始出现一些稍微高档点的“茶居”,“居”有别于“二厘馆”,这些“茶居”除了供稍微上层一些的苦力人饮茶外,也吸引了一些闲人消费,因为稍高于“二厘馆”,有时也会有一些商贾光临谈生意和闲叙。
民国时期的广州茶客,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到后来,那些高级的茶楼也要开始卖饼饵供客人食用,特别是中秋时,月饼就成了不二之选。随着茶楼越来越多,随着改革开放之后香港与内地的融合更加紧密,广式月饼迅速挤占了月饼界,加之其味道好、价格低,以至于现在成了最受欢迎的品种。
其实,月饼嘛,就是寄托了人们在中秋节美好愿望的食物,不管是甜的还是咸的,不管是京式、苏式还是广式,好吃不就行了。至于中华美食的传统做法,在机器面前败下阵来,自然也是有人欣然接受,有人惋惜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最新闻 Hot
-
美防长嘴硬,被最新公开的群聊原文“打脸”了
-
“美国人批评欧洲有道理,这不是侮辱”
-
被抗议后美方改行程,丹麦媒体:外交小胜
-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都拒绝了
-
“欧洲试图打破马斯克的星链霸权”
-
美国盟友都三缄其口,“五眼联盟”里有人跳出来了
-
算盘珠子崩一脸:跟中国争,得搞国有化
-
阻止中国采矿,美议员张嘴就来…
-
荷兰大臣劝民众“买中国货前三思”,结果…
-
西方媒体急跳脚:埃尔多安拿捏欧美软肋,没人管得住他
-
无罪!李在明可以竞选韩国总统了
-
华尔兹急眼:我全责,但他是败类
-
特朗普拟对中国下“毒计”,美国农民“被吓傻了”
-
又打压!美方扬言就是要“遏华”
-
这也能扯上中国?
-
“本国优先”?印尼前外长:各国政府要说服自己的民众
-